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和资料显示,随着“双一流”战略的推进,我国各大高校紧跟国家建设战略的步伐,以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顶尖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科研水平为任务,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发展之道。随着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应用型院校的建设,旨在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快速推进的挑战。在我国财经院校等一类应用型院校建设之中,地方类财经院校逐步将重心转移到一流学科的建设上去,寻求自身的建设发展之路,做好高校的专业品牌建设,承担独特的研究使命,为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实施出力。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类财经院校由于具有面向地方、学科特性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专业品牌。

问题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前人研究成果的指引。为了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分析资料,本文查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数据分析。由此发现,许多学者在研究高校学科建设时更看重外界影响因素。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在“双一流”国家战略出台之后,同时一致指出一流学科的四个评判标准:一流的学科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人才力量、一流的学校声望。我国各大高校在学科建设上一直比较注重学科的形式方面和多样化,忽略了学科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性。传统的学科建设上特色不够鲜明、优势不够突出,整个学校的学术质量也就无法日益提高。因此,研究基于专业品牌的应用型院校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探究如何建设好高校的学科文化特色并讨论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也是为应用型的院校建设出谋划策。

一、财经类学科建设的现状

(一)学科建设

学科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学科带队人的研究团队、科学研究、人才后备军、实验室和基地等硬件设施、管理科学等六个主要方面。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通常是由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来体现的。这也是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根据,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因素,如:第一、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第二、研究领域的推进和专门科学知识的产出;第三、强大且力量雄厚的科研团队和人才资源等一系列因素。长期以来,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概念经常被混为一谈,高校中出现学科和专业混合发展、主次不分的现象,从而也造成了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发展,资源无法合理共享的局面;在培养人才上则表现出过分专门化,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在科研方面也存在着研究方向狭窄和整体的研究效益低下等问题。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出台,各种类型的大学在战略的指引下重新开始重视学科建设,对一段时期内学校发展进行总结和反思,不少高校目前的学科建设已取得喜人进展。

(二)财经类院校学科建设

在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建设上,应用型院校的建设会更加注重专业品牌,注重应用型学科建设。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科品牌建设中,一类学科包括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等。二类学科包括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等等。学校品牌建设的推进情况不尽相同。更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建设联盟,共同研究学科建设的任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者们表示,在当下成立财经一流学科的建设联盟,旨在承担起两个重要使命:第一是对现有财经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与标准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努力使这个建设联盟成为一个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行业服务的重要智库。第二是通过长期进行持续交流和不断深入的合作,实现财经类院校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此支持财经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发出更为强劲的财经声音。

(三)财经类院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财经类院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一方面,重视在原先的优势学科基础上进行发展,这使得传统的优势学科能得到优化升级,进一步深化优势学科,发挥传统特色,打造属于高校自己的专业品牌学科;另一方面财经类院校集中力量建成专业明显、品牌效益显着的高端学术平台,致力于打造专业的科研团队。财经类院校要想打造专业、成功的学科专业品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特色学科的建设归根究底还是人才的建设,既需要高端又专业的学科领路人,又需要中青年学者、精英和一些后备研究力量。在此之外,学科建设的投入成本高,周期长,需要详细、周密、正确的长期规划。

二、国外大学专业品牌建设借鉴

(一)发挥国家政策优待和经济支持

在美国,如着名的八所常春藤大学,虽然是私立学校,但是能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和国家财政拨款。进一步说,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经济资助,高校能更加自由地进行学科研究和建设,吸纳人才,支持高校里的创新创业,为打造特色品牌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包括实验室建设、人才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措施的实行。

(二)不断强化学科优势

高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科建设必须专业化、特色化。尤其要集中优势资源,分清主次,找准重点。举例而言,美国哈佛大学的优势学科有经济学和数学等;耶鲁大学则有社会学科和生命科学等;布朗大学有物理学;普林斯顿大学有哲学、公共政策等学科……所以说国外应用型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十分重视专业品牌的打造,不断强化优势学科,围绕优势学科,再带动发展其他学科。

(三)科研成果面向社会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高校的建设成果都是为社会而服务。学校与社会应当是双向的互利互惠关系,社会各界支持高校的科研经费,高校在学科建设上自然应当考虑社会性。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都应当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与他国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

三、战略性和全局性考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的学科种类正在逐步增多。多种学科并存的情况下,高校的发展资源有限,无法保证每一门学科都迈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门槛。因此,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传统优势,合理设置学科,打造属于本校的专业品牌,做好定位。政府应当重点关注应用型院校的专业品牌打造,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待和经济支持。学校在资源分配上,一开始应当向优势学科倾斜,加大对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力度,首要关注学科的特色户、优势化,重点打造专业品牌,加大支持和建设力度。

高校在优势学科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更要重视新兴学科的发展,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在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构建过程中,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建设应当统筹推进,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在专业品牌的带领下,围绕着优势学科逐步发展高校的其他学科,科学布局,协调多学科之间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高校的建设应当围绕专业品牌学科建设,打造专业品牌,然后逐步实现发展一流高校的长远目标。

专业品牌的打造归根究底是科研力量的打造,离不开教师和科研人才队伍。只有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建设队伍才能确保学科建设执行计划的高质量。高校应当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开展技术性创新和知识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科研人员,在本校逐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打破原先用人的旧格局,为“双一流”学科的建设注入新生力量,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

高校应该不断优化评估机制,包括学科建设评估机制、人才评估机制等等,不断完善学科的科学管理,出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发展的管理机制。参考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教师的终身聘用制;重视人才竞争机制、人才评估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高校学科建设的评估机制应该涵盖前、中、后期的长期评估,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更改。应用型院校的学科建设,应当更加注重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有机结合分布,实现科学配备和同步发展。

四、结语

本文阐明了基于专业品牌的应用型院校研究困境,并由此寻求解决困境的出路,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望能为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新建应用型院校属于全新类型的高等教育,教育面向社会应当普遍化、大众化;高校内部的学科建设却应该小众化、专业化、特色化。高校的学科建设既需要政府从上自下拉动,又需要高校内部的创新变革,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特点,在社会各界力量的辅助下,进行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