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学敏

摘 要: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儿童只有多多阅读优秀的文学素材,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也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在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儿童的阅读情况非常的糟糕,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儿童的人生发展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在“互联网+”视野下儿童文学指导有了不同的策略与模式,把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协助儿童更好地进行文学阅读,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指导策略与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策略;模式

儿童只有具备优秀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儿童阅读的指导工作,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与模式,拓宽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的健康、长久发展之路,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培养儿童优秀的文学素养。目前很多教师在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形式重于实质,选用的文学作品较难理解,无法引导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且目前我国处于互联网环境,互联网的出现为儿童文学阅读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所以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模式相应的也要做出改变,指导学生能够实现正确阅读,从中感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其中“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甚至教师还可以实行网上授课,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达到很好的巩固与拓展效果。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视野下儿童文学阅读也出现了“快餐化”“肤浅化”,儿童不能够仔细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和交流,都局限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甚至部分学生迷恋网络小说,而不是通过互联网来学习有用的知识。所以“互联网+”教育行业既存在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学校和教师要掌控好这把双刃剑,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互联网+”视野下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不断拓宽儿童的阅读视野

在“互联网+”视野下的儿童文学阅读更加具备广泛性,互联网能够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并且儿童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互联网+”背景下能够把文学阅读结合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传递给儿童,让儿童更愿意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文学阅读中去。经过调查,在网络图书馆每年都会增加19.4%,儿童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文学作品。

(2)网络非常具备互动性、开放性

儿童在网络上进行文学阅读可以相互交流,拓展自己的交往空间。网络阅读具备个性、动态、开放的特点,儿童之间互相交流意见,这样既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增进儿童之间的感情,在网络上可以做到资源的共享。网络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的空间,在此发表自身的意见,并且儿童可以依靠自身的喜好来选择文学作品的类型,提升儿童的审美意识、感悟能力。

2.消极影响

(1)降低了阅读的效率

因为网络上的信息比较复杂,并且很多文学作品网站的顺序比较混乱,这样非常影响儿童的阅读效率,使得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最终导致儿童在文学阅读的时候出现拼贴性、跳跃式、碎片式的阅读,长此以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无法对所读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并且目前很多网络阅读文档中会出现很多的游戏与广告,让儿童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在文学作品上,无法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目前“互联网+”虽然对儿童文学阅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网络上的信息非常乱、杂,存在着很多消极信息,严重影响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很多网络上存在着色情、暴力、游戏界面,严重影响了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儿童正处于重要的教育时期,如果长期接触此类不良信息,很容易误入歧途。

三、“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互联网+”视野下儿童文学阅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对于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度较弱,没有实行正确的指导,更加没有制定可行的阅读指导策略与模式。很多教师认为把课本知识教会就可以了,文学阅读属于课外知识,对于儿童没有多大的用处,导致很多儿童无法长期坚持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即使部分教师对于儿童文学阅读较为重视,但是却没有加以正确的指导,使得儿童被动接受文学阅读,而无法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文学阅读中去,没有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其次是阅读评价较为单一,教师往往可能只是依靠儿童的文学阅读量来进行评价,而没有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来进行评价,从而无法在阅读中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更加无法提高儿童参与文学阅读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借助互联网工具指导儿童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但是却没有更好地监督学生利用网络去阅读文学作品,互联网在给儿童带来了便利之后还存在相应的负面影响,儿童无法控制自己去浏览一些游戏界面、广告界面等。

四、“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策略

1.建立图书馆网站,丰富网络儿童文学精品资源

在“互联网+”视野下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工作,首先要为儿童文学阅读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建立图书馆网站,丰富网络儿童文学精品资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目前很多学校虽然设立了图书馆网站,但是其资源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文学阅读需求。其次,还需要为儿童提供健康的网上文学阅读环境,让儿童能够放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效率与质量。教师要定期配合学校建设网络图书馆,使网络文学作品能够有清晰的分类,让儿童能够迅速选择想要阅读的文学作品。再次,还需要设立文学作品阅读导航,设置评论一栏目,让儿童能够在阅读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相互之间交流意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记忆。在网络图书馆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精品文学作品,因为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为以后的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

2.开展多角度阅读指导活动

在“互联网+”视野下教师更要多多开展多角度文学作品阅读指导活动,例如优秀文学作品笔记展览、文学作品读书沙龙、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讲座、主题文学作品展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去阅读,让儿童能够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儿童能够和作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不仅仅要加强和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要鼓励儿童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各抒己见,这样才能够提高儿童参与文学阅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而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将来能够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儿童展现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期间还可以插入图片、声音、视频,让儿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文学作品阅读中去。

3.遵循循序渐进、兴趣先导的指导策略

经典的文学作品和流行读物相比具备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多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缺乏娱乐性与易懂性,所以教师在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懂、儿童比较感兴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儿童,最终引导儿童能够向着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出发,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随时关注儿童的表情和情绪,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

1.遵循自主、开放的指导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很多儿童不愿意去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采用开放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例如,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多种阅读途径,包括电子图书馆、博客、微博等,这样儿童才能够随心所欲地去阅读,从而在自由的世界中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感知。其次,很多教师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儿童安排阅读文学作品,这样可能会让儿童产生厌读心理,所以教师要引导儿童先去阅读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待有了阅读兴趣之后再拓宽儿童的阅读量。

2.实现多元化、动态的指导模式

在“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中一定要实现多元化、动态的指导模式,教师不能够仅仅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无法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指导模式,例如通过问题提问法、游戏法、探究法来引导儿童进行深入阅读。动态的指导模式是指教师要依据儿童的阅读程度来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例如,针对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儿童,教师就需要加大指导的力度,和儿童共同阅读;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儿童,教师可以让其加强和其他阅读者之间的讨论,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对所读到的优秀文学作品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与阅读能力。另外,教师可以依据儿童的阅读进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断升华儿童的阅读质量。

3.加强实体与虚拟相互结合的指导模式

在“互联网+”视野下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需要加强实体与虚拟相互结合的指导模式,实体是指研讨会、书展、授课、报告厅的形式,动态是指互联网、图书馆网站、微博、博客等社区学术交流平台,虽然网络技术非常发达,也不能够完全抛弃实体文学阅读指导模式,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儿童的文学阅读效果,对作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例如,在研讨会上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儿童正确阅读,学生在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和儿童实现网上交流,为儿童解答阅读疑惑,或者建立QQ群、微信群,教师可以在里面多多分享一些游戏的文学作品。

总之,在“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儿童作为主体对象,充分尊重儿童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引导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和作者之间达成感情方面的共鸣,让儿童能够为以后的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2]曾媛.公共图书馆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111-114.

[3]余敏.以儿童文学为基础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