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杰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一项重大国际经济目标,旨在刺激亚洲、欧洲和非洲子区域广大地区经济发展;及重新配置中国相关对外部门,以继续其强劲增长态势。“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全面的倡议,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对话,金融支持等。这一倡议有潜力将不发达的“一带一路”地区变成新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并通过吸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拓展经济政策思维。同时也面临许多障碍,包括缺乏中央协调机制、不同政治制度和信仰的潜在冲突以及跨境项目的财政可行性。

关键词:“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国际经济体系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呼吁通过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模式。一个月后,在印度尼西亚,习近平主席再次呼吁建立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AIIB)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建议被正式称为“一带一路倡议”(OBOR或BRI)。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容就是加强与沿线各国经贸合作,愿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各国扩大开放、促进共同发展,以贸易作为该战略的基础和纽带。

国际社会对这一倡议的看法相当复杂。有人将其与二战后的美国马歇尔计划相比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更多是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而不是国际援助。有人将其看作中国最终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架构的雄心的证据,也有其他人将其看作中国自主创新和现有系统之间合作的领域。此外,许多“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国家赞赏中国努力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但也伴有对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担心。

一、“一带一路”动机

第一,我们的主要论点可以总结为四个要点。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通过探索与新伙伴新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维持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尝试。前30年的经济改革中,中国实现了非常快速的经济增长,受益于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大。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增长持续放缓,中国发展模式似乎已经达到瓶颈。“一带一路”倡议可使中国向西寻求新的经济机遇,支持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

第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也想通过纳入自己的一些经验,宣传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为国际经济结构做出贡献。国际社会中,大国往往是促成国际合作集体行动的倡导者,同时大国也势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新兴力量,中国政府有意通过新成立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在重塑全球经济体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基础设施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关键要素,但该倡议范围十分全面,涉及政策对话,基础设施连通性,畅通无阻的贸易,金融支持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鉴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经验,基础设施可能在促进区域合作和发展方面发挥着根本作用,特别是在倡议的早期阶段。目前已然考虑了大量项目以连接各子区域,其中包括高速铁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及电信和电力系统。除了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甚至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会提供资金,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的许多中国公司及相关机构也会进行大量投资。

第四,无论是在创造可能的新经济支柱方面,还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思想政策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提供了重要机会。当然,它还包涵重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例如地缘政治风险的管理,国际政策协调和跨国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但显然,“一带一路”倡议“创造利益”的一面要远大于其“避免损失”的一面。

二、“一带一路”行动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至少达到60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64%(44亿人)和全球GDP的30%(21万亿美元)。在东亚经济和欧洲发达经济体之间,这个落后于三大洲的不发达“一带一路”地区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倡议的宗旨是通过创造双赢合作和共同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谅解和信任,加强该区域各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它遵循四个原则:开放与合作;和谐与包容;市场化运作;互惠互利,为所有国家共赢。与世贸组织和20国集团等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相比,“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性的,不排除任何有关方面。中国官员明确表示,欢迎日本和韩国等国参与。尽管该倡议是一项政策提案,但基于市场规则,其实施必须具有商业意义,这并非中国政府的国际援助。

基础设施在国际合作和发展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是区分“一带一路”倡议与许多其他国际合作机制最重要的特征。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促进了中国改革期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中国奇迹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因而极其重要。“一带一路”国家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有些国家受到财政支持的限制,其他国家则缺乏规划、建设和协调能力。

由此,“一带一路”倡议填补了现有国际经济结构的重要空白,即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建立基础设施项目。2014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呼吁对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因缺乏资金支持而未走得更远。据亚行估计,亚洲的基础设施需求到2020年可能达到7300亿美元,然而亚行每年只能提供100亿美元,新成立的亚投行正可以帮助减少资金缺口。现如今已有大量正在考虑甚至规划的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领域:跨境高速铁路,跨境油气管道和跨境电信和电力系统。

三、“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及评估

(一)关注其重大国际影响

1. 政策对话方面。该倡议打算为宏观政策对话创造多层次的政府间机制,深化共同利益,达成新共识,促进政治信任。目的是通过发展倡议、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的充分交流,为大型项目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2. 基础设施连接方面。该倡议旨在加强基础设施计划,实现技术标准融合,逐步形成基础设施网络,以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子区域。

3. 畅通无阻的贸易方面。该倡议研究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解决方案,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并在该区域各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还将加强双边投资条约,促进研发一体化进程和区域工业兼容性,促进跨国工业价值链的形成。

