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 海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天津)

一、前言

西北地区包含五个省市自治区,有人口密度小、环境承载力弱、面积广阔等特点。目前,西北地区的产业生态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充分发挥该区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作用,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尤为关键。

本研究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西北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趋势在2015年后更加明显,这充分带动了西北地区产业的活跃程度,如何协调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很重要。第二,目前对产业生态化的研究中,更多的学者关注地方企业、工业园区层面或国家整体层面。对区域的研究,相较于对地方企业层面的研究更能反映产业生态化地域整体特点,对区域整体的指导作用更强,同时能避免对国家整体研究中因东西部地区发展中政治经济、政策实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导致的研究结果的普适性不强,现实意义更强。

本文有以下研究目的:一是在政府政策设计方面提供思路,从而增强区域政策制度对其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的引领作用。二是指导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构建。国内对于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指标体系是衡量产业系统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在生态系统中的融入程度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耦合、协调程度,从而对产业与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发展水平做出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能源消耗、产业链弥合、物质排放与循环、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充分讨论西北地区在这些方面的独有特点,为构建更具西北地区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做出铺垫。三是对西北地区产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度、协调度提升提供方向性参考。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SWOT方法探讨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给出了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二、产业生态化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1、三北防护林建设有利于为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一条绿色通道,从而加速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西北地区在三北工程的落实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储积量等指标均有显着提升,其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产业生态化进程的推进作用不言而喻。

2、西北地区有多种自然资源储备量位于前列,有利于产业生态化发展原动力的形成。与此同时,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且该地区地处高原区,盛行西北风,风能丰富,因此西北地区在光伏发电与风能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随着产业生态化理论的不断实践,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要素配合和相互影响逐年增加。西部地区绚烂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貌交相呼应,形成彼此间的良性促进,有利于旅游、文创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可以使地方生态产业化的同时带动产业生态化。

(二)劣势

1、从大环境上来讲,全球范围内,全球人均水资源、能源拥有量持续下降,而且2009~2018年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5%,生态环境发展态势不容乐观,这种大环境会影响生态循环的活力与质量,间接影响到各区域的产业生态化发展。从研究对象地理区域来看,西北地区属于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少,地表风化严重,土质偏疏松,植被生长条件差,但是与此同时西北地区却有着较高的人均用水量,单位GDP耗能大。在此条件下,西北地区一些产业想要实现生态化发展颇有难度。

2、西北地区人口数量较少,且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地方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缺乏价值性与成长性,因此难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人才引流与聚集的先天条件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西北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那样的飞速发展。

3、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目前仍过分依赖于第一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工商业基础较为薄弱。在研究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进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一个区域是否在新动能上引进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R&D经费占GDP比重、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等常作为衡量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指标,因此西北地区较为落后的产业结构使得其在产业生态化有关动能方面评分较低。

(三)机遇

1、关中核心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及其与西北地区的耦合联动效应有机会迎来显着提升。国务院曾提出要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这种战略支撑可以极大地促进各地方产业间的联动效果,形成点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局面,形成体系的产业发展将助力构成产业生态链弥合平台,在不同产业间形成产业链和功能链,引导形成生态产业系统。

2、西北地区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风能、光能条件,使得光伏、风力发电配合储能设备帮助电力行业逐渐减小火电的份额,动能革新的前景广阔,动能革新对于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有直接支持,这将使得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加快前进。与此同时,西北地区有良好的光风发电基础,这是发展绿色能源、进行产业动能革新的基本动力。

3、“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或将助力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在此背景下,西北地区以“东数西算”为着力点进行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机会大大增加。西北地区在风能利用、光伏发电方面有自然优势,气候也十分适合数据的运算与储备,符合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如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除了可以带动地方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也为产业的绿色化开辟路径,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形成产业与自然生态间的良性物质循环。

4、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形成西北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的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陕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19,045.8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6,181.9亿元,位居西北地区首位;甘肃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6,907.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016.7亿元;宁夏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2,781.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0.6亿元;青海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2,258.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005.9亿元。

(四)挑战

1、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北地区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能源化工、设备制造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西北地区贡献了超过一半的产值。尽管近些年在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下,西北地区的高耗能高污染类型的工业企业有转型的案例,但西北地区发展还是高度依赖以矿产资源为主的能源资源。由于涉及到国家战略、就业水平、经济稳定等诸多方面,因此短期实现大规模改变的难度较大。

2、西北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弱、自然环境恶劣等先天因素仍是制约系统间循环的重要因素。随着产业生态化理论的不断实践,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要素配合和相互影响逐渐加深,但耦合度还未达到较高水准,因此如何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循环充分融合,使二者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健康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3、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经济凹陷带,产业不发达,竞争力弱,而人口与产业一般都会向发展环境良好、机遇充足的发达地区聚集,容易导致人口与高新产业从凹陷带内向凹陷带外流出,为针对该区域的虹吸效应埋下隐患,这需要西北地区通过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等方式提升区域对人才、产业、贸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其难度极具挑战性。

4、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科学性与计划性有待提升。比如,在荒漠、沙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用造林的方式去改善的科学性有待讨论,需要引进农业专业人才对具体土壤特征、地形结构、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更强的造林计划才是长久之计。

三、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

基于SWOT分析结果,本文以西北地区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增长式战略、扭转式战略、渐进式战略以及防御式战略,从而归纳出如下几点发展思路,为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方向性参考。

(一)实现政策制度的引领作用。国家的政策设计是促进产业生态化的关键动力,国家需要在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对生态脆弱区的修复等方面设计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要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提升该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活跃度。随着西北通道比如中欧班列的发展,相关的贸易政策应该不断出台,配合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从而刺激区域货物流通量、经济活跃度,慢慢减弱西北地区对第一产业的依赖,使产业系统迭代升级,与生态系统间形成良性循环。

(二)把握好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效应的平衡。人口流动带来的人才聚集与经济聚集相辅相成,相互推进,可以支持产业生态化发展。首先,西北地区应在其第一产业有良好根基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养品种繁育、栽培管护、规范养殖、产品加工、包装宣传、市场营销、病虫害防治、水产养殖等方面的重点人才;其次,要围绕大生态、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加速发展,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宣传思想文化、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引进培养重点人才,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产业的聚集度与关联度,最终实现以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效果。

(三)产能增长带动生态修复。由于西北地区生态脆弱和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的特点,使产能的快速发展与生态修复二者充分协调是西北地区应该着重考虑的。西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绿色能源优势,继续加大光伏铺设面积,降低工业用电电价,充分鼓励各企业单位能源绿色化、产业绿色化,从产业动能革新的层面入手,加强各企业单位的产业生态化发展从而形成西北地区整体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可以将新能源发电与氢储能相结合,使传统的煤化工产业从耗能到储能再到能源实用全方位地进行绿色化转型。

(四)提升“两化”耦合度。将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结合。西北地区应利用其灿烂的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培育高质量旅游经济、文创经济等高质量绿色经济。以知识的创造、传播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的支柱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例如,平遥古城的申遗项目完成后,使得当地旅游产业收入增加,助力地方生态的产业化发展,从而使得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有良好动能。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西北地区丰富绚烂的旅游、文化资源与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处于极不相称的状态。接下来,西北地区应对其自然文化资源深挖细挖,同时营造良好商业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利用独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使其实现生态产业化,在刺激产业转型进步的同时带动产业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