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小莉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云南昆明 650216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绩。

一、学校技能竞赛工作开展现状

近年来,学校对标技能人才培养新要求,把技能竞赛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专门成立技能竞赛办公室,建立“学校、省、国家、世界”四级技能竞赛体系,通过技能社团、校内竞赛、校企合作集训等方式,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苗子的选拔和培养。以组织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为契机,所设专业“应参尽参”,兴起技能竞赛的热潮。

二、学校技能竞赛的经验做法

(一)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技工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内涵发展,其中决定因素在教师。我校自2018年以来,教师和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校形成了一定的“比、学、赶、超”的现象,倒逼着老师去提高教学水平。

1.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一般来说,要在技能竞赛中获得突出的成绩,辅导老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美发赛项为例,在学校师资短缺的情况下,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从行业中引入优秀技能人才培训学生,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和我校优秀教师共同组成了技能竞赛训练团队,团队通过不断研究件、理论教学、实训指导,来提高教学能力。

2.交流学习,学习专业技能

2018年至今,我们走访了世赛专家组组长吉正龙,世赛专家组成员李文猛、马志伟,世赛金牌选手聂凤、石丹等。在比赛前夕,我们也到北京、杭州世赛集训基地进行走训。通过走训和走访的形式,我们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领,提高人才培养标准

以技能竞赛标准为引领,以技术手册为研究对象,分析项目中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等,系统性地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工作。梳理技能竞赛转化的嫁接点,体系化输出技能竞赛标准应用到课程标准、学习任务、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路径,编制一体化课程工作页、一体化课程教材等,提高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标准。以美发赛项为例,在课程体系建设时,明确中级工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接省级技能大赛,高级工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接国家级技能大赛,预备技师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师阶段的课程包括男士商业修剪造型与染色、女士长发向下造型与染色、女士商业修剪造型与染色、女士商业接发与染色、男士烫发与胡须设计、男士现代经典、女士长发向上造型。根据世赛件,调整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女士商业修剪造型与染色教学中,对染发的工艺、卫生与健康操作做了明确要求。我校已在2020级美容美发与造型专业学生教学中引入世赛模块。美容美发与造型设计专业学生教学计划如下表。

美容美发与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表

(三)以技能竞赛为依托,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在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学生一定要走入企业,才能很好地理解行业所需要的技能。例如女士商业接发与染色,我们做过对比,在企业实践锻炼过的学生在三个愿望的解读过程中比较准确,能快速理解试题的命题意图。通过一系列这样的对比训练,我们发现课时安排不能都是在校内进行,我们在做课时安排时专业课程一半时间在校内,一半时间在校外实践学习。

技能竞赛严格对标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级技能大赛,其技术标准、行业规范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通过技能竞赛,裁判、选手、指导教师互相交流切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人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教师参赛指导经验等方面得到提升,对于专业建设发展和技能人才水平提升都有较好促进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把大赛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技能应用及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和实训任务,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四)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推动校企合作

通过技能竞赛,我们与行业企业有了更多的联系,备赛过程中,我们会不断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邀请该赛项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解读,从而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邀请优秀技能人才交流,贴近企业实际,促进校企合作。在技能竞赛成果转化的实践中,我们做了初步的尝试,获奖选手除了留校完成课程教学外,还到学校的产业孵化基地,扶持有思想准备创业意愿的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技能培训。学校先后与中铜驰宏锌锗等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学校已形成由央企、省属国企、上市公司、优质民企、行业协会构成的校企合作格局,合作资源优势,合作基础良好。

(五)以集训基地为标准,建设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

为顺利开展技能竞赛,在训练场地、设施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方面都有一定投入和更新迭代,进一步整合产业发展相关资源,加快推动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促进了教师、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也为今后的训练、实训、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高技能人才体系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笔者学校通过企业调研——课程开发建设——开发培训方案——教材开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效果评价六个方面建设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软实力。学校结合云南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校企一体共建的方式,新增了一批如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烘焙、紫陶等新兴专业。把世赛标准引入教学,以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把教学前移到产业一线,使专业设置、教学与产业有机融合,形成了以汽修、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烘焙、美容美发、家政、紫陶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的“一校多区”产业布局。

(六)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打造技能培训“模板”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势,抓住国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契机,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7年,学校在我省最早启动企业制新型学徒试点,推行以“企业、研究院、学校”三方为培养主体,以“行业标准、产业标准、企业标准、专业标准”为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脱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的“三个脱节”难题,第一批毕业的125名学生,受到中铜驰宏锌锗等企业的热捧。该课题获得云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参加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申报和评审。近年来,累计完成社会化职业培训25000余人,其中,开展新型学徒培养14000余人,完成技能提升培训25000余人。

(七)以技能竞赛为思路,创新学校思政教育

技能竞赛搭建了技能比拼、技能出彩的平台,加上竞赛结果的科学运用,转变了多年来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认知,提高了全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使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的职业荣誉感,也带动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学校现代服务产业系学生李红艳、何兴伟、郭红英(实习教师),通过高技能人才引入学校参与教学工作。学校还开展了技能竞赛三级宣讲(获奖学生讲述获奖经历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赛,系部负责人对班主任讲述竞赛重要性,班主任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赛)、大师讲坛等一系列活动。

三、学校技能竞赛的短板和不足

从近几年技能竞赛工作开展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与先进省区和省内兄弟院校在参赛组织、赛项承办、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部分师生对参加技能竞赛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部分项目依靠外部力量和资源偏多,有潜力的选手缺乏,部分项目设施设备不能保障,开展技能竞赛的主动权和竞争力都有待提高。三是竞赛项目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后备力量不足,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技能竞赛体系支撑,存在“见子打子”的情况。四是组织承办技能竞赛项目政策支持,投入人力和资金不足,在项目组织策划、推进实施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五是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转化体系。六是竞赛团队,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竞赛团队功能不齐备,翻译、心理辅导、后勤保障人员不足。

四、下一步技能竞赛工作思考和建议

(一)借鉴先进,提高技能竞赛工作水平

认真总结每次办赛参赛经验,借鉴技能竞赛成熟、先进的省区竞赛模式和标准,抓紧、抓细、抓实各个环节,在办赛与参赛的过程中实现办赛人员与参赛队伍水平整体提升,为今后建设高质量办赛单位与高质量参赛队伍奠定基础。

(二)健全完善技能竞赛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参与竞赛。二是以学校优势专业为切入点,加强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带动学校更多专业优质项目发展,形成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三是不断健全竞赛体系,加强技能竞赛人才选拔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组建专门的指导老师队伍和项目选手集训队,把技能竞赛集训作为一项日常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不断提高竞赛水平,持续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四是加强搭建技能领域交流展示平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结语

“技工教育大有可为。”为发挥世赛技能大赛引领作用,更快速、更全面、更精准地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始终坚持“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技工教育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实践,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就更多学子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