陈巧霞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1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1.1 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是我们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二者的有机融合能够相互影响,既能打开创新创业的新局面,也能促使专业知识更高效地融入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使单一型的学科专业向多学科转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到提高,素质得到提升。

1.3 高职院校向高水平职业院校迈进的关键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是国家提出“双创”工作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的发展既面临着广阔的空间和重大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自身的危机,因此,准确把握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做好二者的有机融合,是推进新常态下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2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状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单一及有限

近年来,在各高职院校的倡导和努力下,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批敢于创业和勇于创业的学生,但那只是限于少数具有非常强烈意愿创业的学生,并且能最终取得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小。因为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创业理想的学生开展的教育,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

2.2 课程设计无法契合,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

现在的高职院校一般都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中很少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在一直以专业课程设置为主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入创新创业理念并不容易,有些学校做到了课程设置中有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甚至是在一些开设的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中加入了创新创业的教学,但流于形式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是有些专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再进修,在上课的时候难以做到融合。融合不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并没有人去监督。

2.3 拥有创新创业经历的师资力量不足

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和进行纯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变现在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区别。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需具备创新思维,还必须具有创新创业的经验。然而,很多大学老师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根本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也缺乏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认知,安排他们带创新创业的课程,自然带不好。如有些指导创新创业竞赛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也没有创新创业的经历,指导不到要领,学生没有激情。

2.4 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点缀。创新创业教育可能仅仅停留在聘请企业高层或在创新创业领域颇有成就的企业家来进行几场讲座、亦或是开展几次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而没能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氛围和专业学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创新创业素质。

2.5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分离

据调研,绝大多数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由招生就业处和学生工作处负责,专业教育是由教学处负责,二者想做到有机融合比较困难。例如:大学生技能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分开进行的,大学生技能大赛比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和精确度,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比的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侧重技能开发。这就使得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分开进行。

3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

3.1 明确培养目标

要做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首要任务是培养目标要明确。最早我们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时,对学生进行过调查:“你认为什么是创新创业?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很多的学生回答,“创新创业就是做生意,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让老师教我们怎样创办一个企业,怎样赚大钱。因为现在找到满意的工作比较困难所以要创业”。更有很多人把创新创业理解为成立一个公司才叫创业。这就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创业理想的学生开展的教育,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状况。事实上,每个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在创业。每一个大学生,无论他有没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愿,都应该在传授他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有了这样的理念我们才能促进专业教育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统一和整合,从而确立复合型培养目标。

3.2 优化课程体系

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主要途径。课程设计中既要有针对所有学生的基础类创新创业课程,也应该有针对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最主要的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到课程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专业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意识的培养,然后是知识的普及,最后是去体验实践。例如:把企业管理、法律、会计、财税、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化的知识,作为必修通用知识编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中,边学习边体验效果比较好。

3.3 壮大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保障。目标明确了,课程设置优化了,最终要靠教师来教学。但是考虑到很多高职院校目前教师的现状: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是比较匮乏。所以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吸引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创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

3.4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一方面要建立机制氛围。制定配套制度引导两种教育的相互渗透。如制定学分制度时,可采用学分积累或转换的方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可以累计替换为公共课、基础课、选修课或专业课的课程学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营造宣传氛围。有效的宣传可以改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和传统的就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在学习、生活和实践场所宣传励志成才的典型案例。

3.5 成立协调机构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部门不同,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分开进行的,导致二者很难融合。但是,以现状来看,一个部门来管理两种教育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急需要进行机构改革,成立一个发展协调机构。通过这个协调机构来进行沟通交流,促进二者的融合。

在明确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壮大了师资队伍,营造了良好氛围,成立了协调机构后,教学方法也需随之改进。传统的专业教育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非常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以案例讨论式、项目实战型,组建创新创业型社团等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兴趣、能力、创意激发。当然,高职院校要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有机融合和无缝衔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持续地去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