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萍 蓝怡琳

【摘 要】随着我国日益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法,对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补充融入其他类别和内容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不同模态组合的教学资源;优化阅读教学设计,设计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情况 初中英语阅读 优质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9-27-05

胡萍萍 /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发展研究;蓝怡琳 /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英语教学、教师发展研究(金华 321004);*通信作者,E-mail:beth@zjnu.cn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学习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以及如何运用英语来表达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鉴于此,本研究对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更好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教育内容看法不一。王学伟认为:“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1840年以前创造的、并能够经过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换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包括物质形态层面,知识、技艺层面,行为、制度层面,文学、艺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等。”[1]吴增礼和马振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法律规范、语言文字、教育科学、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表层内容,更集约体现在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礼仪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等丰富深层的内容之中”[2]。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包含优秀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涉及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对人民生活和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肖岚和李筱滢“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维度对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3]。可基于以上三个维度梳理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

目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主题,前人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鲁子问认为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文化可采取“单元主题融合法”“增加法”“厘清讨论法”“传播实践法”[4]。马甜等人总结出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方法,有“课前挖掘融合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在实践活动中融合”[5]三种。孙璐指出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有“直接讲解法”“内容引入法”“文化对比法”“活动渗透法”“作业练习法”[6]。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鲜少有研究分析实际英语课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情况。鉴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探讨融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别、内容和元素有哪些?②初中英语教师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20节阅读优质课的课堂实录,记录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融入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和文本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一师一优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选取的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涵盖七、八、九三个年级,教材版本涉及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外研版、牛津译林版和北师大版。话题内容涉及家庭、中国国宝动物、中国古典名着、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艺术等。

(三)数据分析

根据在“一师一优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选取的各个版本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话题内容,收集好课例的基本信息之后,笔者通过观察课堂实录,做好相应记录,确定以融入的传统文化类别、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方式、融入的途径和融入的教学环节这六个方面作为具体观测点,分析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

(一)在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别、内容和元素

通过观察分析这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的课堂实录,可以发现这些优质课例中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别较多,物态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三大类别均有涉及。其中,涉及物态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有2种,包括国家标志、历史地理;涉及行为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仅有1种,为风俗习惯;涉及思想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有8种,包括思想观念、人文艺术、集体主义理念、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奉献社会的精神、人生观、行为习惯。

这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融入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三个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的具体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中国饮食(长寿面)、熊猫、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秋节习俗(赏月、吃月饼)、传统名曲《二泉映月》、扎龙湿地、茶文化、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二)初中英语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途径和教学环节

这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的教学视频显示,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其中,20节课例均涉及对文本的运用,运用图片融入的课例为19节,而运用视频和音频的课例较少,分别为8节和6节。20位教师在教学中均运用了2种或3种不同的方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文本和图片结合,文本、图片和视频结合,文本、图片和音频结合,文本、视频和音频结合等多种融入方式,呈现出对不同模态教学资源的利用,但是没有哪个课例整合上述四种教学资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顾曰国对模态的分类,“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7],将20节阅读优质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归类,并对每节课使用的具体融入方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在融入途径上,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得出20位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有情境创设法、课文讲解法、活动渗透法、文化对比法和作业练习法五种。其中,情境创设法和活动渗透法运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课文讲解法和作业练习法,而文化对比法运用频次最低,如图1所示。

在20节阅读优质课中,教师在导入、读前、读中、读后、作业五个教学环节均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例占比较高,少数课例仅在其中的三个或四个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教学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频次如表4所示。

五、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融入的传统文化类别和内容较为单一

研究结果显示,在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教师所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别主要为思想文化,所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要归属于家国情怀这一维度,所融入的具体传统文化元素在各个内容维度上均有分布。同时也不难发现,一节阅读优质课也可能融入不止一个类别或一个内容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Section B 2b的阅读语篇,不仅融入了国宝动物“大熊猫”这一物态文化元素,而且也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情况让学生领悟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教育。从文化类别和内容来看,这节阅读课融入了物态文化和思想文化两种文化类别,涉及家国情怀和社会关爱两种文化内容维度。但大多数阅读优质课例仅融入了一个传统文化类别或内容维度,融入两种传统文化类别的优质课仅为6节;融入两种传统文化内容维度的优质课也仅为8节,均不到所选取优质课例数的一半,且无课例融入两种以上的传统文化内容和类别。

