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的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严格禁食、持续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营养支持、保肝、抗感染及灌肠治疗[1]。长期灌肠治疗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及心理压力,也给护理人员开展以人为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带来挑战[2]。为了提高肠道清洁效果,降低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灌肠治疗不愉快的体验,研究者就改良清洁灌肠方法进行研究,用无菌液状石蜡保留灌肠3 h后再用开塞露生理盐水配合旋转体位清洁灌肠,并观察改良清洁灌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X线照片明确诊断为低位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②自愿参加随机分组及配合灌肠病人;③积极配合各项医嘱治疗病人。排除标准:①伴有肠穿孔、腹膜炎、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的病人;②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51例)、对照1组(43例)、对照2组(46例)。各组病人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病人性别及年龄比较

1.2 干预方法

试验组:用无菌液状石蜡60 mL保留灌肠3 h后,再用开塞露4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1 000 mL配合旋转体位清洁灌肠[3]。对照1组:用开塞露4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1 000 mL配合旋转体位清洁灌肠。对照2组:用开塞露40mL加入生理盐水500~1 000 mL配合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旋转体位清洁灌肠法:将灌肠液(开塞露4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1 000 mL)预热至39.0~41.0 ℃后倒入灌肠筒,将灌肠筒置于距床面60~70 cm高度处并固定;病人取头低臀高屈膝左侧卧位(臀下垫软枕抬高臀部10~15 cm),于床边暴露肛门;将40 cm长且末端有侧孔的肛管前端涂抹润滑液,排出管内气体后经肛门缓慢插入病人直肠20~25 cm,其间注意动作轻柔,切勿使用暴力,以避免因直肠病变引起肠壁擦伤或出血;松开灌肠夹,灌肠液即进入肠腔,液面匀速下降过程中嘱病人依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变换体位,每种体位保持时长约为注入灌肠液1/3的时长;液体即将流尽或停止时拔出肛管,嘱病人自左向右缓慢转体之后转回再次转体,如此反复3~5圈,并平卧5~10 min后排便。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法:病人左侧卧位,双腿屈曲,灌入灌肠液后双腿屈曲保留5~10 min,然后自行排便。

1.3 评价指标

干预结束后调查病人干预期间腹胀痛及便意感程度、对灌肠过程的满意度,记录病人每次清洁灌肠的灌肠次数。①腹胀痛及便意感程度:轻度即灌完肠后,病人有腹胀痛,能忍受5~10 min;重度即不能完成灌肠或灌肠后腹胀痛难忍,在5 min内排便。②灌肠过程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灌肠后病人对灌肠过程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包括很满意及较满意。③每次清洁灌肠的灌肠次数:1次灌肠是指从核对身份开始,协助病人摆放体位,置管灌液,最后拔管操作的整个过程[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病人腹胀痛及便意感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3组病人腹胀痛及便意感程度比较 例(%)

注:χ2=18.565,P<0.001

2.2 3组病人灌肠次数比较(见表3)

表3 3组病人灌肠次数比较 例(%)

注:χ2=41.118,P<0.001

2.3 3组病人对灌肠过程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3组病人对灌肠过程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 满意不满意试验组5149(96.1)2(3.9)对照1组4336(83.7)7(16.3)对照2组4630(65.2)16(34.8)

注:χ2=15.809,P<0.001

3 讨论

表1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病人灌肠后腹胀痛及便意感为轻度的人数分别占88.2%、69.8%和47.8%,3组病人腹胀痛及便意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腹胀感和便意感轻。表2结果显示:3组病人灌肠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病人灌肠1次病人数分别为32例、13例、2例,试验组灌肠1次病人数最多,病人痛苦减轻。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加开塞露灌肠与肥皂水加生理盐水相比,可以缩短第1次排便、排气时间[5]。但传统情况下,病人取左侧卧位清洁灌肠,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在同一水平面,不存在压力差,可能发生液体流入不畅[6]。灌入液量较少时,液体到达直肠和结肠下段病人即开始排便,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较短,不能充分软化结肠内粪便。而液体石蜡为润滑性缓泻剂,在肠道不会被消化和吸收,且能阻止肠壁对水分的吸收,故试验组预先采用无菌液状石蜡60 mL保留灌肠3 h,能充分润滑病人肠壁、软化粪便、减轻病人腹胀症状、促进病人排便通畅。同时,指导病人采用旋转卧位灌肠也可解决传统卧位灌肠存在的缺点[7],人为地转动病人体位,一方面液体在肠腔内因重力自高而低加速流动,容易进入横结肠及右侧结肠,单位时间内液体在直肠的残留量减少,可以避免对直肠肠壁造成直接刺激[8],缓解便意,减轻病人不适感;另一方面旋转卧位灌肠还可以保证结肠处在低位,灌入结肠的液量增多,结肠内粪便充分软化,病人排便

顺利[9]。

根据肠道解剖生理学特点,旋转卧位增加灌肠液到达的深度,扩大灌肠治疗的清洁范围,减少积留在直肠内的液体量,液状石蜡保留灌肠3 h后再用开塞露、生理盐水配合旋转体位清洁灌肠,能提高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的肠道清洁度和灌肠疗效[10]。灌肠结束,肠镜下观察显示结肠黏膜无改变;病人无水电解质紊乱症状,病人对灌肠过程的满意度提高。

4 小结

液状石蜡保留灌肠3 h后再用开塞露、生理盐水配合旋转体位清洁灌肠,能在不引起结肠黏膜改变、病人不适及水电解质紊乱[11]的情况下帮助病人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粪便,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符合理想肠道准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