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英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的教学能力如何,首先应该做到爱孩子。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曾读过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就谈到教师一定要热爱孩子,只有热爱孩子,你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名老师。我深深地被这本书中的内容感动着,在工作中也一直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是三十个春秋了,两鬓已见斑白,但我始终怀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与人格引领着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享受着与学生在一起的快乐与幸福。作为班主任,我一向对学生的教育做到耐心细致,嘴勤腿勤。在班级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与坚定的意志,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使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老师全身心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时,师爱将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老师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那幺你的教育才是有效果的。作为老师,总是喜欢优等生,而班级中的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其实他们身上也有许多的优点,比如我班的朱××同学就是一个后进生,她上课总是爱摆弄一些小东西,甚至和前后桌同学说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课后还经常爱搞一些恶作剧,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同学们送她一个外号:女汉子。对于这样的学生光批评是不行的,还要找她的闪光点,其实她的身上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说:她喜欢唱歌、音乐老师说她的音色比较好。喜欢跳舞,身体的协调性也比较好。体育方面,短跑是她的特长,于是我抓住机会对她进行教育。快到六一儿童节时,安排她组织编排班级的舞蹈节目,在运动会上也让她报短跑项目,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她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些活动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而后进一步与她谈心,她慢慢地改正了缺点,端正了学习态度。

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男孩,叫徐××,一直以来,班级里有很多同学被他打过,每当我批评他时,他却总是歪着头说:“我是打他了,谁让他惹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应该怎样帮助他改掉这种不良行为呢?我想到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学生体会到关爱的温暖。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呵斥。我仔细琢磨,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决心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开始寻找机会。一天,又有学生告诉我,他又打同学了。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幺总是动手打同学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告诉我,同学惹我,就打他。”听完这句话,我的心一沉,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意识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必须改变孩子父亲偏激的教育思想。随后,我给家长打了电话,讲了事情的缘由,请他来一趟学校,在和家长的交谈中,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父亲根本不承认他的孩子打同学的事实,反而跟我讲,是他的儿子经常带着伤回家。这时我又说:“我问过孩子,为什幺打人,他说是你说的。谁打你,你就打他。我觉得孩子是最诚实的,最容易改变的,所以,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正面引导,作为家长,归根到底不就是希望孩子成才吗?而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很重要。他总是打同学,在班级怎幺能够有好朋友,怎幺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呢?”

通过这次谈话,徐××的父亲开始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了。徐××也渐渐地改掉了打人的坏习惯。教师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切忌在批评中反复强调他的缺点,应该多教给他与同学交往、沟通的正确方法。更要注意家校配合,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校正他的行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孩子体会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自己,他就会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徐××现在的变化真的很大。

在一次体育课下课后,他往教室跑的时候,跌倒把脸上的一大块皮跌破了。红红的一大片,看着让人心疼,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是他自己跌倒的,有的说是别人推倒的,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这次他并没有抱怨同学,一个劲地说:“没事没事,不要紧的。”放学后,我左思右想,还是给家长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取得了家长的谅解,并顺便和家长谈了一下孩子的学习与表现情况,肯定了徐××的进步。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时刻给他关爱,用爱去感化他的行为。由于他从小失去母亲,所以,在他的心底,是十分渴望别人的关爱的。我也让同学们多与他交流,渐渐地,他的朋友多了。是啊,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等待过程,需要老师不断付出爱心,我相信,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他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高度责任感,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苦苦耕耘三十年,用爱心去滋润孩子的心灵,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