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耿晓鹏



经皮椎弓根螺钉不同角度拔出的生物力学研究

杭建1,2耿晓鹏1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不同角度置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取成人椎体标本随机分为6组,分别按照不同的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测试各标本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结果 10°及15°TSA、SSA置钉的螺钉最大拔出力及最大能量优于0°角组(P<0.05)。当应力超出最大拔出力时,螺钉的拔出力呈现缓降趋势。结论 置钉角度的存在为经皮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冠状面角;矢状面角

椎弓根钉置入是手术的成败关键,需要定位准确,且必须按照精确的冠状面及矢状面夹角[1]。如何选择正确的夹角并成功置钉增加了手术及预后的难度。螺钉的角度与手术固定的稳定性关系密切[2-3],既往研究中对置钉角度与螺钉稳定性的关系尚不清楚,不同角度下螺钉的拔出位移与螺钉拔出力的趋势关系,本次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临床手术及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与分组

选取新鲜成人腰椎椎体标本,均经影像学检查,排除病变标本。标本保鲜袋密封存放,剔除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获得单个推体,经骨密度测试基本一致,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要求。标本随机分为6组,采用相同螺钉及置钉深度,不同角度置钉。A组按不同TSA置钉,A1-3组:夹角0°、10°、15°,SSA均0°。B组按不同SSA置钉,B1-3组:夹角0°、10°、15°,TSA均0°。

1.2 实验方法

采用自凝牙托粉包埋椎体下端固定于操作台,以量角板及克氏征确定置钉角度,克氏针固定角度后攻丝,直视下置入螺钉,固定深度为椎体前后径70%,使用力学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将夹具夹住经皮椎弓根钉尾端,与底座垂直的方向施加纵向拔出力,以2 mm/min的恒速拔出,螺钉出现松动时停止机器,记录最大轴向拔出力及最大能量,并记录荷载-位移曲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数据处理,两两比较采用SNK法,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角度冠状面置钉

A2组最大拔出力(2109.0±52.4)N及最大能量(3.9±0.1)N.M均高于A1组,A3组最大拔出力(2423.4±19.7)N及最大能量(4.7±0.3)N.M高于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发现外力超出最大拔出力时,螺钉的拔出力呈现缓降趋势,A2及A3组斜率高于A1组。

2.2 不同角度矢状面置钉

B2组最大拔出力(2011.4±56.1)N及最大能量(3.8±0.2)N.M均高于B1组,B3组最大拔出力(2296.0±36.7)N及最大能量(4.4±0.1)N.M高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发现外力超出最大拔出力时,螺钉的拔出力呈现缓降趋势,B2及B3组斜率高于B1组。

3 讨论

开放手术内固定出血、并发症多,微创经皮椎弓根固定技术准确性与开放手术无差异,腰肌组织剥离较小出血少,且操作过程中对肌纤维、神经根的损伤小,固定稳定性好[4-6]。但是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操作空间及视野限制,对手术医生的操作及经验要求高,对某些脊柱疾病的治疗受限。

在椎弓根螺钉失败案例中,螺钉的把持力不足导致螺钉的松动,稳定性降低[7]。众多因素均可导致椎弓根螺钉拔出,螺钉拔出时60%的负荷由椎弓根承担,因此椎弓根骨密度的大小与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同时螺钉的长度与直径也与螺钉稳定性相关,但固定过深容易损伤神经、血管,本次研究的固定深度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8]。

本次研究中,我们在0°~15°改变TSA及SSA夹角中一项,发现在夹角上升时,最大拔出力均升高,且最大能量也升高,说明螺钉的适当角度倾斜对于提高螺钉的稳定性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螺钉是完全咬合于椎弓根骨质时,螺钉稳定性最高,适当角度的改变,使得螺钉更多的螺纹咬合于椎弓根骨质中,骨-螺钉界面面积增加,使得最大拔出力明显增加。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发现,当螺钉所承受的应力超出最大拔出力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把持力的瞬间消失,如曲线所示,把持力仍然存在且呈平稳的逐步下降,可能由于螺钉螺纹设计使得把持力能够平稳消失。具有角度的置钉方式的载荷-位移曲线斜率均明显优于0°角置钉,其所呈现的斜度更加平稳,这也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及时抢救的缓冲期。

参考文献

[1] 胡海刚,谭伦,林旭,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8):663-668.

[2] 刘达,郑伟,姜荣先,等. 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36(4):258-263.

[3] 殷渠东,田小武,郑祖根. 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临床应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27-29.

[4] 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5(2):109-114.

[5] 段丽群,张文志,尚希福,等.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12,33(5):336-339.

[6] 唐康,张文志,段丽群,等.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253-257.

[7] 刘达,张译,蒋凯,等. 骨质疏松人工骨模块中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螺钉稳定性的比较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40(2):176-180.

[8] 王广积,林明侠,沈宁江,等. 影响椎弓根螺钉拔出力的相关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5):6919-6922.

Biomechanical Study of Pull-out Force on th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With Different Tranverse Angle

HANG Jian1,2GENG Xiaopeng1, 1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China, 2 Wud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Binzhou 256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with different angle pull-out force. Methods Selected 30 cases specimen divided into 6 groups. All cases received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with different TSA, SSA. To analyze the FMAX,EMAX and load-displacement curve. Results FMAX and EMAX of groups with 10°,15°TSA and SSA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0°group (P<0.05). The holding force decreased gradually when the force reached more than FMAX. Conclusion Tranverse angle can provide stability for pedicle screw. [Key words]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TSA, SSA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13WS0300),项目号:511435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1.054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1-0079-02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1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医学院;2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