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宏

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030001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头部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发展速度极快。若未及时治疗,病人会由轻者转为昏迷,进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影响生活质量[1],若救治及时,病人也会因病程长、预后差、自身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等方面[2],影响病人的日后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颅脑外伤病人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极高,影响术后的康复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颅脑外伤术后病人进行多学科协作下的早期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二级甲等医院2019年3月—2021年5月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病人22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人均经 CT检查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②均在手术治疗后半年内,年龄20~70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7~10分;③病人愿意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精神障碍者、不能积极配合本研究者。将2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神外常规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测、吸痰护理、皮肤护理及常规的康复护理等。

1.2.2 观察组

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即颅脑外伤治疗及护理干预小组,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营养科、高压氧科、中医针灸科医生及神经外科护士等组成,根据颅脑外伤特点及病人的病况,制定个性化颅脑外伤治疗及康复方案及措施。

1.2.2.1 高压氧治疗

由高压氧科医生和神经外科护士对病人高压氧治疗适应证进行合理的把控,病人高压氧治疗前后的意识、睡眠、生命体征、情绪状况等进行评估并对比,判断治疗效果,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不同的治疗疗程(1个疗程为7~10 d),经过共同协作治疗病人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2.2.2 营养状况评估

神经外科护士与营养师对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病人目前病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营养计划,对于肠内营养病人利用营养泵泵控,开始速度为20 mL/h,4 h对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进行1次评估并记录,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但不超过100 mL/h,保证达到病人每日所需的营养量,且保持大便通畅,并定期跟踪,定期评估,随时进行调整营养计划。

1.2.2.3 个体化康复训练

神经外科护士与康复医师一起对病人进行评估、系统分析和讨论,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①协助病人2 h进行1次关节活动,上肢的肩关节外展、内收、内外旋,肘、指、膝、踝关节的屈伸、髋关节的屈伸、收展和旋转等;②吞咽训练,舌、唇、脸颊及咽部的触觉刺激和冷刺激,促进舌运动[3];③认知和思维训练,为病人讲述故事后让病人对故事进行复述,图片观看后进行图片记忆,以及思维的数字游戏等,并对病人、家属进行颅脑外伤疾病后康复知识的宣教及指导,给予心理护理,把康复效果好的病人设为榜样,给予正向引导[4],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

1.2.2.4 神经功能检测及评定

神经内科医师对病人神经功能进行检测及评定,与针灸科医师及神经外科护士一起针对病人由于颅脑手术而损害的神经功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计划,针灸科医生给予针灸金门、太冲、足三里、丘墟、合谷、外关[5-6]等。并指导神经外科护士进行穴位电刺激,使病人局部肌肉达到放松,改善大脑皮层的供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7],恢复神经功能。

1.2.2.5 并发症评估及干预

神经外科护士对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每日评估,并与神经外科医师根据评估情况给予积极的干预,对病人留置的管路进行集束化管理,不影响病人医治的情况下尽早拔除,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6 优化治疗护理方案及措施

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每周进行1次查房并进行讨论总结,及时优化目前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措施。

1.3 评价指标

①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的评分判断日常生活能力,无须依赖:100 分;轻度依赖:61~99 分;中度依赖:41~60分;重度依赖:21~40分;完全依赖:0~20分[8]。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③经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满意度,评分<60分为不满意,评分60~80分为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病人护理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护理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多学科协作下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多学科的照护模式是国际医学领域重要的模式之一[3]。多学科协作具备独特的治疗优势:团队为多个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更能够制定出更优的治疗方案,并且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提高了总体的技能水平,加强医医、医技、医护合作,更好地为病人提供科学的康复治疗,达到1+1>2的效果。研究显示以护理为主导协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尽早开展综合性康复锻炼利于刺激病人脑部运动神经元,反射大脑信号,完成定性及协调四肢肌肉、关节等指令[9]。本研究通过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将神经外科护士及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营养科、高压氧科、中医针灸科医生等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结合,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运用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制定个性化治疗及措施,实施全面科学的个体化康复护理,使病人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10],从而降低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多学科协作下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颅脑外伤采取临床手术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拯救病人生命,但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至关重要,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11]。医务人员、 病人、家属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参与者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从对方的知识和经验中受益,减少卫生资源的占用,有效改善病人疾病状态[12]。对颅脑外伤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肢体功能有明显得改善,从而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