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八中学 陈 青

作为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语文学科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推动语文古诗词教学更倾向于对古诗词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发掘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并进行感悟学习,对学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群文阅读的核心目的是师生可以共同围绕一个议题,将与之呼应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建立有效联系,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多篇文章,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帮助学生逐渐体悟古诗的音韵,情感和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对塑造学生优秀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初中阶段古诗词复习教学现况分析

1.古诗词赏析环节碎片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历程来看,传统的古诗词鉴赏和知识积累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复习方法单一且毫无新颖性,只局限于教学大纲及相关教学资料进行讲解,过程大都是按照先了解诗词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介绍,再结合古诗词具体内容逐字解意;而在古诗词鉴赏环节,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及针对学生的古诗词复习教学全过程就是教师重复、再重复的讲解;涉及到的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学生大多是依照现有的答案进行重复背诵以加深理解记忆。这种单纯应对考试的教学方式和复习方法大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很难从古诗词鉴赏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获取新的感悟,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很难激发学生在古诗词复习阶段的积极性,造成复习效果低下,语文素养水平难以提升。

2.教材单一,训练固化,不利于学生思考拓展。

结合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材来看,对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论证,由于教材的时间及内容有其局限性,使处于中考复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相比有较大差距。就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古诗词部分编排过于单一,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思维固化受限,学生的复习体验效果降低。中考阶段古诗词训练模式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为了获得更高的卷面成绩,教师占主导地位带领学生总结各种古诗词考题类型特点,并针对性地制定固化的答题模式,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围绕答题模式开展相关思考并进行答题训练活动,通过题海战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也可在短时间内将鉴赏古诗词的分数提升,但是这种训练方式的弊端在于对学生接受和审美古诗词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约束。

二、群文阅读的作用和概念

1.群文阅读的概念。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为了某种类型的阅读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换句话说,通过在短时间内将一组思想内容和风格相同或相反的文本放在一起阅读,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了解阅读的方法和行为。

2.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不断需要表达自己并很好地表达自己。因此,中学生倾向于个人主义,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的能力,使得学校学习古诗词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中学的语言教学往往是无效的。如果我们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来说,集体阅读活动非常多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然而,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使课堂上的阅读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首先,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对古诗词的解释能力,为他们树立榜样。其次,小组中学生自发的阅读活动,受环境的影响,为学生开辟了更多学习古诗词的机会。最后,学生们阅读几首意识形态内容和风格相同或意识形态内容和相关性相反的诗歌,目的是培养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三、群文阅读视域下的古诗词复习有效策略

1.构建知识网络,促进有效整合复习。

例如,杜甫的几首诗被收录在高中课中(《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从诗的内容和背景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所表达的各种情感。这些诗歌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使学生能够跟随诗人的生活,了解他的创作经历和诗歌风格,构建杜甫诗歌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杜甫这个人、他的创作历程以及他的诗歌特点和风格。这将使学生对杜甫的创作历史、他的诗歌特点和风格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该学习将为理解和分析杜甫的其他诗作打下基础。除了课内的诗歌作品集,学生还可以在课外根据课本拓展知识。例如,在学习了李清照的诗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后。天空与云雾相连,可以加入后来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搜索和探索,以欣赏她在一个破碎的国家和一个分离的家庭中的孤独和凄凉的心境。另外,通过加入《如梦令》等早期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和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与她后来孤独不快乐的生活,来体会李清照的人生起伏。抒情诗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快乐无忧的早年、动荡不安的中年和悲伤失意的晚年,确实是一个抒情诗人作品的三个亮点。通过将这些词作为一个群文呈现,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李清照的性格和作品,通过复习掌握李清照词的方案。

