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变/文

业财融合不仅是业务与财务的简单整合,更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视角,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应对和资源优化配置。 在这种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执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然而,尽管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已经广受认可,但在业财融合视域下,其在企业的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重点分析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存困境,并提出有效对策,旨在为推动企业管理向更加科学、精细、有效的方向迈进提供参考。

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不再是财务部门的单一职能,而是与业务战略、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相互交织的功能网络。 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企业能够精准优化资源分配,使各项业务活动与财务目标保持一致,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业财融合视域中,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助于企业全面控制与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业务和财务状况,便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障稳健经营。

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

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首先,领导层未能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更是战略性的管理工具,忽视了其在实现业务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导致领导层在决策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持不够坚定,从而影响其在整个企业中的有效实施。

其次,企业内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传播与推广同样不足。 员工未能获得足够深入的培训或教育,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仅停留在财务层面,没有充分领会其在业务运营和战略规划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预算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意识,理念与实践都过于僵化;没有使用先进的预算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优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流程;仍然沿用传统的预算制定方式,而未能结合新的管理理念与战略方向;没能及时跟上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预算管理理念与实际业务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预算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应对变化和创新方面的优势。

预算管理目标制定不够合理

首先,制订预算目标时,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定位和长远目标,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和不协调。 其次,部分预算目标过于模糊抽象,难以量化或难以与实际业务活动直接对应,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 最后,设定预算目标时,未能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导致预算目标与市场实际情况脱节,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难以灵活调整和适应。

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在业财融合视域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面临的困境,还包括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 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人员缺乏新技术和工具的应用能力。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的预算管理工具和技术不断涌现,然而部分预算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和运用它们。 由于缺乏相关培训,他们的应用能力相对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是部分预算管理人员缺乏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对新理念、新工具、新方法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素养难以与时俱进。三是缺乏相应的培训机会,企业预算管理人员难以获得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全面预算执行力度亟待加大

首先,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督体系。 虽然制定了预算,但对执行的员工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在预算执行中缺乏积极性,难以形成预算执行的内在动力。 监督体系也未能建立或完善,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的管理弊端,难以发挥约束作用,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对自身绩效的实时了解和改进机会。

其次,企业在制定预算时,过于理论化或者脱离实际操作的特殊性,制定的预算难以贴合实际业务需求。 员工面临预算计划无法应对实际业务波动或需求变化的情况,使得预算执行无法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实际运营。

最后,不同层级或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责任范围未能明确划分,存在责任边界不清晰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责任不清、推诿扯皮、信息不畅通的情况,预算执行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执行力度因而大打折扣。

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待提高

当前阶段,许多企业已搭建了财务信息系统,然而随着技术飞速进步,现有信息化设施逐步滞后,无法满足当下业务需求,对预算管理的高效实施构成阻碍。 具体而言,一是信息系统缺乏完整性和集成性。 企业内部存在多个孤立的信息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数据集成与共享。 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无法良好协同,信息在流通过程中丢失、变形,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是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足,影响数据准确性。 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足,会造成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等系统安全性事故发生,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对预算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随着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现有的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设施变得滞后,有些企业仍在使用老旧的硬件设备或过时的软件系统,使得运行效率低下,应对新业务需求的能力不足。

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强化预算管理思想建设

首先,提升公司领导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认同和支持,积极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沟通,深入阐释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 通过向高层管理层呈报相关案例、成功经验及前沿趋势,使其深刻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重要性,清晰认识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加深理解,还可以组织专题研讨会、短期培训班等,促使其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认同。

其次,增加组织内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传播,加大推广力度,制订翔实的传播计划,通过内部网络平台、集体会议、文件报告、图文宣传等渠道和形式,将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概念、方法和优势传达给公司各级员工,使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预算管理文化,让员工意识到预算管理并非仅限于一项任务,而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为确保预算管理理念能够与时俱进,需要持续更新和调整预算管理理念。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信息收集体系,采取与行业专家顾问合作、参与行业会议或研讨会、订阅专业期刊及监测竞争对手等方式,获取市场动态、行业变化、政策调整等信息,及时调整预算管理理念,以适应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

