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秋+陈曦

摘 要:我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显着的特征,对社会心态的发展产生较大冲击。政府和社会必须找准健康社会心态发展的重要维度,并提供维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按照这些维度,积极培育人们健康的社会心态,才能使他们成为健康社会心态的承载者,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人的心态趋于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使每个人都以健康的社会心态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发展维度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30-03

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家国情怀,人们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积极进取、思维理性、多元包容的良好态势。但是不难发现,一部分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心理压力增大,思想偏颇,行为非主流,产生了不健康的社会心态。人们在信息社会化、文化多元化、传播平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社会思潮、社会问题、社会热点、社会矛盾出现了多元理解与思考,有的理解问题偏激,有的思考方式偏离了正确轨道,对待这些问题的不良心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只有对社会转型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维度开展有效研究才能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平稳转型和科学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对社会心态发展的冲击

“社会转型期”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时期,它既包括不同社会之间的转换,也包括同一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转换。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今天,“社会转型期”就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发展与转型的变革时期,通过社会转型使社会发展更具有社会性,通过社会转型使社会经济的走向更接近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转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上升期的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阶段性发展的重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来,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集权到民主,从传统到创新,人们的头脑不再僵化,人们的思想不再守旧,人们的身心时刻都在受到各种思潮和观念的激烈荡涤,一些新问题、新现象集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给社会心态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

1.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总是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改变,在这个发展改变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会发生强烈的碰撞。一是我国的传统观念和西方的观念交织冲突。一些主流的传统观念会被外力理念所颠覆,也会受到他们革命性的改变,而且还会在冲击的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还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二是我国的传统观念和人们的创新思想发生冲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有些传统观念和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们要靠创新的思想加以代替,主导人们有新的行为和能力去改造世界。三是多种思潮之间的冲突。社会发展了,不光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思潮也会随之而发展起来,这些思潮之间会通过不同社会事件而被阐述出来,并通过一定的社会条件被强加给社会,有的被人们所接受,有的对社会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有的则是成为社会的糟粕。以上这些冲突,对人们的影响都比较深刻,所以我们要对这些不同思潮和观念给予鉴别和区分,防止所谓的“大众思潮”混淆视听,妨碍了人们健康社会心态的形成。

2.经济体制的转型艰难。我国改革开放经过了近四十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人们都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然而,由于时间短促,在新旧体制的变革中也凸显出了诸多问题,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程度。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思想观念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从传统政府职能向现代政府职能的转变意识不强,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管控不到位,市场的无形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的关系处理不到位,致使企业发展活力不够,市场机制作用不够,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等等,都体现出了观念的落后与转变的艰难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存在复杂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中产业比例,调整产业产能结构,调整供给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等,都存在着很多矛盾,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还存在“复生”的废弃产业和企业,这也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的结果。三是社会习惯转变困难。一直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让人们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人依然守护着陈旧的行为和思考习惯,在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方式、社会关系的维护等方面都按照已有的思想习惯行事,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3.社会现象的缤纷复杂。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带动了其他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内容的变革。在变革中人们被迅速到来的经济大发展弄得眼花缭乱,好的坏的、新的旧的、国内国外的、文化的物质的,各种缤纷复杂的现象纷至沓来,以万花筒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人们在观赏万花筒的同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恐惧。对一些现象难以把握,人们搞不清楚一些现象为什么能发生,是怎样出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等等的疑问成为人们心中的魂牵梦绕;人们在欣赏万花筒的同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冲动。人们恍然间认识到,原来有很多发财的机会在等待人们,仿佛人们的自身价值在一夜之间就能获得实现,人们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偏离了自己的视力和脑力的所及范围,一些商业精英更是以财富的几何叠加深刻地冲击或者打击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信心得到加强,一时间人们都成为勇搏激流的弄潮儿;人们在观赏万花筒的同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惑与懵懂。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社会保障体系、民生保障机制、人们的道德趋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等等,任何一个新动态都通过新媒体推送给每一个社会人,有很多传统的思想与思维被颠覆,有很多传统的行为范式发生了改变,有很多社会现象被人们放大,这些都对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带来了一定挑战。

4.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把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和社会实践搞成僵化的模式”{1},追求社会分配的平均主义,强调“大锅饭”的重要社会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平均态势被打破,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分化、教育发展的分化、人们收入水平的分化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2}也纷纷发挥社会作用,从社会阶层的角度使原有的社会平衡进一步倾斜到付出更多劳动的阶层。正是这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致使更多人走向了富裕,另一方面使人们的心态出现了较大失衡,社会分配的不公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我国劳动力红利过去之后,劳动力成为紧俏商品,劳动力荒在各生产领域出现了,这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在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又会涉及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对抗,进一步使转型期的社会发展出现了复杂的局面。由于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步入“新常态”发展战略,让经济发展有计划地慢下来,重点解决一些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弊端,这些弊端就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

二、健康社会心态发展的维度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在人们身上的折射,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人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提高人们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们都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我们应以下面五个维度为切入点切实推动健康社会心态的发展。

