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为卒中的主要类型,患者出现肢体、认知功能障碍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需要给予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但是时间窗狭窄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难以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因此多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3]。阿司匹林为常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大样本试验证实脑卒中后48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能显着降低随访期末的残疾率或死亡率,降低复发,有助于减少血管事件[4-5]。本次研究主要对抗血小板治疗(双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平均(56.4±2.7)岁,患者均于发病24 h后入院。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卧床休息,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强心、利尿、吸氧、限盐,给予脑细胞活化剂,采取降纤、抗凝治疗,预防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维持患者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6]。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30片)100 mg,每日一次口服。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片),首日300 mg,每日一次口服,翌日75 mg,每日一次口服[7-8]。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2]进行评价,NIHSS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显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NIHSS与Barthel对比(分,±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NIHSS与Barthel对比(分,±s)

治疗前 60 18.6±2.6 53.5±6.3治疗后 60 6.2±1.8 86.5±3.7 t值 - 30.374 34.986 P值 - 0.000 0.000

3 讨论

脑卒中为常见心血管疾病,给予患者及时、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是形成血栓的病理学基础,因此多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改善预后,避免脑细胞缺血死亡而影响预后[10]。当前对脑卒中的研究不断深入,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已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给予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脑缺血发作事件,对未接受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可以降低致残性复发事件,还能降低卒中复发时间,且不会导致患者加大出血风险[11]。

阿司匹林为脑血栓治疗的常用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发挥抑制作用进而抑制TXA2以及环内过氧化物,对血小板环释放二磷酸腺苷(ADP)发挥抑制作用,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氯吡格雷为ATP受体阻滞剂,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结合血小板膜表表面的ADP受体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纤维纤维蛋白原结合糖蛋白原GPⅢ a/Ⅱ Bb受体,进而对血小板的相互聚集发挥抑制作用,该药物同时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12]。氯吡格雷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的作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使用后,对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抑制作用。

本次研究中卒中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后,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显着降低,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状态作用明显;经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显着改善,提示卒中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本次研究认为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血栓形成而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抗血小板治疗对改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作用显着,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