合理制定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为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企业需要深入理解和梳理企业战略,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预算目标。 这需要通过与企业高层领导和各部门密切合作,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方向一致。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战略规划会议、战略目标阐述等形式,促使各级部门深入理解公司战略,使预算目标不仅是财务层面的指标,更是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其次,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以便能够对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和衡量。 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财务、业务指标,明确各项预算目标的数值和达成标准。 例如,明确销售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等,使每个预算目标都能够具体测量和评估。

最后,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市场的不确定性常常无法避免,因此,企业需要在制订预算的同时考虑到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建立一种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在必要时对预算进行调整。 因此,要定期对市场进行分析,制订特定指标评估市场变化速度和幅度,以便更及时地调整预算目标。 综合运用外部专业服务、内部分析团队、行业报告等资源,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供需状况等,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的波动,保证预算目标的可实现性。

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

首先,企业要投资培训和教育,让预算管理人员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预测模型等各种新兴技术手段。

其次,建立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的机制。 该机制应涵盖定期培训计划、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专业书籍和期刊的推荐阅读等方面。 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学习平台或者资源库,为预算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学习和知识更新渠道。

最后,通过提供更多专业培训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行业内外的专业培训课程、研讨会、会议等。 培训内容要涵盖财务管理、战略规划、预算技能、领导力培养等多个方面,让管理人员不断拓展视野,接触最新的行业趋势和管理理念。

加大全面预算执行力度

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督体系。 企业可以设计激励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奖励、股权激励等,也可以考虑设立针对预算执行表现的多样化非经济性激励,比如员工表彰、荣誉奖项、晋升机会、项目资源优先分配等。 激励机制应当与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使员工在实现预算目标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绩效奖励。 监督体系应包括定期的预算执行评估、内部审计、独立审计等环节。 同时强调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要性,设立定期的绩效考核评估,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执行评估指标。 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反映员工和团队在预算执行中的贡献,也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

其次,确保预算执行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连贯。 通过定期的预算培训、沟通会议、业绩报告等手段,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和沟通机制,让各个部门、团队和员工都清楚了解并理解预算的内容和执行计划。 在此过程中,强调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与预算目标的对应关系,使员工明白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执行密切相关。

最后,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并强化追究机制。 明确每个部门、团队和员工在预算执行中的具体责任,以及他们对整体预算目标的贡献。 通过设定明确的责任范围和目标,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预算执行中的角色,激发其责任心。 在全员都清楚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建立追究机制能够增强执行的严肃性和效果。 设定一套惩罚机制,对于未能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适当的惩罚,并将绩效考核结果纳为追究的重要依据。 定期对各级责任人的执行情况进行回溯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强调绩效考核结果对追究机制的引导作用。

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

首先,加强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集成性。 企业应该开展一次全面的信息系统审查,明确每个业务环节的信息需求和流程。 通过与企业各业务部门沟通,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系统使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规划和架构,让各系统可以无缝集成,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 同时,制定长期的信息系统发展规划,明确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升级计划。

其次,提升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措施。 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针对潜在威胁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 开展员工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对于潜在威胁要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处理。

最后,更新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及时评估业务发展方向和变化,根据业务需求更新和升级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采用灵活的架构和模块化设计,使系统更易于扩展和升级。 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和分析能力。 定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在高负荷和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例如,某家制造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业务发展变化,定期评估了业务方向和变化,进行了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升级。 通过引入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并采用云计算技术,企业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和灵活性,并能够更好地处理大规模生产数据,优化生产计划。

实现预算管理闭环管理

企业需要明确整体战略目标,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以及明确的战略方向,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管理提供基本框架,使得预算制定能够紧密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基于战略目标,企业需设定具体、可量化的预算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如销售收入、利润等)和业务目标(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并全面考虑到企业的资源状况、市场环境以及内外部风险因素性。

目标设定完成,然后是执行。 各个部门和团队需要制订具体的执行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按照预算目标组织实施。 执行阶段结束,要对实际绩效进行定期评估。 对预算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企业的绩效水平。 绩效考核应当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全面评估企业的整体表现。 再基于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和反馈。 如果实际绩效偏离预期,要对预算目标、执行计划或者战略方向作出调整。该过程是一个循环进程,通过不断调整和反馈,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整个闭环管理体系中,沟通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团队成员,都要清晰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预算目标以及绩效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