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琪,陈文俊,陈 嘉,杜晓宇,王 晨,阳锦泓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410075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养仁心仁术,艺术精湛的高水平医学人才[1]。《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中也指出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3个方面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多种学科中,艺术的作用对象是人的情感,而情感又涉及心理或是灵魂[3],除此之外,艺术还具有“以美辅德”的教育作用,这也是艺术在众多学科中与众不同之处。由于医学和艺术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强调对人的关注,实现艺术与医学的融合能够实现对人更为全面的照护及关怀。因此,本研究从艺术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2个方面切入,对具有代表意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更加全面广泛且深入地进行医学与艺术的融合研究奠定基础。

1 艺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1.1 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培养临床诊疗能力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艺术作品对于培养临床决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一个新颖且有效的方式。它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具有比文字更为独特的教育功能[4]。

国外艺术融入临床医学教育较早,1999年伦敦一家教学医院开设了艺术课程,为艺术与临床医学的融合提供了契机[5]。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提升了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临床决断能力。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做过一项研究,带领1年级和2年级的临床医学生去波士顿美术馆进行艺术课程的学习,先由接受过思维策略培训的艺术工作者进行75 min的观察练习,学生在欣赏与医学相关画作的同时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对画作进行口头描述和解释;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1 h的讲座将视觉艺术与临床诊断联系起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多次细致观察其视觉素养水平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艺术观察培训还可以提高医学生对眼部观察和描述能力[6]。Gurwin等[7]带领艺术培训小组的学生在费城艺术博物馆由专业艺术教育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艺术观察课程,结果显示该小组医学生在眼部疾病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方面表现出色。通过在临床病例小组培训课程中加入艺术元素舞蹈以提升医学生临床观察识别能力。Shapiro等[8]分别让两组医学生参加带有临床照片和病例的小组培训,并在其中一组培训课程中加入艺术元素-舞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加入艺术培训小组的学生观察技能和识别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艺术的熏陶下,学生的情感识别能力得以提升,学会从多个视角评估病人的综合情况,看到更完整的病人“图片”,提升了临床教学的质感。除此以外,艺术培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听诊能力。Pellico等[9]通过对医学生进行音乐听觉训练(MAT),着重对音高、音色、节奏等一些音乐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发现这些学生在听肠鸣音、心声和肺音方面有明显改善。

近年来,国内也有院校尝试将艺术应用于医学教育。2014年,美国雅礼协会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展示耶鲁大学多年以来艺术与临床医学融合的研究成果,之后联合开展了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教育改革。2017年,双方开设了“视觉艺术在护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工作坊”。2018年,研究者以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幅具有开放特征的油画作品,让体验组学生进行观察、推理,之后对比两组学生临床图片的观察、病例诠释及提出诊断结果的差异[10]。结果显示,体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有明显差异,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医护学生的观察能力,肯定了艺术与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听诊能力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艺术与医学的融合过程不仅是多学科交叉,也是医学生从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到感性认识的一个过程。

1.2 提高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当今医学教育不再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特别注重医者人文素养的培育[11],“以人为本”[2],“仁术兼修”[12]亦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国内外研究表明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同理心以及共情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3]。

艺术作品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将抽象的事物或现象通过生动、感性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过为其赋予不同的情感,更直观地进行情感传递[14]。Klemenc-Ketis等[15]通过安排医学生观看以卵巢癌病人与疾病抗争为主题的电影,通过影视资料使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死亡的各个阶段,同时也从中学到人际交流、共情等能力,以提高其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水平。Zazulak等[16]在视觉艺术课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舞蹈欣赏,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认知不再只停留在疾病表面而是更为深入地将病人生理和心理视为一个整体,舞蹈的加入让医护人员意识到一些非语言表达的动作和神态也能传递信息,并在后续应用于临床问诊和护理过程得到较好的反馈。美国哈佛大学组织1年级的医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艺术作品,借助艺术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肥胖人群的生活,由专家讲解体型的多样性以提高医学生的同理心从而削减对肥胖人群的歧视和偏见[17]。纽约大学医学院开设人文学科的选修课,学生通过阅读以临床医学现象为素材的医学艺术作品,逐渐理解了病人的想法和处境,在临床工作中也就更能够以同理心对待病人和引导病人[18]。

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通过艺术课程的开展,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知能力。例如,2019年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亚心护理学院[19]通过开设摄影、观看临床纪实片、话剧表演等艺术课程,经过1年的培训,学生心理和情感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更能够对病患自然而然地从心底产生同理心,在进行话剧表演时多角色扮演丰富了护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叙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倾听能力[20],更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病人、家属及医生的想法,能够以包容的姿态看待医护关系和医患关系,真正将课本上的人文关怀转变成了切实的感受。该项研究结果表明,艺术与医学交叉融合使护生人文素养认知明显增强,人文关怀能力明显提升。