1.教育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心态的重要引领力量,是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矫正一部分人的错误社会认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共鸣,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形成健康社会心态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功利化倾向,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因此,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就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既是每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

2.自觉维度——自我意识与包容意识。自我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结构说”,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3},从人格的三个维度上研究自我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和社会特征等各方面的认识。自我意识决定个体的行为趋势。人的行为既受诸多社会因素决定,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自我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个人的现实行为,并不单是由其所在的情境决定的,与对自我的认知、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自我意识积极的人,其成就动机和人生成就也明显优于那些自我意识消极的人。可以说,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保证个体如何行为及以何种方式行为的重要前提。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自我定位是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只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才能从心理上、行为上约束自己,向着自己定位的角色靠拢。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自我情绪的合理控制,自我意识对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意义不言而喻。包容意识指的是理智的理解接纳吸收宽容某些人或事物。包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它既指人们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指人们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还指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展共存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4}当代的社会人由于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的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个性也呈现多样的特征,人们对各类思想意识与行为的吸纳和评判上具有灵活性、反复易变性。拥有包容之心,就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社会,以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新生事物,这样的人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还能形成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人格特征,他们能自觉遵守社会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推动社会有序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使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3.法规维度——规则意识与法制意识。规则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规则意识包括社会个体关于规则的认知、规则情感、规则意志和规则信念等多种因素。人们在规则意识的指导下产生行为趋势和习惯。而在现实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规则就是法律,对社会的认知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了解其规则的架构,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应是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基础。法制意识是人们对外部法律环境的心理反应,是人们关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是人们将自己置身于法律世界、法律生活和法律秩序中的自觉性。经过多年的法制教育,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一部分人还存在着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的缺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知识的欠缺、法律情感的低迷、法律意志的脆弱、法律思维方式的感性化、法律意识形态畸形化等。他们不能积极面对现实、不会调整心态、不会排解自身压力、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在小事的刺激下积郁爆发,心理崩溃后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哲学家尼采说,让一个人站起来的不是身体而是观念。意识观念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主宰因素。意识往往是行为的先驱,规则意识与法律意识是行为倾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加强人们规则与法律意识树立,是道德与法律意识共同进步的前提,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础。

4.关系维度——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所有社会成员间都会存在一定联系,并通过这一系列的联系使社会良性运转。人类如果想要生存,必须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任何的需要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一定主体在一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对一定对象的需要,这都必然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来实现。社会由社会中每一个成员构成,成员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关系。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是在为未来社会生活打基础,从社会心态角度来说,是同其他社会成员联系的桥梁,是保持良好社会运转的必要条件,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内容。要促进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们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第一,学会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和维系与其他人良好关系的能力,就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第二,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面对当代社会充满了竞争的新形势,应该增强竞争意识,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做到既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

5.思维维度——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是人们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思想法宝,是理解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和当好社会主义主人翁的重要理论工具。只有树立辩证思维,才能正确对待感知的客观事物,才能真正去伪存真,找到社会发展的真理。培养思维能力,要在辩证法的指导下,摒弃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糟粕,纠正形式逻辑脱离实际的错误倾向,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来表达认识现象结果的过程。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的,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当前,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多元文化激荡的大环境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受到较大冲击。当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一部分人在价值取向上还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而缺少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宽容意识。人们要意识到事物的本质的分析不能停留在它的表象上,而是应该从它的本质出发。社会上很多现象并不是眼见的那么简单,只有深入思考,合理利用逻辑和辩证思维、冷静分析看待社会现状,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社会。这对于人们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正确地选择人生道路和人生行为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健康社会心态发展的保障条件

社会转型期健康社会心态发展的五个发展维度找准了,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维度的规定性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条件作为保障。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健康社会心态维度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1.政府关注和重视民生。民生问题与社会心态发展息息相关。民生问题得到重点关注和妥善解决,就会减轻家庭和个人的负担和生活压力。所以社会和政府都要通过重点改善民生来对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予以关注,不断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让人们在幸福的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

2.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公平正义。在人们心目中,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没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人们的社会思想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人们希望通过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去除社会的不良现象。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有助于人们对社会的正确评价,在健康社会心态发展中起到引领其实现发展目标的作用。

3.媒体的正面引导。当代社会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变化迭起、媒介信息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的时期。由于传媒主体意识的增强,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碰撞,传媒发出的新闻舆论也呈现出不同甚至迥异的导向,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们思想领域上的混乱、是非判断上的模糊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疑虑甚至是徘徊,使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无以依凭。{5}当前,人们的思想敏感而活跃,其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社会媒体的引导,如何实现媒体对社会心态的正面引导作用就成为迫切的要求。

4.教育行政部门的联动。健康的社会心态要从孩子抓起,要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开展必要的社会心态培育工作,而且要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产生教育联动。教育联动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还对大中小学教育的一体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避免中小学忙于升学而忽视了健康社会心态的发展,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社会心态培育失去了根源的现象发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政策选择与时空响应研究”(13BJY059);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研究”(15013)]

注释:

{1}雷龙乾.中国社会转型的哲学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7

{2}周志文.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3}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8.69

{5}张北坪.论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J].探索,2009(4):29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