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 刘万义 李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3)

目的论与军事装备保障术语的翻译方法

刘璇 刘万义 李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3)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它对军事装备保障术语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目的论 装备保障术语 翻译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军事领域的交流也日趋深入和广泛。在对外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相关军事术语的理解与翻译也成为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对于军事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早地进行规范,那它势必将成为对外交往的一大障碍。如果出现误译,轻则造成巨大的损失,重则有可能导致军事争端。与此同时,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的主要翻译理论。与传统的等值翻译理论不同的是,翻译目的论注重的是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来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即译者必须针对特定翻译目的来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因此,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对于军事术语,特别是军事装备保障术语的翻译问题和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1 翻译中的目的论

翻译中的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研究。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的创始人威米尔称自己的理论为Skopostheory,即翻译“目的论”。目的论翻译理论共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skopos),即“结果决定方法”。

这种目的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基本目的;2)译文的交际目的;3)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翻译的目的论摆脱了等值翻译或对等翻译的束缚,开始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它解决了其他翻译理论未能解决的问题,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赋予翻译更多的涵义,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为以语言学派为主流的西方翻译理论界另辟了一条新的探索道路。

2 军事装备保障术语的翻译策略

根据目的论,译者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目的或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相关知识,在军事装备保障术语英汉翻译的根本目的指导下,准确把握术语的内涵,忠实准确地表达军事特色内涵和定义。目的论视角下,相关术语的翻译可以采用“意译法”、“形意结合翻译”和“注释翻译”的策略。

2.1意译法

在翻译术语时,首先译者脑子里应有一个标准来支配他的翻译工作,他要明白其翻译责任是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信息,因此必须摆脱划等号式的机械对等的翻译模式,深刻理解该术语所表达的内涵意义,在不能保证词语的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应舍弃指称意义,而把词语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以达到翻译标准中的“目的原则”。意义的传递在术语翻译中非常重要,它占了军事装备保障术语翻译的绝大多数。例如 :在翻译“掩体整修”一词时,有的译者把它翻译成“r e p a i r i n g o f t h e emplacement”,以为看到整修、修理就用repair,其实“掩体的整修”是构筑掩体的步骤之一,它包括挖掘、整修及伪装,是指把掩体挖完后清理余土,平整掩体,拍实积土,整理得更加美观的意思 ; repair实指 to restore ( sth. worn or damaged)to good condition,因此,这里用 repair就不太合适。为了使这一词语的信息完整的传递过去,这就需要译者的英语语言能力要强,在英语中找出能传达相同信息的词,而 dress这一词能产生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效果,dress可以表示to make cheerful and attractive,英语中有to dress the streets, to dress the streets等等,dressing of the emplacement显得更为合适。例如hit-and-run tactics(扰乱战术“)骚扰战术”

2.2形意结合翻译

军事武器名称、军事行动名称和特种部队的绰号往往含有动物、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所表达的专业意义和日常生活中动物、人物或者事物的特征相吻合,因此,可以使用这些大家所熟悉的动物、人物和事物形象地表达专业意义。例如“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军方用“战斧”来命名导弹,借用了“斧”具有巨大的杀伤力这一功能。F-15S“鹰”(Eagle)战斗机、美国的F35 Lightening II(F35闪电II)、“轻舟”(Skiff)SS-N-23 导弹、Phoenix“不死鸟”空对空导弹等武器的译名不仅形象传神,而且还让文本的读者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些武器速度之快的特点,可谓术语翻译中的精品。这些形象生动的军事武器装备术语使表达严谨、客观、严肃的军事科技文体带上了形象幽默的色彩。

2.3注视翻译

注释翻译(Philological Translation)是指按字面意思翻译后,译者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另外在文中、脚注、尾注或术语表中对一些难点加以必要的阐释和说明,以向读者说明源语或源语文化的一些特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了解按照字面意思直译出来的内容。也就是说,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或语言本身的差异,有时读者要读懂译文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因此,译者必要时要进行注释性的翻译。比如:7-jet cross (七架喷气式飞机十字队形),60-day launch window (60天最有利发射时机)等等,这些军事术语的汉译中,划线部分能够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从而使译文更清晰,读者更易于接受。以军事术语中绝大多数缩略语翻译为例,在翻译时应采取这种文内注释的翻译方法,相当于用汉语译文对英语缩略语进行了必要解释。比如:TOW 光学有线制导管内发射反坦克导弹(Tubelaunched Optic-tracked Wire-guided anti-tank missile)、LANTIRN低空导航与目标指示红外夜视仪(Low-Altitude Navigation and Targeting Infra-Red for Night)、FLIR前视红外装置(forward-looking infrared device)等等。这样的文后注释一般由于术语专业性很强,背后蕴含很多背景文化知识,译者不能再行文中用寥寥数语解释清楚,就会采取注释放后的方法,方便译者有3结语

更多的空间把想要说明的知识点解释的更详细准确。

总之,翻译的目的功能不同, 翻译的方法策略各异, 不论何种方法, 能否有效实现翻译目的才是翻译的最根本原则。军事术语翻译中使用目的论原则为一些违反现有翻译标准但经实践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军事术语翻译的译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1]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26.

[2]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17.

[3]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51.

[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00.

[5]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5.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资助编号“JCKY1310”——“目的论指导下的外军装备保障术语翻译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璇(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军事英语教学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