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功

缂丝版《佛说眼明经》手卷包首

2023年1月18日,刚启用不久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新大楼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献捐赠仪式,由缂丝专家林玲女士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一件缂丝版《佛说眼明经》手卷。在知名译制片配音名家乔榛之子乔旸先生抑扬顿挫的吟诵声中,林玲从楠木盒中取出缂丝长卷缓缓展开,长桌上顿时金光闪耀,熠熠生辉,历时一年多时间精心编织再造的馆藏珍品《佛说眼明经》跃入了众人的眼帘,令人惊艳不已。我作为此事的见证人,缓步走到桌旁,当我再次亲手触及此物时,内心难抑激动之情,思绪回到了昨天。

我是一个图书馆工作者,长期从事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几十年来,为上海图书馆收集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文献。既有纸质的书报刊、手稿、碑帖、家谱……还有照片、缩微胶卷、音像资料、数字资源等各种载体形态的文献,而以缂丝为载体的新类型文献,我则是首次亲历收藏。这个缘起自一部关于缂丝的学术着作。2020年,缂丝专家林玲的《中国丝绸文人画:从宋代到当代的缂丝艺术》(上海文化出版社)在上海中心举行了首发式后,12月1日作者到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捐赠了本书的手稿,我与她因此相识。次年1月30日,我们邀请她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了缂丝艺术讲座。在台上,她手持话筒,闲庭信步的脱口秀和现场传递的缂丝实物样品,为听众打开了一扇陌生而精妙的艺术之窗,这个讲座既是对大众的扫盲,也是对我深入认识缂丝的指点迷津。以此为起点,我们就缂丝与古籍装帧主题开展了合作研究,林老师对我们古籍修复人员给予了许多专业指导,开拓了我们对古籍装帧材料的认识。在林老师协助我们鉴别馆藏文献织绣类装潢材料的过程中,她对《佛说眼明经》经折装封面用料作出了专业鉴定,令我们获益匪浅。

缂丝版《佛说眼明经》手卷 局部

缂丝在中国历史上,曾被皇室、收藏家用作珍稀书画、善本的装潢,并以此特殊的技艺复制名家法书与绘画作品,具有十分独特的尊贵性,成为一种深受推崇的高级别藏品。鉴于国内重要文博机构收藏缂丝艺术品的状况,为了弥补上海图书馆缺藏缂丝实物文献的遗憾,林玲热忱地向我表示,愿为我们量身定做一件馆藏精品,作为庆祝上图新馆落成的贺礼。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积极配合。

上海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非常丰富,历史文献的藏量达300多万件。古籍作为其中的重要馆藏,有一件完成于1609年的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至1620年)的写经册《佛说眼明经》,这件海内孤本1912年由藏家宣哲(1866年至1943年)在上海重新装裱,上世纪50年代由上海图书馆收藏。此经为传统的经折装,共七折,一折3行,每行8字。经文布局为首书泥金大楷经文,续泥金楷书咒文,重金铺面,以线条细腻流畅的龙纹发愿碑收尾。正文有121个泥金大字,发愿碑文有55个泥金小字,在泥金“佛说眼明经”汉文楷体下方另有两处朱砂梵文。发愿碑上手绘的龙纹装饰气势庄严,上书:“嗣皇帝报恩祈愿慈母皇太后,圣目万安,懿躬康豫,寿福洪绵,起居迪吉”,发愿时间为万历戊申年五月吉日。嗣皇帝指当时的皇帝,即万历帝。这件藏品在2018年的馆藏年度精品展中一经亮相即引起人们的瞩目。当林玲研究了本次展览的图录《缥缃流彩》后,对这件封面编织的五爪行龙写经册也给予了关注。经实物调阅,她与本馆的策展人、文献修复专家讨论了藏品的装帧形制与材料。随后林玲与北京故宫藏传佛教研究所专家进行了沟通,获知除上图所藏《佛说眼明经》外,国内传世的皇帝写经册目前还没有实物发现,此前上图对此《佛说眼明经》也未曾特别关注,因此引起了我们双方的研究兴趣。

缂丝版中的龙纹发愿碑

宣哲为《佛说眼明经》所写的收藏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揭示了如下重要内容。一是佛经来历:经文《佛说眼明经》来自西域、译者不详;二是写经原由:万历帝为生母李太后祈福而发愿所写;三是得经过程:为友人得自西藏拉萨见赠;四是装潢材料:宣哲认定为缂丝。着名收藏家方尔谦也在后面写了段观后跋,他对这件藏品的装帧材料判断为古锦。林玲从丝线的编织结构与走向判断为纳纱绣工艺,与策展人梁颖意见一致。

