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友亮

自从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各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诸多研究,现在普遍把低碳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标准。文章拟从低碳经济视角构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三极”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低碳发展水平对城市进行分类,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低碳层面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

构建低碳经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体现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特点;其次要相对全面,能够体现某一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再次还要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为此文章借鉴层次分析的层次划分理念,在目标层(M)和指标层(X)中间设置准则层(Z),通过准则层将指标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体现对城市低碳经济综合实力的衡量。选取的准则层有综合经济实力(Z1)、低能耗行业实力(Z2)、碳源控制水平(Z3)、环境保护水平(Z4)、碳吸收水平(Z5)和低碳经济发展前景(Z6)。

(二)指标的方向与指标体系

根据准则层所选取的具体指标对城市低碳经济的影响,分为正向的影响和反向的影响。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三)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由于涉及的地级城市较多,部分城市的数据统计不全面,充分考虑数据的全面和可得性,本文选取2009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实证分析材料。数据主要从统计年鉴获得(见参考资料),为避免数据缺少给分析结果造成影响,在做统计分析时,部分城市存在的少量缺失数据采用均值代替的方法进行了弥补,本文还采用相应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

实证分析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竞争力

(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

1.运用SPSS软件将标准化处理好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和特征值以及累计贡献率,通过载荷矩阵和累计贡献率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排名。

2.所提取主成分的解释度

通过对图1的观察发现,公因子的方差处于0.871与0.975之间,解释度较好,说明所提取的主成分能够较好地代替其他指标对城市的低碳经济竞争力进行反映。

3.累计贡献率与主成分的确定

通常选择累计贡献率Mk≥85%的标准来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k代表提取的主成分个数),为了使选择的主成分能够综合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本文选择Mk≥90%的标准确定8个主成分 (具体见表2)。设第k个主成分为Fk,则主成分分别为F1、F2、F3、F4、F5、F6、F7、F8。 利用主成分F做线性组合,并以每个主成分Fk的方差贡献率Ak作为权数构造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

将计算出的Y进行排序即得到城市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排名(结果见表3)。

4.结果分析

通过表3的结果会发现每一个城市主成分的得分都存在负值,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中,各样本城市都有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领域。表2中的累计贡献率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小于50%,由于指标的选取考虑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这说明第一主成分不能代替所有指标对目标进行较好地解释,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的水平。

表1 低碳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1 提取主成分的公因子方差

经济总量与城市的低碳竞争力排名并不成正比,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不再是城市竞争力的唯一重要指标,这和以前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比较之间存在很大区别。从排名情况来看,北京、沈阳、沧州、大连、石家庄、秦皇岛、青岛这七个城市排在前七位,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样本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得分都是正数,而其余13个城市在平均水平之下。北京得分最高,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得分。但是北京存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弱势领域。从评价结果中不难发现,北京在主成分F4、F5、F6和F7的得分都是负值,这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是26.64%,在整体贡献率里比重较大,直接降低了北京的总体得分。通过分析因子载荷阵(表4)中与F4、F5、F6、F7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指标来看:北京在国土面积、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能源消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方面存在劣势。

沈阳、大连是辽东半岛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排名也很靠前。这两个城市的因子得分也存在相似性,F2、F4、F8三个主成分的得分都是负值,这是区域经发展导致的结果,作为“亚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两者在城市发展的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河北省在前七个城市中占的最多,有沧州、石家庄和秦皇岛,特殊的一点是排名前七的城市中第一主成分得分为负值只有沧州和秦皇岛。沧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前七个城市中处于倒数第二位,总量仅是青岛的一半多一点,但是低碳竞争力却排在第三位,再一次证明了生产总值不是决定一个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沧州F1得分虽然在平均水平以下,但是F2、F3、F4、F5的得分却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影响这四个主成分的影响因素中,第三产业占比(X5)、人均能源消费(X7)和单位GDP能耗(X9)相关系数较高,而沧州在这些方面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在所有样本城市里面,青岛市是唯一一个排在前七位的山东半岛城市,从得分来看青岛的得分比较均匀大部分指标均在平均发展水平以上,只有第二主成分在平均水平以下。与第二主成分相关性较高的指标有:第三产业占比(X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X6)、人均能源消费(X7)、人均国土面积(X17)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从业人员(X20),青岛的这些指标均处于样本城市的平均水平以下,导致了竞争力排名的落后。

