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璐科

依托互联网技术,传统媒体主持人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而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不断在新媒体平台获取影响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新型网红主播。

前不久,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系列短视频《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获得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短视频专题)二等奖,2021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节目奖(新媒体主持)三等奖。一件作品能够获得两个完全不同类别的奖项,与主持人在节目创作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密切相关。

这组系列短视频是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共分5期,用一个个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生动解读了金华农村一个个“不可能”是如何变成现实的,展现了金华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升广电主持人的内容统筹力

广电主持人历来是演绎精品节目IP的重要环节。作为连接受众和节目的重要纽带,广电主持人以往在节目中主要是传达节目的中心思想,起到的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但《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系列短视频是由主持人与摄像两个人完成的。创作过程中,主持人全程参与视频的主题筛选、角度选择、拍摄策划、文稿撰写、主持串接以及后期剪辑等流程。在节目中,主持人带领观众探访现代化5G养猪场、深入垃圾分类村找苍蝇、走进可看书可休憩的新潮厕所,跟着镜头,边体验边讲述,搭配上充满“网感”的语言形式,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向受众介绍金华农村的非凡变化。

在这组短视频创作中,主持人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其不仅是信息的输出者、传播者,也是创作者、把关者。如果说以往传统媒体需要的是记者型主持人,那幺在短视频时代需要的则是一个能够掌控节目内容与形态的制片人型主持人。例如在抖音平台拥有800多万粉丝的“暴走老常”凭借出色的短视频策划力,丰富的镜头表现力,创作出了众多优秀作品,其中对中国高铁体验点赞量高达380万,一度冲进抖音热搜榜前10。而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所播出的内容往往是已经设定好的,与受众是一种“我说你听”的关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被动”信息接收形式显然已经适应不了受众的需要,受众更希望看到“与我有关”的内容。

《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系列短视频在主持形态上较以往广播电视主持有很大不同,视频中出现了“第二人”,也就是跟拍的摄像。摄像不再是个在作品背后“举机器的架子”,而是以新闻“采访者”的身份加入到内容的生产中。该组短视频通过主持人与摄像对话的形式提出受众感兴趣、想了解的问题,解答观众的疑惑,让观众有更多的代入感,受众看到的不再是一出独角戏,接收到的也不再是主持人一个人的主观“输出”,而是达到了互动交流的效果,且交流的方式以轻松、诙谐的沉浸跟拍为主,更像是一个“老白”(主持人)带着“小白”(摄像)去揭开农村“不可能”的秘密。如在短视频中,“小白”(摄像)发出各种惊叹和羡慕,从而提升视频的可看性。

提升广电主持人的话语表达力

语言自由度的拓宽是《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系列短视频的一项有益探索。在当下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刻板教条的语言很难激起年轻人的兴趣。一向严肃的央视《新闻联播》也越来越多地在引用一些网络用语。同时,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严肃的广电主持人也不再端着,而是多了一分“我带你走进新闻现场,一起了解你想了解的”的亲切。

在诸多网红身上可以看到许多语言上的创新,但这种创新在传统广电节目中依然比较稀缺。在短视频创作中,广电主持人需要角色切换,要把拍摄采访模式由千篇一律的正经采访转变为轻松的聊天方式,可以运用正能量又接受度高的网络流行语,可以配上动听又切题的音乐,可以加入丰富而有个性的表情包,让整个作品生动有趣。例如,在抖音平台上,山东台主持人丛丛就一直致力于将生活当中所想所感,化作温暖的语句,用温柔的声音,用专业特长创作出一个个正能量的作品,深受网友的喜爱。

当然,个性化是多样的,可以是温柔、可以是搞笑,也可以是尖锐,但是语言自由并不是张嘴瞎说。个性化不是个人化,广电主持人要做到的是把握分寸讲导向的个性。受众喜欢某个节目或某个视频,很多时候是由于喜爱这个主播的个人魅力,但视频内容的输出是有导向的,主持人传递的声音是有态度的。作为党媒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主持人理应坚定思想立场、严守价值态度。曾以一句“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押韵口播成功出圈的央视主播朱广权,2020年4月在售卖湖北商品的首场公益直播活动中,妙语连珠,金句不断,段子频出,把整个直播间气氛调节得十分欢乐,被誉为“一场软实力惊艳四座的文化盛宴”。

《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系列短视频在内容的选择上并不是最新鲜的,有些题材之前曾作过多次报道。我们没有做广播电视新闻的搬运工,而是在充分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突出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别出心裁的“翻译”。以《5G养猪场会是什幺模样》为例,作品在一开始便提出高科技养猪的概念,并将现如今的热话题“5G智慧技术”融入传统养猪,激起观众的兴趣,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在视频中,主播首先来到一座类似“城堡”的建筑中,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和装修雅致的酒店大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养猪场;在行进过程中,主持人又来到了养猪场里的“咖啡吧”,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确定这里就是养猪场;随后找到盼望已久的猪,最后揭开这个硬核智慧养猪场的秘密,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提升广电主持人的持续创新力

在当下的短视频界,“蹭热点”现象十分普遍。一旦有个短视频火爆,很多自媒体就会蜂拥而上模仿,做出大批同类作品。对于主流媒体主持人来说,我们要清楚任何一类视频都不可能长时间保持热度,受众会在遭受大量同类视频的“冲击”后出现审美疲劳。在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主持人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其背后的平台,所以更应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对短视频的创作不能简单模仿,而是要持续求变。

短视频时长有限,如何在短时间内输出更多有效信息,既需要把握价值导向,也需要创作者用自己的审美和能力创新作品,从而去提高受众的审美。创新不是一味地博流量。为流量通过哗众取宠、低俗媚俗的方式来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这不是短视频正确的打开方式;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传播,在作品中更多融入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增强文化特质,把准社会关注的切口,提升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才是创新的正解。

以标题创新为例。传统媒体标题特别是报纸标题往往把新闻内容高度提炼凝结,直接交代出新闻的梗概要义,力争一目了然。而很多网红则以浮夸甚至不实的“标题党”噱头吸引人。《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系列短视频则基于现代人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的现状,其标题既紧扣作品内容,又留有受众脑补空间,激发受众好奇心,驱使受众有兴趣打开作品。如“这个村发现一只苍蝇奖励一百元”“这个厕所怎幺成了网红打卡点”“5G养猪场会是什幺模样”“荒村如何变成网红民宿村”“大山深处年入百万怎幺赚”,这些标题既体现了真实、平实、朴实,又有吸人眼球之妙处。

总之,取“网红主播”之长补“传统主播”之短,去“网红主播”之松取“传统主播”之谨。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融合,具有丰富的语言技巧、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镜头感等基础和优势的广电主持人定能成为“新型网红”,在融媒体时代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