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妍,张会敏*,孙羽燕,高 杰,徐 珂,张肖艳,王 华,王宏茹

1.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453003;2.新乡市直机关医院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1]。抑郁症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中3.8%~15.0%的人有抑郁症状[2]。有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5.0%以上,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48.1%[3],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孤独感是一种主观自觉与社会隔离而只身孤立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主观感受[4]。研究显示,孤独感在老年期的阳性检出率较高[5]。孤独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心理社会应激源,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当出现孤独或孤独与其他生理疾病共同出现时,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结果[6]。自我感知老化是指老年人在面对生理、心理与社会老化威胁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7],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症状的预测因素之一,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8-9]。孤独感、自我感知老化对抑郁情绪直接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两者是如何同时对抑郁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还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解释。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自我感知老化不仅可以直接对抑郁情绪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改变孤独感这一中介变量对抑郁情绪产生影响。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抑郁之间的关系,为降低老年人的负性情绪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5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直机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在档,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意识清楚,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正常,无交流障碍者;3)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志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非常住人口;2)有听力障碍者;3)急危重症者,如恶性肿瘤、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精神病病人。根据Kendall提出的样本估算法,样本应取变量数的5~20倍,再增加20%的样本流失量[10]。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生活来源、退休后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情况等。

1.2.2 UCLA孤独感量表简版(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

ULS-8由Hays等[11]于1987年研制,包括8个条目:6个孤独条目正向计分,2个非孤独条目反向计分,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从不”计1分,“很少”计2分,“有时”计3分,“一直”计4分,总分为8~32分,分数越高,表明孤独感程度越高。本研究采用经过专业的双语人员严格进行翻译、回译并讨论后形成的中文版ULS-8,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41[12]。

1.2.3 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the Brief Age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B-APQ)

B-APQ由爱尔兰学者Sexton等[13]于2014年基于Leventhal自我调整理论模型研制而成。2018年我国学者扈娜等[14]在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编制了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该量表共有17个条目,包括消极结果和控制、积极结果、慢性时间、积极控制、情感表征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非常不赞同”计1分,“非常赞同”计5分,第4条~第6条、第8条~第10条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为所有条目得分的总和,总分为17~85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越高,即老年人面对自身老化的感知态度越消极。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50,0.947,0.950,0.890和0.789,内容效度为0.830~1.000。

1.2.4 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

PHQ-9是哥伦比亚大学根据《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抑郁症的9项症状标准编制的自我测评工具[15],量表包括情感方面(6个条目)和躯体症状方面(3个条目)2个维度,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3分,“完全不会”计0分,“有几天”计1分,“一半以上的天数”计2分,“几乎每天”计3分,总分为0~27分,0~4分为可能有抑郁症,5~9分为可能有轻度抑郁症,10~14分为可能有中度抑郁症,15~19分为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症,20~27分为可能有重度抑郁症。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3,在以往的研究中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6]。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的护理研究生进行调查,介绍调查内容后取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严密保护其个人隐私。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回收后对问卷进行编号,所有回收的问卷遵守双人录入原则,保证本次研究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12份,有效回收847份,有效率为92.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老年人各量表得分情况

ULS-8总分为(14.55±2.62)分,B-APQ总分为(41.56±8.93)分,PHQ-9总分为1.00(0.00,3.00)分。不同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生活来源、人均月收入的社区老年人ULS-8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人均月收入的社区老年人PHQ-9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来源的社区老年人B-AP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老年人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抑郁及自我感知老化量表得分比较(n=847) 单位:分

2.2 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社区老年人B-APQ总分与ULS-8总分呈正相关(r=0.136,P<0.01),ULS-8总分与PHQ-9总分呈正相关(r=0.238,P<0.01),B-APQ总分与PHQ-9总分呈正相关(r=0.322,P<0.01),详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相关性分析(r值)

2.3 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以自我感知老化为自变量(X),抑郁情绪为因变量(Y),孤独感为中介变量(M)进行检验。第1步,以自我感知老化总分为自变量,抑郁情绪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方程1:Y=0.322X,显示自我感知老化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第2步,以自我感知老化总分为自变量,孤独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方程2:M=0.136X,显示自我感知老化对孤独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第3步,以自我感知老化总分、孤独感总分为自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方程3:Y=0.198X+0.295M,结果显示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详见表3。

表3 孤独感作为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2.4 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验证

