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梅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方法有很多,而课本剧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它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课文时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对学生而言,学习模式固定,学习内容大同小异,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朗读课文,虽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但领悟不够深刻。课本剧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起了学生参与的强烈兴趣,调动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自主性得到提高,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自主性的改变,让他们从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起疲劳,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可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

例如,《夏夜多美》讲述的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朋友帮助下顺利回家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夏夜的景色美,还要感悟助人为乐的精神美。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语言、动作、想象,感悟夏夜美丽的景色,体会文中小动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学生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表演出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被关注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都想展示自己美好、自信的一面,哪怕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也能在他们内心留下成长的印记。教师的鼓励和恰当的点拨,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加深理解,增强感悟能力

课本剧是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改编而成的,它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知识内容,而且能深化主题思想。因此,让学生熟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展示表演。

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文中,学生对狐狸狡猾和乌鸦糊涂的本性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将狐狸和乌鸦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牢牢地掌握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对单纯课堂学习的深化巩固。

三、发展思维,培养多种能力

学生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锻炼其综合能力。

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同时将书面语言总结提炼,用适合表演的语言展示出来,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

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课文到课本剧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只要符合课文大体情节,学生都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想法,对课文进行合理的创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将《小木偶的故事》加以延伸:小木偶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以后,会遇到什么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编。生活经验和思维的不同,学生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就会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在内容丰富的展示活动中,既是思维的碰撞,也是学习和交流,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本剧的展演最终要通过人物实现,生动形象的表演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就需要选择适合的角色,演出效果才能最佳,感染力才会增强。如在学习《梅花魂》时,主人公的爱国之情学生不易理解,对学生感染力不够。因此,除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外,笔者还与学生配合,采用表演的形式表达主人公对祖国的怀念之情,根据人物特点,笔者选择了感情细腻的学生进行表演,精彩的表演触动了全体学生,仿佛学生就是老华侨,不由自主地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让课本剧走进课堂,读演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外在行为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使他们变得自信有活力;其人文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和内心的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更加明事理。课本剧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学生乐意接受,因此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作者单位:济南市钢城区艾山寨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