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于明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调查显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下,浙江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浙江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1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倾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汇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更为深切。为了了解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2016年9月,我们对浙江某些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为我们研究浙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中最基本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从而引领青年学生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二、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浙江大学生价值观积极向上,说明这些年来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显着,但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对于长江大学生结梯救起江中2名小学生,而其中3名救人的同学溺水死亡的评价,39.8%的大学生认为因救人而牺牲的大学生明知自己水性不好还要下水救人,真是太不理智了。对于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是否捐款捐物有29.6%的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13.3%的大学生选择与我没关系。反映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性倾向明显,讲究享受、注重物质现实、将个人的利益而不是社会奉献放在首位。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如此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安居乐业,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贫富分化、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社会现实问题,归因于社会主义制度。一些大学生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和自身阅历的不足,对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缺乏了解。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本位,强调个性权利的张扬,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学生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强调对自我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不重视个人对集体、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和奉献,强调个性意识,而集体意识却趋于淡漠。调查显示,当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哪个更重要时,17.6%的大学生认为共同理想重要,17.6%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理想重要,38.5%的大学生认为两者同样重要。在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的多项选择中,选择的答案中含有金钱的多少的最多,占58.9%;而答案中含有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选项的只占5.8%;其他选择社会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生活是否舒适、是否得到他人的尊重、知识的多少等选项的基本持平。反映大学生们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有的认为实现自我更重要,有的认为应该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持有只求对社会奉献而不求回报人生信条的大学生比较少。

三、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整合功能。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大学生在文化冲突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基础。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当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之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的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建立在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既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特征,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过程中,我们不能摈弃而是必须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强化学校教育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这些教育形式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首先,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据各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之中,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第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广大师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撰写论文和专着,举办讲座,组织专题讨论、学术报告会等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第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倡导主流社会价值观念,遏制不良价值取向的信息在大学生中散播,并建立网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占领校园网络思想阵地。基于网络微时代的特点,高校要多运用微信、微博、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社会实践起着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正面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亲身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真正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通过党团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调研、支教和“三下乡”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此外,高校要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宽社会实践领域,用科学的实践理论指导学生开展社会活动,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

[基金项目: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启动项目(2016QDA032)]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光明日报,2009.5.26

[3] 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山东社会科学,2013(3)

[4] 李丽娜,边宏广.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着力点.光明日报,2015.8.22

[5] 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 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7] 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4(2)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思政部 浙江绍兴 312000)

(作者简介:李慧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于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从事思政教学及相关研究。)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