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景辉

1 青少年体质的现状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青少年体质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与发展水平背道而驰的现象。从学生体能测试的成绩来看,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发育指标有所增加,但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耐力、力量等体能素质却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肥胖率有所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下降也比较严重,近视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在人民生活水增长的前提下,学生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但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身体素质是青少年的根本,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政府的广泛重视。

2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

2.1.1 自身体育意识薄弱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小康家庭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青少年身体机能的下降是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难以用感官去判断的。物质条件的增长,使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体重等素质条件增长较快,难免会造成一种对自己素质水平的错觉。而青少年学生又处于认知的发展阶段,此阶段学生难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更无法认识到体质下降的问题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故而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就相对薄弱,从如今参与健身俱乐部的会员的平均年龄就可见一斑。

2.1.2 学习压力大,沉迷于网络

青少年学生自身在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活动,多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为了切实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与各器官的机能水平。对于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体育锻炼相对集中的时期基本集中在中考或者高考前后,此时的体育锻炼目的性明显,仅为升学而锻炼,不为锻炼而锻炼。在面临繁重的学业的同时,电子产品对学生参与体育动机也有相当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学生在闲暇时间多以电子产品为放松手段,而忽略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此消彼长之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下降程度将更为严重。

2.2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2.2.1 环境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孩子一生的教师,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长如果爱好体育,那幺孩子耳濡目染下,也会勤于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对于思想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异常重要,所以父母首先要自我约束,树立榜样,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进而影响孩子一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2.2 升学因素的制约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历程中,大多数保留传统价值观念的父母仍然视应试教育为孩子发展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类父母有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却因为升学方面的压力,而忽视青少年的体育发展、身体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育锻炼是一种长期的过程,且每次体育锻炼都要花费相当的时间成本,青少年正值升学的人生转折期,长期的体育锻炼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取舍之下,弃其体魄之健康,得其成绩之上升;其次,体育锻炼是一种身体上得锻炼,某些项目有一定的竞争性,激烈性,即使是跑步这类运动,家长也会顾虑孩子是否会受伤,进而影响平时学习成绩和升学考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3 学校因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2.3.1 学校层面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思想成熟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源泉,学校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如今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往往就出在学校的层面上。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文化与体育健康的直接接触对象,在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问题上,却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取舍,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为了达成一定的升学率,在学生的“应试教育”上投入较多,更多的是在发展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而对于“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投入甚少。这样的现象在全国中学里屡见不鲜,很多学校取缔了早操课间操来给学生补课,有的学校用体育课来补数学英语,更有甚者,利用学生仅有的锻炼时间饮食时间还要求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健身意识会逐渐性减弱,进而减少锻炼时间,那幺身体的素质情况自然就会下降。

2.3.2 体育教师层面

体育教师是学生身体发育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运动的直接参与者,是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老师的工作完成程度。但是我国体育老师较为缺乏,数量不足,这就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无法将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自然保证不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另外,当前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运动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且对于体育教师的入职之前培训、入职后培训工作并不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存在阻碍。再次,体育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中学或者高校的在职教师多为较早之前毕业的老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参与工作时间较早,在体育前沿知识上已经是落后于当代年轻体育教师,且这部分教师思想保守,接受新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故而难以短时间内跟上体育教育知识的发展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

2.4 相关政策层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发展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得以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当代体育政策频繁颁布的背景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十分响亮。政府政策的出台无疑对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政府作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政策的实施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想的结果。在政策层层下发的过程中,各级体卫艺司教育部学校等具体的实施机构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政策的实行进行适当的修改,修改的结果依赖于当地机构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与当地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各地政府或学校的政策实施各不相同,进而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程度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如此便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率。归根结底,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不缺少政治制度的支持,缺少的是相关政策的实施效率。

3 结论与建议

青少年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力,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要注意自我意识的形成,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体育意识,培养运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条件。

家长要对体育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多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方面的互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在培养孩子体育意识与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体魄。

学校要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给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一定的机会,给“宅男”一定强度的体育指标,全方位开展体育活动,力求“全民参与”,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的条件下,潜移默化的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要加强管理,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发展前沿体育知识,必要时要及时更换新鲜血液,引入先进人才。

改革者要大力放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才能早日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体育改革政策,有效提升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