天津和济南分别是环渤海和山东半岛亚区域经济主要的龙头城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名并不靠前,处于所有样本城市的中间位置。从历史来看,天津是我国近代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开放较早的城市之一,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传统工业发达,这是天津发展的优势。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却存在劣势, 从数据分析来看F3、F6、F7和F8得分都未负值,F3累计贡献率较高,在影响F3的因素中,人均能源消费量(X7)、工业烟尘排放量(X13)、人均绿地面积(X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6)天津发展处于样本城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之下。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好,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发达。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劣势方面和天津又很多类似的地方,在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所选择的指标体系里面,济南除了存在天津的劣势外,人均绿地面积(X15)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6)两个指标的发展水平也处在样本城市低碳经济平均发展水平之下。

表2 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

表3 低碳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结果

(二)按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进行划分

从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得分来看,北京得分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因此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北京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城市;沈阳、沧州、大连、石家庄、秦皇岛、青岛这六个城市属于本地区低碳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潍坊、天津、烟台、济南、丹东、葫芦岛、唐山这七个城市样本城市平均低碳发展水平这下,但是与平均发展水平差距不是很大,可以归入低碳水平发展相对低的城市;锦州、威海、滨州、营口、东营、盘锦这六个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

结论及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文章在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样本城市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样本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排名结果,并对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简单分类。通过分析发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综合性发展水平的比较,不同于以往综合经济实力的比较,经济实力是一个城市低碳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是二者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考虑到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构建的指标体系以及所选样本数据的局限性,文章得出的结果只是环渤海经济圈样本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与其他区域相比,可能本地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都比较低。

从样本城市的分析中发现各个城市都存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弱势,结合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本文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提出提高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如下:

第一,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一个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水平,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城市都有低碳经济发展的弱势,所以城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北京的竞争力排在第一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范围仅限于环渤海经济圈,只能说明北京的竞争力相对较高,通过主成分得分会发现北京在人均能源消耗和固体废物利用方面处于弱势,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全市能源消耗水平,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天津、济南应该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使用新能源,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其他城市也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表4 因子载荷阵

第二,尊重发展规律,依靠科技力量。从一种发展模式到另一种发展模式转变需要经历过程。天津、济南、沈阳等原先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控制能耗和碳排放量。而重工业较少的城市则可以选择优先发展能耗低的行业。科技是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主要依靠力量,因为低能耗、低污染和新能源的实现最终还是要着落在科技上面,因此应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第三,支持第三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较低的行业,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上面有巨大优势。环渤海经济圈绝大部分城市是沿海城市,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既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政府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政府政策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水平。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倡导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三废”产品,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主体的意识。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人们的意识,比如设立特殊奖励的办法刺激人们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从长远着眼,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人们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国家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国家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国家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国家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胡泽阳.低碳经济——人类的自我救赎 [J]. 科技资讯,2010,(30):237-239.

9.郝寿义,成起宏.上海等城市的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49.

10.梁晓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成份分析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0,(2):147-152.

11.王桂新,沈建法.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J].复旦学报,2002,(3):69-77.

12.景治中,张得银.城市竞争力研究述评 [J]. 市场周刊,2004,(10):156-157.

13.项光勤.21世纪城市发展论丛[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

14.殷克东.经济管理系统分析技术方法论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6.

15.齐晶晶,徐挺.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J].财经分析,2009,(8):31-35.

16.郭先登.关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低碳城市的研究[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