2.优化复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探究。

(1)诵读体验,品味情感之趣。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这样他们就能通过问题学会思考和理解。因此,教师应根据一些课文的共同主题,为小组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集体阅读课文,把学生引入课文的世界,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出的问题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找到相似点和不同点,并整合文本。一些教师在准备中文考试时,只看到试题,用讲授知识的方式或讲题的方式,使一首生动的古诗成为一道试题。古诗词是一种韵文,有其自身的拼音、韵律、节奏、旋律和句法之美,学生可以通过复述,从“言”到“象”“意”来体会。例如,为了了解诗歌诏书的特点,教材可以由几首诗组成,如《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等,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其特点。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通过歌唱,学生可以对诗人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比教师强加的知识更具体、更生动。“以声传情”,通过歌唱来传达理解,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到复习中,这比教师反复咀嚼诗歌更有效。

比较阅读是小组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它让学生寻找彼此的发散性思维,并通过理解和评估来发展深度学习。例如,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的“笛子”就可以捕捉到,形成一个主题性的组文。让学生先阅读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有关笛声的句子,比较笛声的特点和笛声传达的情感的不同。然后比较《诗经——关雎》、陆游的《游山西村》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和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等诗中“乐器”的使用,了解乐器在古代诗歌中的特点和作用。

(2)联读探究,拓宽思维视域。

在选择学习材料时,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应以学生为中心,选择的课文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课文的相关性,并在其中建立起逻辑联系。还应强调互补性和最佳整合,强调课堂的连续性和效率,强调加强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强调选择与所教主题高度互补的文本。除了比较阅读外,多篇文章的共同阅读也是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的一种方法,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评价能力。如考查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我们发现两位诗人都提到了三国时期的孙权,多次阅读后发现,许多诗人都有“三国情结”;诗人自己在诗中选择的三国人物,或多或少都与诗人自己相似。无论是用他们来纪念或崇拜英雄,还是写自己的人生经历,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抱负,总结起来就是借用过去作家的手法来讽刺现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抱负。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幺这幺多诗人喜欢孙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诗人的“三国情结”。无论是三国人物还是赤壁人物,目的都是借古喻今,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请学生探讨三国为什幺会给后世留下那幺多迷人的梦幻般的记忆,并写一篇小论文。这是将思考、评价和表达能力整合到一起的好方法,这可能比让学生磨练自己的技能更好。

3.弘扬古诗词中的意象,把握诗词主题。

群文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特别是通过收集古诗词中的经典诗句,可以作为写作过程的总结。引导学生收集经典古诗词进行群文阅读,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进行收集,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注重加强古诗词群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知识、丰富语言、充实感情,有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在诗歌中,总是有某些代表特定含义的意象,这些意象常常寄托着艺术家特定的情感。了解这些典型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思想和感觉以及古诗词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为了避免知识过于碎片化的堆积,学生可以根据类似主题的古诗词进行梳理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教古诗词时,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总结出当诗词中的哪些字词句出现时,会伴随着哪些常见意向、主题。例如,当学习有关风景和田园的诗词时,应该要了解到这些类型的诗歌是基于对自然风景的描述,以及对休闲和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喜爱。在我们学习的诗词中,描绘这种情景的典型的形象包括在诗句中出现溪流、桑麻和五柳等。在学习阅读感怀离别的诗歌需要精通其结构和写作方法:这类诗歌通常从叙事或场景描述开始,抒情意象是学习这些诗歌的最佳突破点。例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形象,然后通过分析诗中送别的画面的强烈情感,加深了学生对““形象”和“意境”的理解。教师可以用高适的折柳枝送别来加深学生对“意象”和“意境”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学生应能突出古诗词中表达送别的“意象”,从而把握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这种“意境”中所表达的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还将分析人物之间不同关系所表达的情感,并形成一个“形象”类别。

结束语

群文阅读下优化中考古诗词复习策略对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中国语文考试中古诗词的复习策略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诗词素养方面有更高的发展。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集体阅读,深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巩固古诗词的愿望,切实提高学习者阅读和评价古诗词的能力。在汉语考试的测试阶段,学生对课本中的古诗词理解没有障碍,教师可以将课本建立在古诗词上,围绕测试项目或知识点明确“主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并有针对性地规划组文。“主题”可以是人物、情感、作者、诗意的见解;可以是修辞手法或文体特征。关注这些“主题”以获得认可,让学生真正掌握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