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君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骨折类型,主要由能量暴力损伤造成[1],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2-3]。老年人受骨质疏松、机体功能下降影响,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4]。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改进,但精湛的手术技术仍需联合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5]。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后、术前及术后给予相关指导,其余时间按照病人需求给予相关干预,这一护理方式不利于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对预后改善效果不显着[6-7]。而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可以通过在科室内组建质量改进小组,为术后病人建立管理模型,利用PDCA循环给予病人持续护理,有效改善病人预后。为寻求有效的股骨颈骨折术后干预方法,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将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并探究其对病人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86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身体情况尚可;③年龄≥60岁;④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多部位骨折,伴随严重并发症;③合并恶性肿瘤;④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等;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⑥存在认知、沟通功能障碍。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常规护理的43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受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的43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85(75.35±3.65)岁;新鲜骨折者33例,陈旧骨折者10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0~84(75.09±3.27)岁;新鲜骨折者31例,陈旧骨折者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即在病人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对其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完整性等进行观察,根据病人实际需求进行入院宣教、日常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并在术前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术后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具体如下。

1.2.2.1 组建质量改进小组

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小组,其成员包括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骨科医生、5名从事骨科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对小组成员中的5名护士进行质量改进相关知识培训,并由小组成员对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由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共同制订护士护理质量改进培训计划及实施内容。

1.2.2.2 护士护理质量改进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培训、护理操作培训、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旨在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1.2.2.3 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

将43例病人分为6个小组(其中1个小组包括8例病人),每个小组均选取1名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组长,每组配备3名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2名低年资护士。组长负责每日定时巡视,全面掌握本组病人病情变化,查看责任护士护理工作进展,并就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责任护士负责对所管理病人的生理、心理等进行评估,明确病人存在并想解决的问题,并从评估结果中找出隐藏的相关护理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问题确定护理措施。低年资护士主要负责配合责任护士完成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1.2.2.4 问题的跟踪与总结

骨科护士长对整体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如有危重病人,要求护士严格执行“五查房”,避免意外发生。责任护士积极参与病人日常治疗、护理活动,加强与病人交流,及时发现、归纳病人新出现的问题,并在每周固定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如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1.3 评价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法[8]对干预3个月后病人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畸形、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4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90~100分表示髋关节功能优,80~89分表示髋关节功能良,70~79分表示髋关节功能尚可,总分<70分表示髋关节功能差。优良率=(髋关节功能优的例数+髋关节功能良的例数)/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干预3个月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等发生情况[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髋关节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采用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注:两组病人优良率比较,χ2=8.174,P=0.004

2.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老年病人体质较差,各项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完全治愈难度较大,且术后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9-10]。常规护理主要由医务人员占据主导地位,病人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其与医务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容易导致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进而影响护理质量[11]。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为病人制订较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做好人员配置,确保护理工作明确分工等,有利于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促进疾病康复[12]。

表2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可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病人髋关节功能。其原因可能为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责任护士能够以病人为中心,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人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小组成员分析共同解决;安排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跟踪与总结,能够进一步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病人得到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13];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后,人员配置得以优化,护理工作有效完成;护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叮嘱病人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改善。表3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可能为:参与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的医护人员均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对骨科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熟悉,且通过理论知识培训、护理操作培训、情景模拟等,参与人员对护理工作、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进而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14]。

总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可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髋关节功能,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