验证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需建立3个变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本研究经AMOS 24.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图1,本研究有2个潜变量(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和1个显变量(孤独感)。模型适配度结果显示,χ2/ν=3.644(<5),规准适配指数(normed fit index,NFI)=0.916,增值拟合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ex,IFI)=0.938,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0.961,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0.937,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 of fit index,GFI)=0.981(均>0.9),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56(<0.08),简约适配指数(parsimonious goodness of fit index,PGFI)=0.490,简约调整后规准适配指数(parsimonious normed fit index,PNFI)=0.589(>0.50),提示模型拟合较好。经Bootstrap法检验可得,自我感知老化对抑郁情绪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以上说明孤独感的部分中介效应模型成立,中介效应为0.042,占总变异的8.04%,见表4。

表4 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图1 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模型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存在孤独感,但孤独感程度较轻,与相关研究结果[19]一致。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生活来源、人均月收入对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有影响,积极的婚姻状况能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本研究显示,离异和丧偶的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稍高于未婚和已婚老年人,配偶的陪伴和交流对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失去配偶的老年人不仅缺少精神上的支持,也给身体功能较差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户外活动,社会支持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低收入的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得分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经济收入越低,获得的物质支持就越少,会使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也限制了老年人参与群体活动。另外,本研究中独居和生活来源为退休金的老年人孤独感程度较低,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其个体性格和家庭状况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消极自我感知老化,与相关研究结果[20]一致。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来源对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的得分有影响。研究显示,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越高,可能是由于年龄越大,机体功能越退化,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消极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越高。丧偶的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较高,是由于缺少亲人的陪伴,不能给予老年人积极的老化观念。已婚的老年人由于有配偶的陪伴,同步成长及老去,在长期陪伴的过程中可以互相调整老化的观念,在二元应对的作用下更容易感受到积极的老化。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较积极,与相关研究结果[21]一致。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学习相关医疗保健知识更快,理解更深刻,面对疾病会呈现出更加积极的状态。以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比靠子女支持的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较低,拿退休金的老年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他们认为自己即使退休也不需要依靠子女,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价值感,降低自我感知老化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有较轻的抑郁情绪,与相关研究结果[22]相符,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社区老年人在医疗、社区活动及养老方面条件较完善。因此,抑郁情绪不明显。性别、人均月收入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得分有影响。本研究显示,女性和人均月收入低的老年人抑郁情绪较高,现代女性不仅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照顾家庭,工作及家庭使女性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抑郁。除了性别外,经济状况也对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物价攀升、生存压力与经济条件息息相关,经济收入越少,生存压力就越大,心理状况就越消极。

3.2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孤独感、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说明孤独感和自我感知老化程度越高,其抑郁情绪就越高,与相关研究结果[23]一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我感知老化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指有关老年期的正面感受和体验,消极方面是指由于年龄不断增加给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一些负面感受及体验。国外研究显示,消极的自我感知老化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24]。自我感知老化程度高的老年人会因为一些主观或者客观因素减少社交活动,更容易体会到孤独。Liu等[2]研究表明,孤独感高的老年人抑郁症状较明显,加重其负性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向老年人普及积极的自我感知老化观念,增强自信心,通过积极老化的态度来减少孤独感,进一步缓解抑郁情绪。

3.3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孤独感和自我感知老化可正向预测抑郁情绪。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孤独感是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变量,部分中介效应成立,说明自我感知老化在对抑郁情绪产生影响时,对孤独感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消极的自我感知老化影响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也对抑郁情绪有一定影响,即自我感知老化越消极,抑郁情绪越高[21]。本研究中,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并没有显示对抑郁情绪有影响,这可能与样本量、地域以及研究方法有关。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间存在中介作用,可能是由于三者之间都呈正相关,老年人感受到的孤独和自我感知老化越高,抑郁程度就越高,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工作,留下老年人独居在家,缺少子女的陪伴,增加其孤独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了促进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议:与心理咨询师合作在社区内开设心灵驿站,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了解其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对要求保密的老年人严格保护隐私,避免因额外因素加重其负性情绪;定期举行一些简单的集体娱乐活动,如茶话会、老年人运动会等,并为参与的老年人准备小礼品,调动其积极性,既能增加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弥补没有子女陪伴的遗憾,减少孤独感,又能强身健体;定期组织积极老化的专题讲座,向老年人普及自我感知老化的相关知识,使老年人正确面对老化,缓解抑郁情绪,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 小结

孤独感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抑郁情绪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自我感知老化水平降低可以直接缓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也可间接地通过降低孤独感缓解抑郁情绪。提示医务人员应关注老年人的负性情绪,降低消极老化水平及孤独感,缓解抑郁情绪,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是由于本研究仅在新乡市进行调查,对其他地区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