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林

(扬州大学 对外联络办公室,江苏扬州 225009)

当下,改变以行政手段管理高校的模式,恢复高校的学术性特征,弱化行政权力对高校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配置的影响或干预,推行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去行政化”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既要履行管理职能,促进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又要强化服务功能,推动教学科研活动,关键是行政工作理念的转变。从行政工作的视角,探讨制约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借鉴先进的管理学理论,构建适应高校“去行政化”趋势的行政工作理念,对于推进高校的管理机制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观念滞后: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瓶颈

一是“科层制”所形成的积重难返的“官本位”观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普遍比照政府行政系统构建了科层化的内部管理机构。科层制管理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效率,但也强化了传统的“官本位”观念,官场习气侵蚀大学校园。高校行政机关是学校的权力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政策制定、课程设置、科研立项等诸多方面,希望将更大的控制权集中在手中。“官本位”观念下,行政的“归口管理”关系蜕变为“官民博弈”关系,利益分配、福利待遇以及资源配置在“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向行政机关倾斜。“去行政化”改革在“官本位”观念下变成了利益的重新调整,而不是管理的模式创新,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行政化”所带来的“条块化”管理的惯性思维。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的重要表征之一就是科层制的“高耸”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学校的教学、科研等高度行政化,学术创新受到极大的抑制,使得下情难上达,甚至下情不上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沟通难。由于缺乏灵活性,内部分工界限太过明晰,内部组织之间互不干涉,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也使行政管理人员重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形成学校资源“条块”分割。“条块化”管理形成人浮于事的现状,限制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养成了一种工作惰性,从而成为制约“去行政化”改革的惯性思维。

三是行政权力的异化所加剧的“教而优则仕”观念。高校参照政府的组织体系分配高校内部的公权力,同样也有一个权力“异化”的问题。高校行政部门拥有教学科研的管理权、经济权和考评权,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行政部门掌握的经费和外部资源也越来越多,高校行政权力远远超过“学术权力”。拥有“权力”的大小决定掌握资源的多寡,对教师的使用和管理都以“权力”为基本要素,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教而优则仕”成为教师价值追求,“学者谋官”成为高校一种常态。走上仕途的教师“官谋学术”,依靠其行政关系甚至特权,做了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项目负责人,将其他有学术水平的教授、专家排除在外,垄断校内资源。“教而优则仕”观念下,“教授治学”成了纸上谈兵,“去行政化”无从谈起。

二、理念更新: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先导

适应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趋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要逐步改变制约“去行政化”改革的陈旧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理论来创新行政工作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播先进文化,人才资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内部管理直接面对的管理对象更多的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群体,行政管理工作要处理的是人与人、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因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围绕“人”这一中心,实现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科研秩序稳定。按照“以人为本”的行政工作理念,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逐步由单纯对资源的管理控制,转而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按照教师科研教学的需要去配置有限的资源,做到管好人、尊重人,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树立“重心下移、学术至上”工作理念。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行政管理部门要简政放权,把本属于基层教学单位的人、财、物的管理权限下放,实行工作重心的下移。行政管理要按照这一理念,进行工作方式的调整,切实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从而转变高高在上的“官本位”观念,确立“学术至上”的观念,从而将“教学科研、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学术评价、招生就业、产学研结合等的管理权力,归还给各级学术组织”[1],使行政权力服从于“学术权力”。

三是以科学的理论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行政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与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不同,有其特定的环境和运行规律,在“去行政化”背景下,要求管理者能运用科学的管理学理论来创新工作理论。例如,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借鉴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重视“非正式组织”对教师满意度影响;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关心与尊重教师的各种需求;以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来综合考虑行政管理权力改革中的“分权”与“授权”的关系与尺度[2],等等。在当前“去行政化”改革艰难之时,尤其要学习和借鉴近年来兴起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把公共利益和为公民服务看成是公共管理的规范性基础和卓越的价值观”,认为作为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既非亲自‘划桨’又非代替公民来‘掌舵’,而是服务于公共利益”[3]。“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七条基本原则最根本的核心理念是“服务”,这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三、服务为本:高校行政工作理念构建的核心

“去行政化”的行政实质归根结底就是“服务”。行政管理工作要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于师生员工,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先进文化的传播。高校行政工作理念构建的核心是“服务为本”,为此高校管理者要努力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树立“服务为本”的基本理念。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要遵循学术规律,行政权力必须增强对学术权力的尊重和服务。行政管理要把“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学校管理机构要转变为服务机构,一切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行政管理人员要从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需求角度考虑行政管理工作,为师生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协助教学委员会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师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学习、提高;要协调各学院发展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专业交融,促进不同领域教师之间的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科学研究方面,要以“服务”为基准,建立跨专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创造交叉学科的科研条件。社会服务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学术研究成果的科技转化创造平台,为教师的学术研究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促进学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最佳结合。

二是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建立“服务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干部和行政人员的责任属性,使其从唯上、唯官、唯权的思维桎梏中走出来,转而做到尊重学术、尊重师生、尊重教育规律。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应从平等角度出发,要以师生权益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师生意见,同时转变“管制”思想,树立“服务”理念,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围绕“行政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思路,建立师生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推动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清晰界定和有效运行。

三是完善全员共同参与的合作协调机制。以“服务”为导向的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要在森严有序的学校“官场”,注入自由辩论、民主决策、科学论证的因子,破除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凌驾与挤压,使学校行政序列不再是吸引教授追逐的目标,行政、学术各归其位。要提倡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合作,全校教职员工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建立和完善全员共同参与的合作协调机制,让师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行政人员与教师共同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共同参与决策,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增强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树立以“服务”为导向的行政工作理念将会使学校的行政、教育、学术正本清源,使学校发展回归最有效率的轨道,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1]刘国钦,伍维根,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6.

[2]张东娇.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

[3]洪富艳.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