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赖晓涛

托班幼儿入园初期心理冲突的成因与对策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赖晓涛

2~3岁的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新的环境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往往会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的产生直接导致幼儿入园初期的极度不适应,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对抗等等。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开始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一旦来到周围都是生面孔的幼儿园,就会感到不安与失落,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上的冲突。

随着托幼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园从2008年开始开办托班,在入园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幼儿入托初期心理冲突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托班幼儿入园初期的心理冲突问题已迫在眉睫。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好托班幼儿入托初期心理冲突问题,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托班幼儿入托初期产生心理冲突的行为表现及分析

㈠依恋、依赖

表现:在家长离开幼儿园时,孩子会紧紧的抱着亲人不放,嘴里还叫着“妈妈不要走”“我要回家”等等。部分幼儿在大人离开后,会转移依恋目标,要求“老师抱抱”,或者认准一个成人紧紧跟着,一旦离开了依恋目标就会大哭;也有的孩子会把家里的玩具、衣物之类的作为依恋对象。这是普遍的表现类型。

★案例:

汀汀,男,2岁半,第一天来园哭着喊妈妈还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肯放手,嘴里还不停地说,我今天有点不舒服,想回家休息。待妈妈走后,汀汀就把依恋目标转移到我的身上,他总是紧紧跟随着我,一旦看不到我,他就大哭大闹,非常排斥班级的另一个老师和阿姨。有时我去抱其他孩子,他就会拼命挤到我身边,把其他幼儿推开,连上厕所都不准我去,手指着小朋友的厕所对我说:“你就在那里上吧!”

分析:2~3岁是孩子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汀汀由于从小不是由固定的大人照顾,因此他的依恋目标并不专一。开学初亲子活动时,汀汀和我接触的最多,在第一天入园时,也是我接待了他,于是我就成了汀汀新的“安全岛”。

㈡焦虑

表现:幼儿在大人离开幼儿园后会断断续续地哭,不愿意去玩,不停在门口、窗户张望,问“我的妈妈呢?”“我的外婆去哪儿了?”有的幼儿手里拿着家里带的玩具、书包等,一旦找不到就大哭,情绪不稳定。这种不肯参加活动拒绝吃饭、不肯午睡、不与人说话、交谈,心理学上称为“分离焦虑”。

★案例:

林林,女,3岁,从小由妈妈一个人带大,自出生后家里人就万般宠爱,平时感冒家里人都非常紧张,每次早上来园的她都把妈妈脖子死死搂住不放,还哭个不停;还要老师一个人抱着她,不许老师做别的事情或去抱其他孩子,午睡不肯上床睡觉。

在易非的小房子里,向南的婚礼办得热闹而体面,老家很多人都来看了,直朝妈竖大拇指,说妈的闺女养得好!李倩倩家也来人了,妈还客气地留她奶奶在这里住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易非很识趣地自己抱了枕头去睡了沙发。

分析: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和熟悉环境时产生的强烈不安的情绪。林林是典型的因家人溺爱而导致的分离焦虑症,在幼儿园这个集体她有了强烈的失落感,如不及早纠正会对将来入学和融入社会都产生影响。

㈢恐惧与不安

表现:孩子入园后紧紧抱着父母,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来。个别内向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声不吭,只是默默的流泪,看见自己的同伴的父母来接时,眼中充满期待……等看到自己的父母来接时就放声大哭。个别家长反映孩子晚上还会做恶梦、说梦话,嘴里还念叨着不想上幼儿园。

★案例:

心心,女,3岁半,平时在家全家人都非常宠爱,父母因为是中年得女的缘故平时在家只要她一哭,什幺要求都答应她。早上来园,心心紧紧地抱着爸爸的脖子不肯下来,眼睛都哭红了。爸爸走后,心心一声不响地坐在一边默默流泪。老师和她交流时,她就会简单地摇摇头或点点头。

分析:心心自出生后依赖性强,特别是对爸爸。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后,孩子非常缺乏安全感,处于极度的焦虑之中。孩子本能的拒绝幼儿园这个对她来说“既陌生又不安全”的环境。

㈣对抗

表现:部分幼儿大哭大闹、甚至拍打门窗、桌子等,还伴有攻击性行为;老师试图抱抱他会被强烈排斥,甚至不吃不睡,累了休息一会儿继续大哭大闹;给他玩具、东西都会被他一一拒绝。

★案例:

涵语,女,3岁,入园以来她就一直大哭大闹,还不准大姨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让大姨走。老师抱她,她就拼命打老师、用手指抠老师的手臂;老师给她玩具,她就把玩具扔到地上;中午不肯吃饭,有些孩子给她送东西吃,她就把东西往地上扔;午睡不肯入睡,老师陪她,她就叫老师走开,不管老师怎幺哄,她就眼睛闭着一直哭。

分析:涵语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跟着大姨生活,平时在家里脾气很暴躁,大姨都顺从她。刚来幼儿园的涵语失去了自己最依赖的大姨,面对陌生的环境,让她出现了不安全感,所以才会表现出不接受老师,对老师的关心“不信任”,对周围的食物也保持着一种“警觉”。

