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进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200)

近些年来,机器人应用技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其能够代替人类的一部分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因此,培养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但是在构建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时,可以运用KAS培训法来构建比较完整、有效的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提升学生们对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1 KAS的概念及内容

KAS 培训法((Knowledge Ability Skill)简称 KAS,是美国企业一种管理人员的教育方式。KAS培训法比较重视工作技巧的运用、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知识。KAS培训法是一种训练企业管理人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培训方法有很多种,分别是讨论法、讲授法、游戏、业务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参观、函授教育、试听教育、大学进修以及轮调职务等。

2 基于KAS构建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

2.1 构建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依据

2.1.1 依据“四项原则,核心为本”构建专业群

“信息感知与智能控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也是机器人控制的关键,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等四项原则基础,构建专业群。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如表1所示。

表1 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构建原则

表2 “跨界融合、多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

2.1.2 依据“动态调整,突出主线”优化专业群

紧密跟踪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入机器人行业调研,以“信息感知与智能控制技术”为主线,通过分析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构状况,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态势,以及湖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重点,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合理优化专业群结构。

2.2 建设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2.2.1 探索“跨界融合,多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学生”五方跨界联动,以“信息感知与智能控制”为主线,继续探索并推进专业群订单培养、校企双元(共育)、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培养模式。

2.2.2 推行“分类得分,分级计分”的专业学分制改革

认真分析学分制管理现状,全面落实与推行学分制改革,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根据学生竞赛获奖、课题项目、技术服务、成果转换等类别,进行分级计分,如表2所示。

2.2.3 完善“四方参与,多元考核”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学校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多途径、多要素、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共同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全程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2.2.4 开展“线上授业,线下解惑”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依托MOOC课程和世界大学城名师空间两个平台,推进专业群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由被动变自主、系统化向碎片化、普遍性向个性化发展,逐步实现“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

充分利用超星MOOC平台,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线上教学资源,建成全面覆盖专业群普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全面落实信息化教学改革思路。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课程表,如表3所示。

表3 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课程

2.2.5 实施“要素全面,诊改常态”专业群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

依据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和评价制度,建立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的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政府、企业、家长、学生和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等多方评价主体,对专业群专业结构等核心要素进行诊断、评价及调整,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2.3 构建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

建设“基础相通、资源共享”的课程体系,以机器人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智能信息感知与控制”为主线,明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专业基础相同、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方式,不断优化“基础相通、资源共享”的三大平台(通用平台、特色平台、拓展平台)、六个模块(人文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通用技能模块、专业岗位技能模块、专业互选模块、专业实践模块)、涵盖六个专业的创新型专业群课程体系。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校在构建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时,可以结合KAS培训方法,不断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