1.3 促进医学描述、解释、理解和表现

医学包含临床医学、生理学、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门学科[21],在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材料进行叙述,一些复杂抽象的医学知识很难被理解,有研究表明,人脑对于图片等形象信息的记忆能力是语言文字记忆的1 000倍[22]。因此医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3]。最早的医学插图来自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多项领域博学者达·芬奇[24],其通过对人体细节及其功能的研究,成功创建了脑室和主动脉的解剖模型,定义了人体的理想比例,绘制了关于医学的艺术作品,其作品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医学插图,为医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Norman被誉为“现代插图之父”,其将医学插图作为记录神经外科解剖病理的手段,通过插图描绘了外科手术程序,为神经外科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见解[25]。我国古代医学着作《本草纲目》中对中草药的写实绘制,画法精练比例写实,给后人编绘药用植物插图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Mavroudis等[26]通过绘制插图的方法以准确描述复杂的病理解剖学,三维相互关联的解剖细节和复杂的手术,以实现更好的培训临床医生和相关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目的。医学插图除了应用于医学教育外,也应用于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通过艺术创作将深奥的医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生动的客观形态表现出来,让病人更加直观地了解病情,同时形象生动的医学插图使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得以传播和普及[27]。

2 艺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1 艺术诊断

由于无意识物质可以通过艺术创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28]。利用这一特性,艺术诊断主要针对那些难以或不便自身语言表达自我感受的病人,如精神病病人或有智力障碍的患儿。例如,Fróis[29]通过让智障儿童进行绘画,利用绘画作为诊断患儿疾病发展的一个依据,从中更科学地反映他们的认知情感发展状况。

2.2 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使用非语言表达和干预,病人可通过借助艺术的方式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无意识物质可以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目前的艺术治疗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美术治疗、舞蹈治疗、音乐治疗。美术治疗旨在病人积极通过艺术创造表达内心的想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入美学。Mcmullin等[30]通过使用让癌症病人创作漫画的方式,激发病人对自身的反思,并将其内心的愤怒、创伤、喜悦及其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反应在漫画作品中,有效缓解癌症病人的抑郁焦虑,真正实现了艺术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音乐治疗在对于焦虑抑郁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Liu等[31]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疗法结合音乐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音乐对缓解围术期焦虑有一定效果同时也有助于肌肉放松。蔡光蓉等[32]利用音乐疗法配合胃肠道病人化疗,根据临床症状、心理测试结果和个人喜好为病人选定曲目进行干预,达到了优化病人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化疗对肝胃功能的损害。由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人群基础,使得音乐疗法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并可长期推广[33]。同时,Bryl等[34]研究发现舞蹈治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压力抑郁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改善。对于音乐治疗方面,在我国古籍《礼记乐记》中就有记载利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先例,提出“反情”“比类”的观点,利用音乐产生共鸣,对心情进行舒缓调理,帮助情绪的宣泄[35]。刘晓红等[36]提出将音乐治疗与心灵关怀相结合,对进行常规手术病人和化疗、放疗治疗的肿瘤病人进行干预,能够有效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改善认知,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3 艺术康复

在当代临床实践中,艺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人康复,相比于医疗器械的沉重感,艺术可以带给病人更为轻松愉悦的康复体验,而且音乐本身就有舒缓心情缓解压力的安抚作用[37]。将舞蹈融入疾病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有助于术后康复以及改善其身心状态。Karkou等[38]进行了一项“与健康共舞”的研究,研究人员在乳腺癌病人康复计划中引入了一系列拉丁美洲舞蹈,病人通过每周练习舞蹈动作锻炼了上肢以及肩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了腿部的平衡能力,特定的舞蹈动作有助于术后康复,同时练习舞蹈有助于提升个人气质,调节情绪从而可以潜在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该项研究结果显示病人术后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呈积极方向的改变。Boing等[39]为正在接受治疗的乳腺癌的女性提供普拉提和肚皮舞课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对生理和心理的副作用,为病人提供愉快的身体体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加入舞蹈课程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加快康复速度。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探索艺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可以发现,艺术与医学结合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在临床教学中融入艺术可以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能力,在艺术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仁术兼修”。灵活应用艺术相关知识还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病理解剖通过更为简洁、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护理课程中将医学与艺术进行交叉融合,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艺术元素的熏陶,从而让医护人员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加入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对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全方位照护。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方法可以运用到临床治疗康复过程中,在为病人提供更为愉悦的康复治疗感受同时也起到了有效的治疗效果。不过,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仍以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的感性认识教育为主,对于医学与艺术的融合较少。在医疗服务中,将艺术融入临床实践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尝试,广泛接纳国内外经验,实现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