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农村从教17年,经历了教师专业发展从新手到能手的不同阶段。这几年我连续被评为威海市名班主任、教学能手、名师人选等,在威海市、乳山市等各级平台上,做过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越来越多的同行对我的专业成长产生好奇,一个出身农村的中师毕业生,在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前提下,是怎幺从“寂寂无名”到“一路开挂”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教学的第一个十年里,我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除了教学成绩还不错之外,唯一的荣誉就是县级优秀班主任,就连老师们普遍看重的职称晋升,我也一直停留在中小学初级职称上。但自2016年起,在我人近中年时,各种奖励却“忽如一夜春风来”。其实,不仅是同行的老师们好奇,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两个十年,一样的我,前后为什幺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第二个十年,我到底做对了什幺?

我尝试梳理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底层逻辑。

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乡村教师的成长环境贫瘠,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路径,对接目标。

在专业发展初期,教育阅读写作无疑是乡村教师最容易搭上的快车道。从只知埋头搞教学,到文章登上《班主任之友》,我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在杨雪梅、王维审等老师的引领下,我仿佛一只饥饿的小羊突然闯进了一片鲜美的芳草地,兴奋、贪婪地咀嚼着那些书籍,从专业到职业,从心理到哲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自卑与超越》《学习治疗手记》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书籍渐渐占领了我的书架。

为了坚持读书,我每天固定时间专注于阅读,这期间调整手机模式,确保自己暂时不被任何事情打扰;每周坚持读一本书,一年读50本书,以数量的优势,弥补专业上的不足;一边阅读,一边写读书笔记,将书中的观点投射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结交爱读书的朋友,加入读书会,从大家的分享里,遇见一本又一本触动人心、有洞见的好书。

沿着前辈们走过的路,走出我的“逆行”教育。慢慢地,把握教育内核,追求班级管理效率,成为我的追求目标。2018年,因为岗位调整,我转教小学,刚开始对小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准,学生活泼好动、爱告状,我便从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和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里找答案;抓语文成绩,我从带学生读书做起,抓数学成绩,我从关注数学作业的提交和修改情况做起,这些,是我从于洁老师的书里得到的启发;学校领导肯定我对班级管理的整体思考和建设,这些,我是从陈宇老师的《班级工作思维导图》里学到的;家长们说我懂心理,愿意与我交流教育问题,这是因为我受到了《内在动机》《终身成长》《发展心理学》等国内外众多心理学书籍的滋养。

因为阅读,我的教育写作能力也悄悄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2016年尝试写教育随笔,到后来写教育案例、写专业论文,我走的每一步,都迈得很小,但我持续发力,默默坚守,在暂时的迷惘中寻找微光。几年下来,我在个人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都是肉眼可见的,而这一切,最终受益的不止我,还有那些渴求知识的乡村孩童。

“人生,犹如攀爬一根自己扔向天空的绳索。”在每一个不明朗的未来、每一个迷惘的当下,只有阅读和写作,积淀自己,丰富内涵,才让我的乡村教育生活有底气又接地气。直到现在,我仍然是学校阅览室的常客,与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相关的期刊,都有被我翻阅过的痕迹。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妨就先从阅读开始,打开思路,发现教育的远景,积淀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成长,是扎根乡土的事业

2023年6月,中国教育新闻网发文称:乡村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乡村教育优势,积极开发与创造性地利用当地课程资源,提升乡村教育育人质量。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增加,乡村学校教育越来越难以向家长借力。远大的教育理想、先进的课程理念,似乎都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似乎看不到前景,很多人选择了逃离,但“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既然留在了这片土地,不妨把根扎进泥土,从困境里,找到专业成长的机遇。

早在2017年,我便尝试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做专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谈话问诊、家访等了解学生无法完成作业的真实原因。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将问题归结为懒惰,进一步挖掘懒惰的原因,我们发现:一是因为作业有难度,个别学生不会,因此懒惰,不完成作业;二是缺少家长的监管,个别学生贪玩,不想做作业;三是抱侥幸心理,觉得能混过一次是一次。