以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3a的阅读课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茶叶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在读中环节紧密围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的茶文化,读后环节根据文本内容进行选词填空,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该课例中,虽然教师已做到紧扣阅读文本内容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所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仅为中国传统茶文化,属于思想文化类别,未做到根据相应的话题进行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

2.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缺乏合理性

从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的融入方式上看,教师虽然有运用不同模态教学资源的意识,但是主要运用的是文本和图片这两种静态资源,而对音频和视频这两种动态资源的使用相对较少,且无课例涉及对这四种或是更多不同模态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 2b的阅读课为例,教师运用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的短视频导入课堂,并在读前环节让学生谈论是否喜欢中国民间音乐和自己所知道的乐器名称,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中国的民间音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读中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中国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颇受欢迎的原因。到读后环节,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编一段介绍阿炳及其音乐作品的对话,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保护中国民间音乐,课堂最后强调保护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该课例中,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在读前、读中、读后和作业环节通过情境创设、课文讲解、活动渗透和作业练习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并未做到合理地整合利用不同模态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入。在读前环节,教师虽然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但学生此时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认识还处于主观感知层面,并未接触到一些实际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会导致读前环节的音频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与文本教学资源相整合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读中和读后环节,教师也没有围绕主题内容合理地整合利用诸如图片、视频等其他模态的教育资源。

3.融入缺乏连贯性

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多数课例在五个教学环节均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仍有少数课例仅在其中的三或四个环节进行融入。这说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能通过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但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仍存在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B 2b的阅读课为例,教师首先通过一首英文歌曲I Love My Family导入教学内容,并在读前环节呈现了一张自己的家庭照片,让学生根据提示猜想并说出照片上的家庭成员。在读中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应问题。在读后环节,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写一段介绍然后与班级同学交流。在课堂最后,教师巧妙解释了英语单词family的含义: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以此增强本次阅读课的情感教育效果。

该课例中,教师在导入、读前、读后和作业环节通过情境创设、活动渗透和作业练习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但在读中环节,教师仅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取相关信息,并未涉及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融入活动的不连贯导致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也难以形成对相关文化的深入学习、思考与内化。

(二)建议

1.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补充融入其他类别和内容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别和内容丰富多样。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接触、感知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好地做到从英语学习的视角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需要教师超越阅读文本内容,根据相应话题补充融入相关但所属类别和内容维度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让学生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价值功能,更为深入地领会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3a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同时,融入关于茶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如茶树和茶叶的品种类别等,还可以融入品茶步骤、礼仪规范知识以及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这样既补充融入了相应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内容,又通过茶文化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人格修养教育,丰富了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别和内容。

2.针对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不同模态组合的教学资源

多模态教学主张多感官并用,强调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和教学资源库等资源渠道,以及依托多种视听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刘东燕指出,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最终能够使学生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能加强对本族语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多模态文化信息读取能力”[8]。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不同模态组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辅助下更加全面、直观、真切地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双重目的。

3.优化阅读教学设计,设计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活动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关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首先需要考虑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只有在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以零散式、碎片式的教学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才能在一系列持续递进和深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深入学习、思考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获得系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应着重考虑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构思系统和连贯的阅读教学活动,使每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恰到好处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20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质课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由于本研究是通过观察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视频来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研究方法只涉及课堂观察法,且并未参与真实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对教师进行访谈等,一些更重要的内容、问题或许并未在本研究中呈现,因此有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情况的探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更加多样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本研究仅涉及阅读课这一种课型,且研究学段为初中,因此只能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定启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扩大研究对象、延长研究时间、收集不同课型的教学案例入手,使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研究结果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学伟.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76.

[2]吴增礼,马振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理与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9):81.

[3]肖岚,李筱滢.初中英语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5):17.

[4]鲁子问.中华文化融入我国英语课堂的可能路径[J].江苏教育,2018(91):23-24.

[5]马甜,徐艺,刘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1(28):128.

[6]孙璐.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探讨[J].英语教师,2021,21(4):74-76.

[7]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

[8]刘东燕.“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8(2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