二、托班幼儿入园初期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

㈠亲人的依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在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需要,后来才产生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刚入托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等基本的生理需要,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孩子年龄尚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在家中至少有两个大人照顾日常生活,有的甚至是祖辈、父母、保姆等五六个大人围绕着他,大人争着抱他、哄他,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而到了幼儿园,24个孩子面对的只有三位老师,幼儿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交往对象的变化性和非固定性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固定,孩子们失去了他所习惯的中心地位,让他们缺乏了安全感,对亲人的依恋感就更加突出了。

㈡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

大部分幼儿在家中都有专人照顾,在家里幼儿生活没有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一切生活行动都随随便便。而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必须一人睡一张小床。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大人们马上满足要求,吃喝拉撒都由家长包办到底,而在幼儿园里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往往孩子们一下子不能接受。

㈢部分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在家里,父母都包办了所有的事情,有人帮忙穿衣,有人喂饭,孩子自己什幺也不用担心。可是到了幼儿园什幺也不会就容易产生失落和不安的感觉。有些家长在家里经常会和孩子说“你要是不听话,我电话打去给老师,叫老师骂你”之类的话,使孩子误认为老师很可怕,产生恐惧心理。

㈣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而这时家长也同样存在焦虑的情绪,有些家长还没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自己先恋恋不舍;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流连,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放心的思想,认为“孩子这幺小上幼儿园,太可怜了。”——家长的这些表现,使孩子对新环境的认同、接受有了更强烈的排斥情绪。

三、解决托班幼儿入园初期心理冲突的对策

㈠利用家访,让孩子依恋老师。

我们老师在8月初就对班级的所有幼儿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建立幼儿对老师的初步信任感。通过家访,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是否挑食,以及家长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家访时请家长填写《新生调查表》,从而对幼儿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还给每位家庭发放了一份《新生入园须知》,让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入园做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家访中老师与每个孩子进行亲密接触,给孩子讲简短小故事,做小游戏,让孩子在他熟悉的环境中熟悉老师,消除孩子的陌生感。有时我们还送上小礼物,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并对孩子说:“欢迎你到幼儿园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也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很亲切。

㈡入园前的亲子活动,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

为了使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生活,开学前新生班级进行亲子活动,建立幼儿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不仅能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渐对老师建立起信任,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情绪,而且,孩子在欢乐的气氛中“分离焦虑”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为以后正式入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㈢创设温馨的亲情氛围和家庭化、游乐园式的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

1.创设温馨的亲情氛围,以多种方式对孩子表示积极的情感,以亲近、亲切、亲热的态度和方式与孩子进行交往,同玩同乐,对于发展孩子的适度依恋是有利的。

如在早晨入园时,我们都会微笑着抱抱每个孩子,叫孩子的小名;一日活动中,多跟他们说说话,多亲吻他们,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以增进师生感情;对弱小、内向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用温暖的拥抱、亲切的语言跟他们说话,带他们参与游戏,为他们提供喜欢的玩具等,让他们体会被接纳、喜爱的感觉,由此降低分离焦虑,获得安全感。

2.创设家庭式的环境有助于缩短家庭个体生活和幼儿园群体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感到幼儿园和家里一样令人舒适、愉快。

比如我们在活动室一角铺上色彩鲜艳的泡沫垫,教室的四周有色彩鲜艳、安全舒适的软包,给幼儿柔软安全的感觉。孩子们可以和家里一样在地毯上看书、玩积木,在活动室里,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玩具,幼儿随时可取、可玩,使他们感到幼儿园真好玩。

3.创设源自于2~3岁幼儿生活的区域。

我们为孩子们设置了多个活动区域,如娃娃家、生活区、图书角、建构角、益智区等,如在温馨的“娃娃家”中,我们投放了很多造型可爱的海绵宝宝、海绵靠垫、小衣服、小床、小桌椅、小餐具、小炊具等,这些东西大多是孩子从家里带来的。他们摆弄着自己熟悉的、柔软的布娃娃、小汽车,自由地玩耍,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温暖、舒适和安全感,情绪会稳定很多。

㈣允许孩子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

幼儿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不急于改变他们的习惯,以免引起孩子的心理冲突。比如大多数幼儿吃饭要喂,睡觉要陪,我班个别幼儿午睡前还要喝奶,我们老师就尽量满足他们,等他们情绪稳定以后再逐步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的幼儿喜欢带着自己熟悉的玩具、小书包、小毯子等物品,有些甚至还要带着自己的小水壶,我们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允许他们带适当的物品,等情绪稳定后慢慢地以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戏等吸引他们的注意,逐步减少对物品的依恋。在入托时间上也适当放宽,允许幼儿分批入园,对已经上过托儿所的、不大闹情绪的幼儿可以早点来,对部分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晚一步,这样早入园的幼儿情绪稳定能起到榜样作用,也避免了幼儿情绪的相互影响、干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今年新入园的托班孩子入托初期心理冲突现象明显减弱,孩子的分离性焦虑,一般持续时间缩短到3天~1个月,其中持续3天至一周的占60℅,持续两周的占30℅,三周以上的占6℅,1个月以上占4℅。孩子入托初期的心理焦虑和冲突,在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