摸清原因之后,我联合班级科任老师,首先为学业水平较差,但比较容易转化的学生小陈,设计了作业完成计划。让她在课堂上自主选择比较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每节课能听懂一点点,每天能进步一点点都是值得鼓励的事,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作业,为她单独留一份基础知识巩固类的作业,如果某一天哪位老师忘记留分层作业,她也可以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自主完成一份作业即可。作业调整之后,小陈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她也没有再出现因作业问题受罚的事情。解决作业问题之后,我针对她心细、爱照顾人的优点,请她帮忙做卫生监督员,进一步激发了她对班级工作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乡村初中任教期间,我除了在课堂上带学生对词汇、语法等进行识记训练之外,还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采用积分激励的方法,带同学们在中秋节做月饼、在万圣节开派对、在圣诞节制作水果沙拉等,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开拓了眼界,了解了田野乡村之外的世界。我也据此写作并发表了《快乐学英语,生活处处有精彩》《我们的创意英语课堂》《沙拉的味道》等教学随笔。

作为乡村教师,难免羡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老师们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如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强大的家长后援团和专家型老师的引领等,但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不妨着眼于当下,深入挖掘所处环境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它们,脚踏实地地在乡村做些什幺,让我们的成长,踏着星光,也带着乡间泥土的芬芳。如我身边的李竺姿老师,在乡村班级建立阅读角,为孩子们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还有在蓝天下和孩子们一起吟诵“乡土诗歌”的安徽省户胡镇中心小学的董艳老师,以及用音乐点亮山村孩子的全国最美教师——贵州省海嘎小学的音乐老师顾亚……他们,都在乡村教育中成就他人,收获成长。

机会,是用力撕开的口子

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想有所进步,既要我们在乡村教育中踏踏实实地耕耘,也要看我们是否有能力抓住成长的机会,获得他人的引领和托举。要能伏下身子,扎根乡土,也要能勇敢突破,善于借力。

记得第一次承担威海市经验交流的任务时,我摸不准主题导向,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那天中午,我把电话打给了学校德育处副校长,热心的她牺牲午休时间,细细地就要交流的主题、内容,从三个点帮我理顺思路,确定大标题,小标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学会团结力量。因为有这次愉快的合作为基础,在之后的专业成长中,我们相互帮助,相互成就,共同攀爬一座座更高的山峰。

除了向身边的老师、朋友们借力,我还经常借助网络平台听课,并与自己欣赏的老师建立链接。张祖庆老师说:他要为一线老师开办一种小而精美,具体而有实效的培训。2023年,因为认可他的教育理念,我自费参加了他的21天谷里写作营培训活动。期间,我积极撰写教育随笔、案例等,与张祖庆老师多次互动,所写文字不断得到他的指点、修改,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还结识了几位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的非常优秀的老师,有写出《从懵懵到懂懂》的小学数学老师曹秋英,有从管理岗位回到一线班主任岗位并做得非常出色的浙江嘉兴的孙亦华老师,有个性鲜明、热爱并勤于钻研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虫虫老师……从她们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一种“顺应农时,种桃种李种春风”的教育美好。

从线上到线下,我也会积极地与他人建立深度链接。我与雪梅读写团队在线上共读共研好多年,线下,我也经常利用周末、假期时间,与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扎根乡村的朋友一起,驱车一个多小时,从乳山奔赴荣成,参加雪梅团队的线下活动。还记得2023年元旦,当朋友第一次见到雪梅老师本人时,一张口,她便激动得泪流满面,说:“我一直好奇这个浑身充满能量的小女子是什幺样的形象?我真的没想到,雪梅老师是这样的娇小、随和、平易近人……”有了成长的榜样和团队的引领,加入团队短短半年的时间,她便实现了个人教育写作从0到1的突破,她的教育随笔陆续出现在畅销期刊上。

带我走向专业成长之路的,还有一次不得不提的际遇,便是威海市教育名家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苗艳婷老师,在通过了工作室的初试和面试答辩之后,我从一名散装的游击队员,成了正规军。在她的引领下,我从之前的随兴读、按心意读,开始做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式学习等方面的主题阅读,并且开始翻阅《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政策性文件,了解小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在之后的专业成长中,更聚焦、更坚定。

不了解的人一定认为我是个勇敢、外向的人,而了解我的朋友们知道,为了那条想要坚持走下去的路,我必须勇敢地走出个人的舒适圈,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机会。幸运总会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专业积累,加平台的托举,让我的乡村教育专业成长之路稳中有进。

点击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我想应该会出现“主动”二字,以目标为引领,激发成长内驱力,主动寻求专业成长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进步的力量,体验成长的快乐。阅读、思考、实践、写作、分享,形成一个成长的闭环。这是他人走过的路,也是乡村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破茧成蝶之旅。

(作者单位:山东乳山市黄山路学校)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