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理念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尝试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意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下是本人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希望在一个舒畅、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和教师真诚地沟通,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首先,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即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我们也要给予谅解和宽容,并进行善意的引导,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精心设计有效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索和体验的指向标,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去探索和体验未知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一方面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设计问题,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提问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这样几点:(1)问题本身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存在某种联系,学生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结合实际经验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秋天在哪里”这节课的时候,如果我们直接要求学生回答出秋天的变化,那样学生可能找不到关键点,所以,我们可以明确指出,让学生思考校园花草树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可以找到观察秋天的立足点,避免逻辑混乱,提高思考的效率。(2)尽可能做到问题的递进性,做到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逐步得到提升。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老师要合理分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夏天,我们注意什幺?”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夏天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大家有什幺好办法去自我保护?等问题,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讨,都提出了很多答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当然,在合作学习中许多学生会产生依赖和偷懒的消极心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让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保证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最后,要因材施教,给予“消极”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消极”的学生包括炫耀聪明的、厌烦乏味的、缺乏动机的、灰心的、沮丧的和未被承认的六种特殊学生,针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予“消极”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情感上更多的关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之中,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合理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为了深刻理解他人的情感、思想和观点,我们要从人物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可能拥有更多的感悟和体验,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也会互相扮演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受到同学的欢迎,收获更多的技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为正反两面去演教室卫生被破坏和积极打扫等,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体会值日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以此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实践空间,满足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让学生在教育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老师一方面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寻找高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灵活处理教学中的随机事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柏炎.品德与生活课有效教学“五步”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5).

[2]王丽萍.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模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