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扬扬

下交叉综合征(lowerr crossed syndrome,LCS)常见于久坐及肥胖人群,其竖脊肌、腰方肌等位于脊柱后侧的腰椎伸直肌及位于脊柱前侧的髂腰肌、股直肌等腰椎屈曲肌异常活跃,表现为紧缩、肌张力增高;而腹直肌、腹横肌等腹部肌肉和臀大肌、臀中肌等臀部肌肉则处于被牵拉状态,从而出现肌肉无力、肌张力下降,进而导致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各种症状[1]。紧缩的肌肉与拉长的肌肉连成两条直线,呈交叉状态,故名“下交叉综合征”。“平秘论”思想由浙江省名中医詹强教授提出。“平”“秘”二字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作者将“平秘论”作为指导,联合推拿手法与等张训练治疗LCS,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本院LCS 患者30 例。(1)诊断标准:目前LCS 还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此次研究参照JANDA 制定的LCS 诊断标准[3]:①长期受腰痛困扰,可伴有下肢放射痛;②骨盆前倾体态,腰椎前凸增加;③腰部前屈活动度受限;④可触及脊肌、腰方肌、髂腰肌紧张,而腹肌、臀肌松弛。(2)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 岁,男女不限;②符合上述LCS 诊断标准;③腰椎正侧位X 片可见腰椎曲度变大;④意识清醒,有完全自主行为能力,无精神障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3)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腰痛,如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肿瘤或强制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②意识不清,或有精神障碍;③因各种原因导致躯体活动障碍;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剔除标准:①未按规定完成治疗,无法判断其疗效;②资料不全或无法进行安全性判断;③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进行治疗;④合并其他治疗方法,或中途更换治疗方法。(5)终止标准:①研究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进行研究;②治疗期间出现其它急、危、重症,需采取紧急治疗措施;③因各种原因,中途要求退出研究;④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无法配合治疗,研究者反复解释、劝告无效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 例。其中观察组男6 例,女9 例;年龄21~57(39.37±5.67)岁;对照组男8 例,女7 例;年龄17~58(37.27±5.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观察组:①臀肌训练: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双腿分开,两脚掌完全着地,两脚间距略大于肩宽,嘱患者以双脚和两肩为支点,臀部发力抬起躯干,至最高点躯干与大腿平行后再缓缓放下,放下时避免臀部接触床面,10~20 次为1 组,2~3 组/次。②腹肌训练: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双手置于脑后,嘱患者腹部发力抬起上半身,背部与床面成45°,再缓缓放下,放下时避免背部接触床面,10~20 次为1 组,2~3 组/次。③髂腰肌推拿: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医者先立于患者左侧、靠近髋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置于腹部肚脐旁开约3 cm 处,略施力向下按压,直至触到髂腰肌(通常呈条索状,伴压痛),持续按压3 s 后逐渐放松,手法宜轻柔、缓和,切忌实用暴力、蛮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沿髂腰肌走行向下移动指尖,逐步应用按压法,直至腹股沟下约5 cm、股直肌内侧。然后至患者右侧用同样手法放松右侧髂腰肌。5 min/侧,共10 min。④竖脊肌及腰方肌推拿:患者俯卧位,医者沿腰椎两侧竖脊肌和腰方肌自上而下行滚法5 min,找到条索状组织后沿垂直方向行弹拨法5 min,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引起患者过度疼痛,最后予以拍法。上述方法5 次/周,4 周为1 疗程。(2)对照组:采用杭州来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干扰电治疗仪对腰椎两侧肌肉进行治疗,输出功率4,000 Hz,20 min/次,5次/周,4 周为1 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统计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oland-Morris 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分、腰椎前凸角(LL)和脊旁肌长度测试(PMLT)。

1.4 疗效评价 治愈: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腰部无明显压痛;有效:腰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部分受限,腰部压痛症状缓解;无效:腰痛及活动受限仍存,腰部压痛明显。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RMDQ、LL、PMLT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RMDQ、LL、PMLT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詹强教授创立了“平秘论”思想。詹师认为,人体因阴阳失衡而致病,出现各种症状及病理变化。医者在治疗疾病时,应着力于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患者建立新的平衡,“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4]”。以“平秘论”思想指导伤科推拿治疗,调气顺形,纠正患者的力学失衡。同时詹师主张将推拿与康复训练、自我保养相联合,旨在巩固疗效、防病传变,力求“未病”与“已病”达到平衡[5]。因而以“平秘论”为指导思想,应用推拿和康复锻炼治疗伤科疾病,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在久坐、肥胖、女性怀孕等状态下,以髂腰肌为主的髋屈肌及竖脊肌、腰方肌等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屈曲、紧缩状态,而腹肌及臀大肌为主的臀肌则处在被拉长状态,肌肉力量减弱,久之则出现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等不良体态[6-7]。LCS 的发病原因是维持腰椎及骨盆前后稳定的肌肉失去平衡。本研究将“平秘论”作为指导思想,致力于让LCS 患者失衡的肌肉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肌肉、肌腱、筋膜皆属中医“筋”范畴。《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毛发病源流》曰:“筋也者,束节络骨,为一身之枢纽,利全身之运动者也。”筋附着于骨,骨为筋提供支撑,筋为骨提供保护,骨的运动通过筋的收缩来实现,筋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8]。当病邪侵犯筋骨时,筋最先受累,使其“束骨,利关节”的功能下降,久之会引发骨的病变,最终导致“筋骨失衡”。临床治疗筋骨疾病时,应“以筋为先[9]”。因此在治疗LCS 时,作者主张通过优先治疗肌肉,通过改善肌肉功能,使关节、体态恢复正常。

作者选择推拿及等张训练作为治疗方法,主要原因:(1)现代研究证实,推拿能有效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液回流,进而缓解肌肉紧张,增强肌肉活力[10],同时推拿可通过调节各种炎性介质、神经递质及细胞信号分子,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11]。(2)等张训练指肌肉在运动中长度发生变化而张力保持不变,包括向心训练和离心训练。等张训练尤其是离心训练已被证实在增强肌力、增大肌肉面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12]。且依据交互抑制理论,当支配原动肌的运动神经元接收到兴奋信号后,会对其拮抗肌产生抑制效果[13]。在等张训练收缩腹肌及臀肌时,相应的拮抗肌竖脊肌、臀肌受到抑制而变松弛,有助于恢复肌肉弹性及延展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RMDQ 评分、LL和PMLT,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详细分析LCS 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应用推拿放松紧张的髂腰肌、竖脊肌、腰方肌,等张训练激活松弛的腹肌及臀肌,从而纠正力学失衡,而干扰电治疗相对缺乏针对性,因而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

目前国内尚未将LCS 纳入独立诊断范畴,但LCS若得不到及时纠正,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缩小等病理变化,从而压迫硬膜囊、神经根、马尾神经,进而诱发下肢放射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秉持中医“治未病”思想,若能在LCS 阶段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发生[14-15]。本研究证实在“平秘论”指导下,应用推拿及等张训练,能有效减轻LCS 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体态和腰椎运动功能,使患者腰椎建立新的平衡,从而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