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翼鹏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随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与发展,军工上市企业成为承担起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双重“重任”的核心主体与创新主体。对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是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对我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科学与系统的测评研究成为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关于军工企业创新能力的国内外研究中,国外对军工企业的研究热潮开始于冷战结束后,国外学者Richard Janson与Largent Steve分别进行关于军民技术的转移创新与军工企业创新活动的相关研究[1-2]。当前,国内众多学者对于我国军工企业创新能力已经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针对单个行业的军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上,郭韬等基于军民融合视角下对中国船舶工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其创新能力提升的管理启示[3]。在军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修立军基于技术创新过程设计了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4]。关于建立军工企业创新测评体系思考、方法以及路径方面,王久东认为建立军工企业创新测评体系应遵循改变以往重科研机构轻企业的误区等十点原则,这为构建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体系提供了基本思路[5]。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当中,对于我国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研究存在不足,而且整体上缺乏跨行业的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对4个行业4家代表性的军工上市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研究。

1 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1.1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分配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并结合我国军工上市企业创新发展的特点,共同构建了“跨行业”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此外,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指标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对专家学者的问卷数据采用AHP法进行计算处理,算出每个指标的基本权重分配,如表1。

表1 “跨行业”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指标及权重

1.2 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模糊综合测评模型构建

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是由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共同构建的。为了实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置于同一尺度下进行测评,因此本文引用黄西川等[6]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所构建的模糊综合测评模型。最后通过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各“跨行业”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总值Z:

其中,βi代表一级指标权重,Ki代表每个一级指标的测评分值:

在Ki的要素层公式中,其中αi表示每个二级指标权重,Pi表示二级指标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折转换分值。本文在线性插值连续打分法的指标分值转换方法基础上以及结合黄西川所使用的转换分值公式,对以上两个指标分值转换公式综合改进后所得到本文的“改进指标转换值公式”如下[7]:

在转换分值公式中,Xmax为X测评空间某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X测评空间某指标的最小值,为X测评指标平均算值。

2 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测评研究

本论文选取了军工上市企业的4个行业代表性企业作为测评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公司年报、问卷调查以及部分手工收集等渠道,本论文以2015年至2019年共五年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评研究。

通过对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进行计算转换分值所得折合值/转换值(Pi)结果后,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一级指标的测评分值Ki(见表2)。

表2 4家代表性企业创新能力各项一级指标要素层分项测评结果

最后,通过公式(1)与(2)算出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结果总值Z即表3所示。

表3 4家代表性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结果

由表3可知,在跨行业4家代表性军工上市企业中,其创新能力综合测评总值Z最高为船舶制造行业的中国重工,其总分值为64.9844,航天装备行业的航天电子、航空装备行业的中航电子与地面兵装行业的四创电子综合测评结果总值分别为52.8159、56.6409与54.5304,而整体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国重工只有64.9844没有达到7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军工上市企业的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非均衡性发展、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呈现出“低活力”状态。本文利用雷达图呈现如图1所示,其分析如下:

(1)从图1可以看出创新环境与创新管理两个一级指标整体测评分值最高,其中创新环境分值基本在80以上,最高的达到90左右,创新管理也在70以上,最高也接近90。

(2)从创新要素偏弱的视角分析,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4家代表性军工上市企业创新效益与可持续性的总分值相对于其他创新要素的总分值较低,其中在可持续性创新要素上,航天电子的得分最低仅为30.8554并与其他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创新效益要素上,4家代表性军工上市企业的创新效益测评分值均处在41~46范围之间,其测评值之间相差较近。

图1 4家代表性军工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分项测评结果网络关系图

(3)从创新阶段角度分析,在创新环境阶段上,以中国重工为船舶制造行业代表性企业在创新环境阶段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航天电子相对偏弱;在创新投入阶段上,中国重工相对具有优势,而四创电子较为不足;在创新过程阶段上,航天电子相对偏弱,而中国重工较为领先并与航天电子存在一定差距;在创新产出阶段,四创电子相对偏弱一点,相对具有优势的是中国重工;在创新持续阶段,中国重工同样具有优势,而航天电子处在相对偏弱状态。

3 对策建议

(1)在企业创新的全过程中继续加强对创新环境与创新管理的重视,并且创新能力偏弱的企业应积极向同行业领域创新能力较强的“典型”企业学习,同时积极主动与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创新合作关系,并与着名的研发机构共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此外,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提高研发效率。(2)加大同行业企业创新合作力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我国军工上市的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非均衡性发展的问题,提升整个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激活部分创新能力处在“低活力”状态企业转向“高活力”状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