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红晶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221000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严重时可引起患儿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生命。目前,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肺炎常用的手段,然而由于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年龄尚小,对疾病治疗缺乏基本认知,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患儿预后[1]。有研究指出,对学龄期肺炎患儿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将有助于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改善患儿预后[2]。群组管理是以医疗资源利用情况作为参考,针对资源利用度较高的个体(同类疾病或不同类疾病),将其组织在一起,由医务人员肩负责任,对患儿开展集体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诊疗的管理模式[3]。目前,相关研究指出,群组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儿预后[4]。然而,关于群组模式在学龄期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对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旨在为学龄期肺炎患儿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5]中对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即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发热或憋喘等症状;②经胸部X线确诊;③符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标准;④年龄>6岁;⑤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如哮喘;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儿;③合并智力低下或认知障碍的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肺炎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1205-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对患儿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责任护士需询问患儿病情,开展对应治疗,对患儿行常规护理,包括雾化吸入治疗指导、日常饮食指导、咳嗽排痰指导,并对患儿进行情绪安抚,为患儿营造温馨、安静、干净的住院环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群组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组建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住院医师3名,儿科呼吸科护士6名,团队医护人员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肺炎疾病知识、雾化吸入疾病管理、沟通技巧等。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结束后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对患儿进行护理管理。

1.2.2 干预措施

1.2.2.1 以患儿为群组,开展科学化管理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及个人意愿,将其分为4组,每组10例患儿。每组各设立1名组长及1名副组长,每组中挑选通过培训的住院医师1名,责任护士2名,实施干预。针对每个小组,需要实施5次群组管理,每次活动务必有组长或副组长参与。干预地点为儿科会议室,干预时以干预者为中心,围坐半圆形,每次干预时间为90 min。

1.2.2.2 护理措施

包括重症肺炎发病机制、雾化吸入治疗原理、雾化吸入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技巧指导、咳嗽、排痰讲解、小组交流、疑难解答等。

1.2.2.3 健康宣教

包括多媒体、同伴教育、角色扮演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小组交流时间为15 min,以小组为单位,引导组内患儿相互交流,交流内容包括疾病管理知识、心理状况交流,通过交流促进彼此情谊,强化患儿疾病治疗的信心。

1.2.2.4 组建微信交流群

将患儿及其家属拉进科室组建的微信交流群中,每天邀请预后理想的患儿及其家属在群中进行疾病治疗分享,分享时间为每次10 min左右,并鼓励患儿在微信交流群中提出护理的相关问题,由团队成员予以解答。

1.2.2.5 个体化诊疗

诊疗时间为20 min,由团队管理成员对患儿实施个体化诊疗,并给予有效的指导,按照患儿病情与心理治疗师及营养师等其他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沟通。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6]评价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包括疾病认知水平、健康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照护技能4个维度,共43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计1~4分,总分43~172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越高。②治疗依从性:应用自拟的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治疗依从性,问卷从雾化吸入依从、饮食依从、执行医嘱依从、日常生活依从4方面评价,共1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为10~4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儿治疗依从性水平越高。③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干预前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最大呼气流量(PEF)。

1.4 资料收集

由2名专科护士在患儿入组及干预3个月时收集相关数据,两组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评分以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由专科护士向患儿发放相关量表或问卷,并向患儿讲解量表或问卷填写方法,患儿知悉后,按要求填写,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本次共回收量表或问卷80份,有效回收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由主治医生负责记录肺功能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肺功能(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依从性(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群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儿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自身健康所具备的知识及技能[7]。研究指出,学龄期肺炎患儿具备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其康复及预后[8]。本研究应用群组管理模式对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ESCA总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群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重症肺炎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群体管理模式是极具优势性的关联模式,可对患儿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及个性化诊疗,同时还包括随访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模式[9]。通过为患儿开展强化健康教育,可增加患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强化其自我管理行为,使患儿能从内心正视问题,转变思想[10]。这种管理模式对患儿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通过增强患儿间相互交流,使其相互鼓励,彼此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患儿焦虑,增强其自我管理的正向因素[11]。另一方面,患儿间彼此分享,可以增强他们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12]。

3.2 群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

学龄儿童由于心智发育不完善,导致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不遵医嘱或不配合护理的情况,影响患儿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3]。本研究对患儿行群组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群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群组管理模式通过多媒体、同伴教育、角色扮演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多维度的健康宣教,提高了患儿对疾病及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有助于患儿形成健康意识,从而提高患儿疾病治疗依从性[13]。

3.3 群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

本研究对重症肺炎患儿行群组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MVV、P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群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呼吸功能。研究指出,重症肺炎患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与其疾病控制水平有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采取的群组管理方式提升了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并能有效监测患儿病情,及时为患儿提供个体化护理指导,从而有助于患儿病情控制,改善患儿肺功能[15]。

4 小结

群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儿肺功能。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本研究所选患儿均来自同1所医院,干预过程中可能存在“沾染”,干预评估效果受限。此外,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缺乏远期随访,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完善临床运用效果。另外,本研究纳入病例年龄为6岁以上,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而关于群组管理模式对于6岁以下的患儿是否适用,在日后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