林玲考察之后为此撰写了研究论文,从佛经、艺术、历史和收藏方面探讨了此件写经文献的内涵。2021年12月,她发来文章初稿,我提出了补充意见后,转去了有关佛经的文献,彼此的交流加深了我们对此写经价值的认识。

《佛说眼明经》手卷(右图)与缂丝版(左图)局部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林玲决定选取《佛说眼明经》为对象,对这件藏品采用缂丝编织的方式进行再造,要将纸质经折装转变为丝织手卷,其过程十分复杂。原经册总长度为127厘米,高为33厘米。1912年宣哲新增的三页跋文长度为36厘米,去除跋文,1609年版的长度为91厘米。本次缂丝再造版以1609年原件为标准,保持佛经的缂织长度仍为91厘米。原经文一折为11.8厘米宽,33厘米高,每折3行,每行8个楷体字,与传统常见经文每折5至7行、每行19个字相比,此万历皇帝写经有其规制的特殊性。再造版遵其原制,按照宽每12厘米三行平均分布、高为33厘米的尺寸,确保在字体大小上与原经文保持一致。全经121个泥金大字,55个泥金小字,包括上下泥金双道护栏,龙纹发愿碑都用缂金的工艺予以再现。两处朱砂梵咒的缂织也用古方朱砂染丝线,呈现了矿物质的光感。原写经册经纸羊脑笺为靛青桑皮纸的染色。现将丝线用靛青染色后,再加上普洱茶的浸泡,达到了羊脑笺的质感和防虫蛀的功能。再造后的佛经,既有丝织品的光泽,也有黄金和朱砂的质感,两者交相辉映,其工艺之美异常精致。

2022年3月8日,我收到林玲的邮件,告知《佛说眼明经》缂丝版再造完成。第二天,她送来了尚未装池的再造件,打开卷在宣纸中的缂丝手卷雏形,观其质感、光感与形态,以及触觉,都令我十分欣慰。我们讨论了最后的呈现形式,包括手卷玉扣的选料、木盒的材质与内装。林玲是一位国内当代艺术缂丝发起人,不仅与多家博物馆合作再造了古代书画名作,还与中国多位一流当代艺术家合作完成了一批缂丝艺术品,对缂丝藏品再造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佛说眼明经》的再造是与国内图书馆合作的首个成功案例。

缂丝版《佛说眼明经》手卷朱砂梵文

缂丝版《佛说眼明经》新文本的生成,既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文献再造。这种特殊的创作与再造,既有缂丝艺术的传承性,继承了古代以缂丝复制名家书法绘画的传统,也有再生性文献保护的创新性,开拓了珍稀文献创新性转化的新途径。对图书馆而言,其收藏具有标志性意义。1930年刊发的《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着录了清内府藏七类缂丝书画共计有550件。其中法书137件,再现了古代名家书法墨迹。另有乾隆御笔缂丝达97件,主要集中在法书,有临苏、王、米、蔡古人的书帖和名画;也有自己创作的诗词歌赋等,由此可见,缂丝艺术是保存书法墨迹的重要载体。从文献收藏的历程到《佛说眼明经》的再造,我们不仅领略了缂丝艺术的神奇魅力,还认识到图书馆文献收藏从无中生有,有中变新与活化利用的无限可能性。开放、合作、再造是当代图书馆收藏特种文献的新途径,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与实践。

链接

首本专门介绍清内府典藏的缂丝书画目录

《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是第一本专门介绍清内府典藏的缂丝书画目录,收录的缂丝作品大多进入《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按法书、释道、花鸟、翎毛、人物、山水的类别,按年代次序编注。共收录宋、元、明、清缂丝书画550件,每件缂丝的信息包括作品介绍、断代、尺幅、色彩、装裱形式、钤章、存放地及其他信息。

编纂者朱启钤,字桂辛,祖籍贵州紫江(今贵州省开阳县)。清末任京师警察厅厅丞、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津浦铁路局北段提调。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务。书稿的编纂时间在1925年至1929年间,统计的书画来源于当时社会上已经公布的其他三个目录,即1913年出版的《盛京故宫书画录》、1919年成稿的《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以及1923年至1930年间由故宫清宫善后委员会编纂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朱启钤在书的序言中说明了编纂此目录的初心,他表示:缂丝在美术史上是有独立地位的,它用书法和书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是良工心苦,妙手天成。有专门的方法,也有无穷尽的学问,需要专门开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