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兴

摘要: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菌多为土壤习居菌,且寄主范围广,因此,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原因;综合防治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东北、西北和黄淮地区,其中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最重。一般田块发病率在50 %左右,重病田甚至达100 %,轻者减产10 %,重者可达50 %以上。

1发病原因

1.1危害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1.2侵染循环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外,还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因此,土壤和病残体(病根)是大豆根腐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大豆种子萌发后4~7天即可侵染胚茎和胚根,虫伤和其他自然伤口有利于多种病菌侵入。

1.3发病条件。

1.3.1种植制度由于根腐病菌属于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适宜寄主植物的条件下,病菌生长发育好、繁殖快,从而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所以大豆连作地根腐病重,连作年限越久,发病越重。总的发病趋势是重三年>重二年>重一年>迎茬>正茬。正茬明显小于迎茬和重茬,而迎茬和重茬之间差异不大,说明两年轮作对大豆根腐病基本没有防治效果。

1.3.2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砂壤土、轻壤土、黑上较粘重土壤及通透性差的白浆土病害轻,土壤肥沃较土壤瘠薄地病害轻。

1.3.3土壤温、湿度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适温为20 ℃~25 ℃,低于9 ℃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种早,由于播种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另外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也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土壤含水量过低,旱情时间长或久旱后突然连续降雨,使大豆幼苗迅速生长,根部表皮易纵裂,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加重。

1.3.4耕作方式一般垄作比平作发病轻,大垄比小垄尤其平作栽培发病轻。其原因是垄作可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平地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根部,发病常重。

1.3.5播种深度大豆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幼苗出土速度,若播种过深,则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弱,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使病情加重。

1.3.6施肥施肥水平和施肥种类对根腐病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氮肥用量大,使幼苗组织柔嫩,病害重,增施磷肥可减轻病害发生。

1.3.7害虫一般根部有潜根蝇为害,有利于病害发生,虫株率愈高发病愈重,反之则轻。

1.3.8化学除草剂豆田除草剂应用得好,可以对豆田灭草起到良好的作用,某些除草剂因施用方法和剂量不当,可造成大豆幼苗产生药害,使幼苗生长受阻,同时也会加重大豆根腐病的发生。

2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合理轮作 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严禁大豆重迎茬。

2.1.2垄作栽培 垄作有利于降湿,增温,减轻病害。

2.1.3适时晚播 适时晚播发病轻,地温稳定通过7 ℃~8 ℃时开始播种,并注意播深为3~5 cm,不能超过5 cm。

2.1.4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病情 及时翻耕、平整细耕土地,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为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一项重要的防病措施。

2.1.5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 应用多元复合液肥进行叶面施肥,弥补根部病侵吸收肥、水的不足。

2.1.6中耕培土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恢复生长。

2.2药剂防治

2.2.1种衣拌种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的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 %~1.5 %,可以预防根腐病和潜根蝇。

2.2.2混剂拌种用多克福混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4 %药剂进行湿拌,为了增加附着性,可用聚乙烯醇液做粘着剂。

2.2.3适乐时加阿普隆拌种每100 kg种子用2.5 %适乐时150 mL乳油加20 %阿普隆40 mL拌种。由于药剂拌种后,药效只能持续15~25天左右,一定要采用中耕培土措施,以利于侧生新根形成,以便及时补充肥、水。

2.2.4药物治疗已发病的田块,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或喷施2 %菌克毒克(宁南霉素)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配合比例是小叶敌400~500倍液、2 %万佳丰水剂3000倍液、尿素150~200 g/亩、磷酸二氢钾100-150 g/亩,2 %菌克毒克用量为50 mL/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