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诗育邓新胜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一、文献检索与研究方法

在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中,发刊最早的时间为1983年,发刊背景为改革开放后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购置价的入账讨论,因此本文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区间设定为198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研究的国内文献检索来源于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文献类型为期刊),以“高校固定资产”为主题词,共检索出中国学者发表的1,836篇中文文献,作为本文国内高校固定资产研究的发文数量。

本文选择以可视化知识图谱为展现形式的Citespace作为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其目的为对高校固定资产领域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以能够清晰看出高校固定资产的发展脉络。同时,研究采用EXCEL对文献发文量进行时间段统计分析,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完整和直观。

二、研究分析

(一)发文量及趋势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相关研究首次发表的中文文献的时间是1983年4月,刘振和在《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发表的关于高校固定资产购置价,认为为保证核算中的准确性,不应以所偿付的原价入账,还应列入其他费用。随后,国内学术界围绕不同主题对高校固定资产展开了进一步研究。为了更清晰明了地展示高校固定资产相关演化历程,本文对国内高校固定资产期刊文献进行发文量及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高校固定资产研究在1983~2021年整体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总体而言,可以将现有研究分为探索期(1983~1997年)、发展期(1998年至今)两个阶段。国内学者首次发文是在1983年,并且在1997年以前发文量整体上升较为缓慢,中文发文均量在30篇以下,对此进行现状描述,将此阶段划分为研究探索期;1998年至今,中文发文量逐年呈大幅上升趋势,各时间段发文均量360篇,特别是到2008~2017年,发文量均达500篇以上,将此阶段划分为研究发展期。1983~1997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会计制度还处在一个建章建制的环节,因此在这个阶段,文献发文量趋势缓慢且学者们探讨的多为高校固定资产现状。1998~2012年文献发文量一直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究其原因:其一,在20世纪初,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首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也为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入账、资产清查提供了便利;其二,1998年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及账务处理进行了新明确,由此一来,在两个大环境的背景下,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研究,在1998年以后,文献发文量有明显的增长。但是,从2013~2021年,文献发文量明显下降,这是因为科技的运用已经渗透到高校固定资产,同时国家也在慢慢完善制度,2015年财政部明确将核算基础确定为权责发生制,构建起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概念体系。

(二)关键词共现及演化趋势分析。为了理清高校固定资产演化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以关键词作为图谱节点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将符合条件的关键词作为节点生成图谱。

研究发现,频次排名较高的关键词有:固定资产(频次为811)、高等学校(频次为798)、管理(频次为260)、对策(频次为151)、问题(频次为133)、资产管理(频次为94)、内部控制(频次为52)、折旧(频次为50)等。总而言之,目前国内高校固定资产相关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会计分录、精细化管理以及大数据在固定资产的应用等,近年来对高校固定资产研究日趋火热,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有序梳理,把握总体研究脉络。此外,在研究文献中,还结合了“风险管理”“优化管理”“协同创新”等最新发展背景和形势,紧跟时代潮流。

按照时间轴线对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的关键词首先出现年份段进行分析,并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基础上绘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以进一步分析研究热点演化趋势。从软件上制作的图结果可以看出,在探索期(1983~1997年),国内学者重点关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存在问题等,核心关键词包括仪器设备、保值增值等;在发展期(1998年至今),国内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大,成果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国内研究既有以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使用效率、保值增值等为核心关键词的较微观层面的研究,也包括以内部控制、绩效评价、资产管理、大数据等为核心关键词的较宏观层面的研究。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运用LLR聚类统计分析法对国内涉及高校固定资产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根据分析原理,若Q值(聚类模块值,Q>0.3表示聚类效果可被接受)越大则聚类效果越显着,若S值(聚类平均轮廓值,S>0.7表示聚类效果高度可信)越大则表示聚类同质性越大,那么聚类结果越合理。通过运用软件得到:高校固定资产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模块值Q=0.8984、聚类平均轮廓值S=0.9788,说明聚类效果显着、结果合理。

(四)关键词突现趋势分析。首先,从突现时间来看,最早的关键词是1988年出现的仪器设备,突现时间结束于2007年,突现周期为19年;之后是1993年出现的校办产业,2003年出现的高校管理,表明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研究从对有形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对无形的研究。其次,从突现强度来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处于突现强度较高,表明了在高校固定资产研究上对于宏观的把握。最后,从关键词突现结束时间来看,由于突现性具有延续性,因此在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依旧是资产管理清查、内部控制、政府会计和信息化。

(五)整体分析

1、探索期(1983~1997年)。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研究,国内已有期刊最早的是刘振和1983年在《中国物流与采购》发表的关于高校固定资产购置价。自1986年财政部颁发《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之后,引发了学者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的讨论,李芳菊就此背景下提出,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充分调动财会和管理人员积极性。王秀琴认为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提高高等学校的资金投资效果是很重要的。自“七五”计划以来,高校固定资产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迅速增加,对高校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投资。赵亚霆指出固定资产流失形式有两种,有形流失与无形流失,近年来,无形流失尚未引起重视。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在探索期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根据当下大环境大多学者集中在入账、管理方面提出问题与建议。

2、发展期(1998年至今)。将发展期分为三个方面:环境、制度和技术。首先,从环境方面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朱殿宁提出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已经不适应高等学校的发展要求。信息化的蓬勃兴起,陈育对指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王长鹏也认为信息化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让资产管理更加透明、灵活。由于高校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高校出现了闲置固定资产,丁海英等学者认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实现闲置资源的精准匹配与联结,大幅度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深入,王小云从制度、账务、人员、方法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仍然存在的风险。资产管理一直是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之一,何文琦表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应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从制度方面来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魏欣然认为改革以前静态管理旧模式,建立动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新模式。基于2017年财政部颁发的《政府会计制度》,李朝阳建议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张娜表示新会计制度实行“平行记账”,直接资本化,能够准确表现出财务运营情况。自2019年1月1日以来,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赵辰阳指出为了响应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政策,高校必须完善顶层设计,为后续工作形成有效思想指导;杨一君通过对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研究,提出做好以前年度固定资产折旧的补提工作。最后,从技术角度来说,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利用纸质档案来管理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需求,马合木提·司马依指出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节约了资金和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针对大数据应用,杜晓明从投资效率、投资质量和投资成本等方面分析对固定资产决策的影响,指出基于大数据云会计,能解决高校固定资产存在的重复采购,采购不合理等问题。除了应用大数据,钟鸣波认为二维码与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固定资产数据共享,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此之外,卢强指出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设备进行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使用效率最大化,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三、结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83年1月~2021年12月高校固定资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从发文量和趋势来看,可以划分探索期(1983~1997年)、发展期(1998年至今)两个阶段。(二)从关键词共现及演化趋势分析来看,国内学术界文献关键词呈现从概念、现状分析到大数据、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演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