4. 经济支持方面。财政合作和支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柱。倡议致力于广泛的跨境金融政策议程,其中包括货币兑换和结算、亚洲债券市场、人民币债券跨境发行、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和中国——东盟银行联盟。该倡议希望通过这些合作努力促进亚洲货币、投资和信贷系统的稳定。

5.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友好的合作精神是丝绸之路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倡议成功的基础。该倡议还打算建立一些形式和机制用于文化、学术和人才交流培训。跨国旅游、疾病控制、实验室和政党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议会交流也是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的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坚持“共享”的基本原则,既要有助于中国战略资源保障能力的提高,通过转移国内剩余产能、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同时也要谋求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因此,如果在这些优先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另一全面模式。中国许多地区已在积极探索加强国内一体化和国际合作的方法。西南地区努力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东北和西北地区试图与中亚,西亚和俄罗斯建立有效的交通联系。东海沿岸地区积极发展航空、海陆运输设施,巩固新“路”的前沿地位。

(二)对新举措的初步评估

“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国际政策倡议。虽然中国是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因人口庞大,人均收入不高,很少在其边界以外发挥积极的国际经济作用。

中国引领国际经济的兴趣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定可能由以下三个因素引发,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不断放缓,过去的发展模式,包括对成熟经济体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依赖,已不复存在。中国需要找到新途径,通过重塑其国内和国际经济模式来支持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第二,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低调。但如今作为重要新兴力量,国际社会也不断呼吁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承担更大责任;第三,现有国际经济体系已不再适应新兴市场经济体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经济现实,国际组织改革相当困难。国际组织奉行的传统政策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并不成功。

如果成功,“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世界经济创造重要机遇。一方面,该倡议有可能将经济不发达和政治不稳定的“一带一路”地区变成世界经济新的有力支柱。不仅大大提高该地区64%的世界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还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部分,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该倡议遵循开放、平等和互利的合作原则,这与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的国际组织的做法截然不同。提出一些关于国际经济发展政策的新思维,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其执行的解决办法,可为现有国际经济制度提供宝贵的补充意见。“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含信念,即最佳政策和制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是不同的,改革现有制度时也值得认真考虑。

特别需要指出,中国无意建立一个平行的国际经济体系,与美国领导的国家竞争。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继续这种开放和综合的国际体系方面获得重大利益。但现有制度需要进行改革以反映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新经济权重。先进和新兴经济体应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好的系统,中国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决策过程中也应有更大的声音。

尽管以上讨论了许多优势与机遇,但因“一带一路”计划尚处萌芽阶段,对其可能结果进行任何评估还为时过早。然而,若干风险因素将决定该倡议的成败,值得密切注意。

第一,没有明确的协调机制。虽然一些现有的组织和安排,如上海合作组织(SCO),可能有助于对话和交流,但大量依赖双边协调产生灵活性却会牺牲一致性。例如,跨界高速铁路沿途国家可能难以确保相同的程序标准、效率和安全。虽然该倡议包含五个优先合作领域,但大多数优先事项难以执行,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

第二,存在各国政治价值冲突的风险。 “一带一路”地区60个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传统上,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目前尚不清楚该原则在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能否完全跳出,特别是在涉及人与人之间交流方面。至少建议中国尽量避免在 “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造成所谓的“中国模式”印象。

第三,中国出口其产能过剩的情况已出现紧张迹象。“一带一路”倡议应助于吸收中国的大量产能过剩,但一些事实证明,过多的倾销到“一带一路”国家可能会破坏整个规则。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中国产能过剩至少3~4亿吨,近期中国钢铁出口的增加已推高国际价格,引起许多国家担忧。

第四,跨境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可能难以实现。即使在“一带一路”倡议最狭义的意义上,即建设基础设施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商业可行性也至关重要。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但由于中国政府和公司没有很多跨境项目的经验,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并不盈利。鉴于不同文化、法律制度和其他机构和政策的影响,难以在国外开展一个项目,更不用说管理跨越这幺多具有不同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况的国家的跨境项目。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计划是中国包括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国际举措之一。这必然与中国新兴大国的新地位一致。该倡议极其重要,可能改变世界经济。但在政治、政策协调和项目管理等领域,其成功实施也存有一定障碍。无论如何,至少中国为改善广大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连接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大力赞赏和鼓励的。

参考文献:

[1]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02).

[2]黄卫平,胡玫.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再思考[J].美国研究,2009(02).

[3]冯维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亚太,2014(06).

[4]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