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河李磊

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李海河1李磊2

【摘要】目的 对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7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侧上肢取八邪,结合辩证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刺极泉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61.54%,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刺极泉穴,可以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极泉穴;针刺;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 1 152400黑龙江省庆安县同乐乡卫生院 2 150040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风病又称为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主证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表现,轻者无昏仆而仅出现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1]。目前,中风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且50%~70%的存活者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1986~1990年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脑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也呈现地域性分布,我国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纬度每增高5度,其发病率增高64.0/10万,死亡率增高6.6/10万[2]。偏瘫侧上肢手指功能障碍是中风后高致残的表现之一,影响患者日后正常的生活,常表现为患侧上肢手指不能握力,屈伸功能障碍,患者上肢手指精细动作障碍,甚至完全丧失。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都有不同的疗效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全部来自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顺序,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常规针刺对照组和常规针刺加针刺极泉穴,对照组39例治疗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0~60岁20例,61~75岁16例,76~85岁3例。病程长短不一,病程在1个月之内18例,1~3个月16例,3个月以上者5例;脑血栓形成21例,脑栓塞4例,脑出血15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40~60岁18例,61~75岁17例,76~85岁4例,病程在1个月之内者15例,1~3个月之间18例,3个月以上者6例;脑血栓形成者17例,脑栓塞6例,脑出血者16例,合并糖尿病者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进行诊断,并进行脑MRI或头CT进行确诊。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2010年)。

1.3纳入标准

(1)年龄在40~85岁。(2)初次中风。(3)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4)除了针刺以外且未采取其他疗法的治疗者。(5)患侧上肢偏瘫,手指功能0级,活动障碍。(6)对本实验充分知情,愿意受试者。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2)急性期意识障碍者。(3)生命体征不平稳者。(4)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85岁者。(5)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的心脏病者。(6)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不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脑血管病发病后进入恢复期进行针刺治疗,无常规的静点药物治疗,补充液体,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且病情稳定。

2.1对照组针刺治疗

患侧上肢取八邪,腕下垂加阳溪,指伸无力加腕骨,指握无力加后溪,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侧肢体,对穴位所在的位置进行穴位常规消毒,采用0.40 mm×40 mm华佗牌针灸毫针。针刺八邪穴可以采取斜刺刺入,每穴深达0.2~0.5寸即可。

2.2治疗组针刺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极泉穴(患侧)。操作: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充分暴露腋下。极泉穴位于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用手指摸及腋动脉搏动处,将腋动脉拨开,采用0.4 mm×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直刺入极泉穴,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麻感直接放射到患侧手指处,嘱咐患者活动指端关节,每日一次。

2.3疗程

毫针每日一次,针刺极泉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天,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4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卒中量表》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的手指功能记分。痊愈:手指功能VI~V级;显效:手指功能III级;好转:手指功能I~II级;无效:手指功能0级。

2.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用t检验,所有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完成。

3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4 讨论

中风病西医上称脑血管疾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袭入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关系密切。《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目前对中风偏瘫的内科治疗的同时,结合针刺治疗,尤其是对伴有手指功能障碍的患者,已经成为后期患者不可缺少的训练之一,对手指的精细障碍的动作,后期恢复难度大,时间长,所以需要结合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

极泉穴属手少阴心经,在腋窝中部有腋动脉搏动处,取穴时使上臂外展,避开腋动脉处进针,穴位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腋动脉。 主治心胸痛,目睛黄染,胁肋痛,腋下肿痛,肩臂痛,不能抬举等。穴位下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腋腔及其腋腔内容物、大圆肌。极泉穴处皮肤较厚,皮内汗腺发达,表面长有腋毛,由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皮下组织松散,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腋筋膜入腋腔。该腋腔是由胸廓与臂部之间的肌肉组成的腔隙,是连接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径路。而针刺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的大圆肌,大圆肌由肩胛下神经构成。刺法:避让腋动脉,直刺0.3~0.5寸,腋窝全部酸胀,有麻电感向前臂、指端放散,或上肢抽动,以3次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以免刺伤腋窝部血管,引起腋内出血[5]。

针刺极泉等穴位对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有改善,对促进患者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有较明显的作用,并能提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的手指功能记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早日融入社会。由此可知,针刺极泉穴是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4-308.

[2]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17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症科研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5] 邵水金,杨茂有. 腧穴解剖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5-147.

Observation Clinical of Finge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by Acupuncturing Jiquan Hole

LI Haihe1LI lei21 Daqing Puji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Daqing 152400, China 2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clinical of finge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by jiquan hole. Methods Divided 78 patients with stroke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took eight xie on affected side, combined with dialectical got hole, while treatment group added acupuncturing jiquan hole based on treatment group therapeutic schedule.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18%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61%, P<0.05,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Acupuncture jiquan hole promote the finger function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Jiquan hole, Acupuncture, Finge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Clinical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3.155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3-0186-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