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羽,李 艳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0 引言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工匠精神的多次提出,体现了我国对工匠精神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现阶段缺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被提上日程, 关系到国家经济战略,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刻不容缓。

作为制造大国,我们要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就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职业类院校来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严格要求。需要在人才教育中,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探索出适合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工匠精神人才培育新模式。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什幺是工匠精神?经网络名词检索,工匠被解释为“有工艺专长的手工艺人。是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匠的解释与时俱进,不仅仅是指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当代的工匠提出更高的多方面要求,要求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的职业品质、对工作的执着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崇尚完美的职业精神。

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即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在职业技能上,工匠精神表现出来的是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所掌握的技能做到精准把握、娴熟运用;在职业态度上,工匠精神表现出来的是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并不断开拓创新;在职业精神上,工匠精神表现出来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对工作付出不懈地努力,崇尚精品、追求极致[2]。

2 发展现状

在国外,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制造强国,德国之所以保持制造强国地位,是因为德国具备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我国的工匠精神提倡较晚,培育也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培育模式。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外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3]。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工匠精神以来,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3 存在问题

要将工匠精神真正融入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具体执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主要的培养目标还是在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上,而在工匠精神的养成和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上,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2)“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建设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质量学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对职业院校教师要求不仅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与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相吻合的职业素养;(3)学生求学和就业因素的影响,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学生在求学选专业的时候直接奔着就业去的,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往往忽视了所选专业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现阶段我国现有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表面,合作不够深入。

4 培育路径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的重要时期,势必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将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国家需求的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新模式[4]。

4.1 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补充。所以,在构建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充分利用校园以及实训车间、教室宣传标语、班会主题教育、校园广播、网络或线下理论知识竞答、各类网络宣传平台等,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形成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开拓创新、持之以恒”为核心的工匠精神,使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质的工人成为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崇尚技能,崇尚严谨,崇尚奋斗,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品质。

4.2 融入教学过程

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在实训课、专业理论课、思政课等课堂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思想,把工匠精神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并不断根深蒂固[5]。真正的理解什幺是工匠精神、做到对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钻研, 其对职业产生热爱,尊重科学,敬业奉献,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 热爱自己的职业,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培养工匠精神内涵。

4.3 工学结合

学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扩展办学思路,依据地方产业发展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为学生提供工匠精神养成的有利条件,以实现共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技能人才的目标。加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校应本着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思想,将企业文化和企业人才引入校园;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解企业、行业标准,掌握规范操作行为,使学生的培养目标适合于当前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行业发展。

4.4 职业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是衡量一个学校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职业竞赛是促进教学能力提高,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塑造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都知道,职业竞赛是选拔高水平人才的活动,在比赛中,每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一丁点儿的失误,否则就会与大奖擦肩而过,这对技能应用要求极为严格。因此,通过技能竞赛的历练,学生的操作行为更加符合专业技能要求,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和训练中,才能取得成功。通过比赛,进一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4.5 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对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从理念和框架上去突破,摒除传统的思想,不管是在校教师,还是企业教师都能紧跟行业、专业前沿, 不断提升自己。借助于现代学徒制,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专业领域进行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 还能够具备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5 结语

总之,作为高等职业类的院校,我们一定要把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到较高的理论高度,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努力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在共同培育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下,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并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