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为影响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术前与术后均给予放化疗或生物治疗[1]。诸多乳腺癌病人在接受改良根治术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给予病人早期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常规康复干预虽能取得一定成效,但病人恢复较慢,加重其生理与心理压力,而部分病人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会对自身康复效果带来一定影响[2-3]。渐进式康复干预通过按照病人的特征,采用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有计划地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为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更为有效的康复干预,本研究将渐进式康复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中,并探究其对病人负性情绪、肩关节活动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7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0~65(40.86±6.59)岁;肿瘤临床分期:Ⅰ期33例,Ⅱ期37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中学15例,专科24例,本科及以上25例。观察组年龄21~65(40.90±6.32)岁;肿瘤临床分期:Ⅰ期34例,Ⅱ期3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中学16例,专科23例,本科及以上24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进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能够完成6个月的随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而造成的非原发性乳腺癌;伴随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双侧乳腺癌;术前存在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周炎或上肢水肿;存在交流障碍。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主要包括对病人进行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并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康复干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阶段(术后1~3 d),主要以手指、腕部、肘部、胸部及头部等运动为主要康复训练,定时引导病人进行握拳、屈腕、旋腕、屈肘、旋臂、扩胸及头部运动等,尽可能减少病人肩关节外展;在日常生活中嘱病人不得使用患侧上肢进行支撑活动;在进行旋臂运动时,引导病人合理控制旋转幅度,避免幅度过大。第二阶段(术后4~7 d),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增加旋肩运动与耸肩运动,医护人员在引导病人进行运动前,先对病人的耐受力进行评估,并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合理控制肩部运动的幅度,有效避免因运动幅度不适而影响肩关节的康复。第三阶段(术后8~15 d),以肩关节运动为主,如引导病人进行肩关节背伸运动,以免出现瘢痕粘连,同时引导病人进行辅助运动,如颈部运动与双臂的运动,双臂的运动主要有双肩背伸展运动、摆臂运动及抬肘运动等。第四阶段(术后16 d至6个月),该阶段属于康复干预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主要包括引导病人进行双肩背伸展运动、甩手运动、爬墙运动、扩胸运动、搓背运动、拉伸运动、绕头运动及抬臂运动等;医护人员根据医嘱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每日定时对病人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在训练结束后评估训练效果,并解答病人在训练过程中的疑问;在病人出院前,医护人员注意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并在其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其出院后康复训练的完成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病人针对性的指导;加强与病人家属的交流,使其能够督促病人定时定量完成康复训练。

1.5 观察指标

1.5.1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与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干预前后病人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量表的标准分<50分为不存在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量表的标准分<53分为不存在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5.2 肩关节活动度

使用专业量角器测量并记录干预后病人的肩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与外旋的活动度。

1.5.3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6]对干预前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8各维度,即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共有36项条目,每个维度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单位: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单位:°

2.3 两组干预前后病人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单位:分

3 讨论

3.1 渐进式康复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可缓解其负性情绪

乳腺癌病人通常具有较严重的体征,如乳腺肿块、乳头与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会使其出现一定不良心理[7-8]。病人行改良根治术后,第二性征会受到一定影响,改变其自身形象,从而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9]。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在实施渐进式康复干预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地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逐步改善其肩关节功能,同时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

3.2 渐进式康复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可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应用时会对病人的局部皮肤、皮下脂肪、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等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机体患侧肢体的活动能力,进而会引起机体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或上肢功能障碍等[10-11]。而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需要进行手臂活动,因此,对机体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显得极为重要[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渐进式康复干预能够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指导病人分阶段完成,引导其进行肩关节背伸运动、双臂间的运动等,并且在病人出院后医护人员能够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督促其定时定量完成康复训练,进而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13]。

3.3 渐进式康复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改良根治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乳腺癌,但由于术后病人的肩关节活动受限,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4-1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医护人员通过对病人进行知识宣教,提高其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认知,进而对其实施渐进式康复干预,通过分阶段引导病人进行训练,同时在病人训练过程中能够合理控制其运动幅度,避免出现不良情况,逐步改善其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16]。

综上所述,渐进式康复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中,可显着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