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

[提要]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入手,对我国当前会计电算化现状做详细的阐述,系统地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11日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被引入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作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被很快地引入了中国。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程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才逐步开始摸索会计电算化的研发和使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极其惊人。1988年,我国的会计界提出了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倡议。1994年,我国财政部提出了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2000年,我国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企业基本已经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所以,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使用的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艰难。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可靠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往往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许多多的限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心理压力很大,往往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由于自己无意的误操作而发生问题。即便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还不完善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给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即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同传统的会计实务相结合,利用电子计算机本身所有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会计工作服务,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所以说,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2)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3)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4)会计电算化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5)会计电算化可以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要求

(一)树立会计信息化观念。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体现并不明显,多数企业会计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很少有企业真正把会计人员解放出来,由核算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对一些根本性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快会计电算化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却普遍存在着重视核算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但总体上讲,核算功能强于管理功能。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信息新技术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也同时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目前,在许多企业中,一方面是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较欠缺。我国大多数企业财会人员过去一直从事手工会计核算,财会知识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娴熟。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对财务软件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知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全面、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严格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职责分工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企业应明文规定会计电算化实施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三)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重要指标。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实施监督,防止发生非法修改数据的现象。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随着会计后继教育体制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应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为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企业应时刻做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准备,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