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松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越来越多。现有的班级统一授课统一进度的授课制度虽然比较高效,但高等教育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别化对待。源于英国的导师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生活化,这种制度值得我们借鉴。然而,如何将这种制度融合到我们现有的教育文化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引入这一制度,在推进实施过程中要区别于本科和研究生导师制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教育

上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何才能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能够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提高人才的培训质量,从而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培养出新型创新人才。我国一大批重点大学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引入国外的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这种培养机制又在向高职教育中延伸。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一种以个性化、生活化为主要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生活化。

但是,从目前实际的实施推进过程来看,导师制在地方高校的试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从现有的一些调查结果看,导师制试行的实际效果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预期。我国高校群体规模大,招生数量多,尤其是近些年的扩招,导致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缺失,再加上学生传统意义上整体素质的下降,使得教师数量缺少的问题更为突出。现有教师数量的增加已经严重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显然,引入导师制这种区别化的教育制度,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区别化对待,使得学生的个人特长和潜质得到最大的发展。但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更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并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解决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困难的出路,是高职院校推进和实施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区别化教育得以进行的关键。

1 导师制模式

导师制对于我们来说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舶来品”,这种制度起源于欧洲,上世纪末开始我们国家的高校相继开始实施导师制,导师制又称导师教学、导师制教学、导师辅导,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对导师制模式进行规定,但从之前已经出现的导师制模式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小结:导师指导的学生定期与自己的导师会面,会面的时间地点有学生与导师商量确定;学生完成导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并认真准备汇报;导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确定下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发展,做到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一对一的定期指导模式,导师与学生的会面效率高、针对性强,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这种形式不收时间、地点的限制,导师与学生不但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线上远程交流。时间上的定期、内容上的定量,做到有规划、有目的的高效辅导。

2 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在增加高校人数的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提高越来越受到关注。导师制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教学生活化。从当前的国情分析,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具有授课集中,教学课程标准化的特点,解决了我国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教育统一化,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挥其特长,很难培养出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此外,新入学的大学新生,刚刚结束严格监管的中学阶段,对新的大学生活还很迷茫,不能完全适应宽松的大学教育生活,采取导师制在差别化教育的同时还能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是对当前教育体系一种有效的补充。

3 导师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在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学习习惯普遍不如本科生,学习主动性差。所以高职院校中的导师面临的形式比较严峻。此外,高职院校中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对导师和学生进行鼓励和促进,导致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足。还有些导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目的和内容不明确,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对导师还有传统意义上的害怕,不能很好地与老师沟通。总体而言,一种是大众化的教育,一种是新式的个性化教育,两者存在着培养目标上的矛盾。这些都是在已经实施了导师制的高职院校中所发现的问题。

4 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前面所提及的问题,高职院校在推进导师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区别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导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特长。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平台,为导师和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新型交流平台,创新指导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络,构建虚拟的导师制工平台,增加学生与导师的沟通途径和方式。

区别于研究生导师制,选定导师后不再变更,这种制度不完全适用于高职教育中的导师制。因为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大学刚开始学生对将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还不完全了解,对将要选定的导师也不了解。所以高职院校中的导师制应该有二次互选的机会,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搭配,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师制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还要关注专业学习以外的思想、生活方面,将导师制的教育影响延伸到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