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华 吴雄生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指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存在不完全配比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实训,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目前,国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CBE、CBET、“双元制”和“产学合作”等四种,国内主要模式是 “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模式。但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并非完全匹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的“用工荒”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现状

国外侧重学校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评价以企业的岗位要求标准为参照,加强理论与实践兼得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也就是说,国外高职以市场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学紧贴市场需求。

国内借鉴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代表的“CBE”、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产学合作”等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究出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在民办高校招生运作中提出订单式教学模式,学生入学就可签订劳务合同,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这种招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不是很受公办高职院校欢迎。因为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的渠道五花八门。如行业办学的交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在交通运输部门,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出去。还有一些公检法司类高职院校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就业范围较固定,也是不愁找工作。但是,有些学院专业落后,找工作困难,基本上如果国家不统一安排,就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可以说是一毕业就失业。

2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存在的问题

国内重点强调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偏重教学体系改革,忽略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义务。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国内文献,大部分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需求,应该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或手段、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较少文献具体分析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实践中,大部分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企业缺乏积极性,被动地、极限性地参与校企合作,停留在肤浅层面的合作。

即使少数企业承担培养学生义务,也是带有很大的功利性的。如一些电子企业、制造企业招聘实习生,很多是为赚学生廉价的劳动力,很少进行传帮带真正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技能。而有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如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需要合作医院、幼儿园派专业老师教。这样的合作单位一般是需要学生缴纳培养费后才让学生实习。合作单位没有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义务,造成学生的实训有时落实不到位。有些培养学院有时偷工减料,不进行实训教学,或者减少实训教学时间和内容,造成部分学生缺失一项操作技能,工作以后现形,异常难堪,有时造成事故,砸了自己的饭碗。

3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关系的有关理论,分别是人力资本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主要从人力需求预测法的应用,预测人才市场人力需求的质量、数量和结构,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理论依据,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在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五个方面进行知识的建构,强调学生的主体的重要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要相一致,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容,素质技能教育并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双赢。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可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第一,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第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第三、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对接;第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第五、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强调校企在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方面所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面对面实现对接,主要从五个方面,即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实践内容以及毕业生就业,与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相关的五个方面进行匹配,即社会、产业结构、企业生产实际、企业生产过程和市场需求。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分析人才市场需求的形势,理清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关系,探索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有效途径。以江西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访谈和调查,具体研究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办了36年的职业院校,招生专业一直紧跟市场需求,贴近就业形势,学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高校排位较前。目前,开设的社会热门专业如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就需要先跟合作医院、幼儿园订好联合培养方案,做好实训教学,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对的,很多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也找到了如意的工作单位。尽管还有一些专业校企合作不是很紧密,但是通过社会、家长、老师、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圆满地完成了从书本理论到专业实践的学习任务。在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有很多合作了多年的资深的企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打开了希望之门。

参考文献

[1]张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2]杨晓明,杨华玲.入世后我国人才市场与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1,(5):5-8.

[3]卢学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徐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32-35.

[5]贾钢涛,潘兼红.德国高等职业教穹“双元制”模式的特点与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6,(9).

[6]廖宁陵.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2):62-64.

作者简介

吴文华,女,汉族,江西余干,本科,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教育分院教师。

吴雄生,男,汉族,江西余干,研究生,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