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月/文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采购、分配、使用内部固定资产的过程,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任何事业单位而言,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如人意,就会制约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 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以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价值,在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及规范使用的同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其次,探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存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供各个事业单位参考借鉴。

内部控制视角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物质基础,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固定资产,许多职能的发挥同样需要固定资产。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把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特征和规律等,确保固定资产规范地应用于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全方位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适应性原则

要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事业单位还应坚持适应性原则,也就是说,无论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是方法或体系等,都应和事业单位自身情况相契合。 不同事业单位的职能不同,发展情况也各有差异,只有从自身出发,结合现实情况开展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如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模式等,才能增强管理成效,助力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制衡性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的内容较多,如采购、处置、报废等,因此,坚持制衡性原则非常关键,如果违背了该原则,很可能导致内部滋生腐败,或造成资源浪费。 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要尽可能保证内部各部门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格局,引导各部门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固定资产使用规范及安全。

内部控制视角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管理内容纷繁复杂,固定资产管理便是其中之一,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和经营成效具有直接影响。 对各级事业单位而言,要想维持稳定运行和长远发展,必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效。 但是基于内控视角研究发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短板,不利于事业单位发展。 下面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是制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架构不健全。 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管理固定资产的主要职能部门是行政部门或后勤部门,未建立专业性职能机构。 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缺少统一的调配和管理,如人员职责分配不清等。 此外,部分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如专业知识储备不充分、不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使用年限及特征等,容易导致管理失效。 二是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缺少良好的固定资产内控思维。 我国的事业单位和普通企业不同, 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该情形造成许多管理人员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甚至直接忽视固定资产使用,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

工作程序存在一定缺陷

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程序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有待改进。 固定资产预算计划编制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业单位都倾向于使用不同部门分摊编写的方式,即各部门分别编写,然后进行汇总整理并反馈给财务部门,再由该部门分类整理。 但是,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不同,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许多部门的预算计划安排都以自身利益为主,容易造成复购或闲置情况的发生。 其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使用缺少规范性。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购买、使用、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制度。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事业单位并未提出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关工作流程也不够合理。 例如,在逐步应用信息化记账模块代替手工记账方式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许多账务出现了误差,存在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登记、盘点清查不全面等情况。 最后,缺少健全的固定资产处置和清理程序。 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不正规,组织过程缺少完备的手续或处置方法不合理等,均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上级部门会直接调取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还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报废标准,但还是没有及时清理等,一系列不符合要求的操作都会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控制制度急需完善

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内控制度有待优化。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许多事业单位也开始建立新的制度,比如有的事业单位推出了内部控制专用手册,但大多数是照搬其他单位,和自身情况不契合,许多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然缺少制度依据,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同时,手册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宽泛,并没有实现精细化,无法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或借鉴,仍然会影响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外部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 如有些事业单位缺少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且现有的审计人员较少,编制岗位名额也有限。 即使开展审计工作,大部分人也更加关心核算流程、财务记账、专项资金使用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总是容易被忽略。

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现今,信息技术越发成熟,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的事业单位都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内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事业单位也比比皆是,但是其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而言仍然比较低下。 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够开放,独立性较强,由指定部门应用,其他部门无法管理,信息的封闭性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影响,相互协作也极其不便。 另一方面,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但许多系统都处于半自动化管理状态,只能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工作难度一旦加大,就无法通过系统独立展开,如报损、变动、调拨等,仍然需要人工助力,过度的人为操作难免会影响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或造成数据泄露等,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

内部控制视角下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对策

改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环境

一方面,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工作岗位。 从原则上来看,固定资产管理与多个部门相关,因此,各个部门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 以往的组织架构不完善导致各部门难以相互协作,对此,事业单位应及时改进,需要以人为核心,积极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同时要参考基层员工的想法,确保资产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得到科学清晰的划分,也要督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相互协作,包括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等,通过完善各部门分工来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创建良好的环境。 此外,为了使固定资产购买、管理、使用、维护、盘点、处置等工作更加高效地展开,事业单位还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保证岗位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储备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具备多种实战经验等;若是现有人员能力不足,事业单位还应展开及时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到高质量开展。

另一方面,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尤其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必须以身作则,高度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把握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加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宣传力度,促使各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优化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流程

一是应做好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与安排等管理工作。 预算计划编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执行该工作的过程中,领导需要对各部门提出严格的要求,确保各部门编写的计划和实际情况相契合,并且要坚持节省节约的原则。 有关部门需要遵守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还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发布的各项法律法规,综合考虑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包括管理现状、工作需求、数量等,盘活现有的闲置资产,尽量确保固定资产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然后再以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切入点,对单位内部的编写计划进行分类汇总并上报给上级部门,由上级人员编写购买预算情况表,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反馈到相应部门,由其进行审批,这样的预算编制流程更加科学,一系列工作的执行也更加系统有效。

二是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管理。 事业单位要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等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并督促各人员严格按照该制度编写预算计划,保证计划的科学可行性,然后根据该计划购买相应的资产。 在部分情况下,固定资产是由政府统一采购的,对于该情形而言,事业单位也要遵守相应的制度,使用合理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保证执行效果达到预期。 在收到购买的资产之后,还需要以现有的规章制度等为前提,及时做好检查与评估,分析其质量是否达标。该环节应由专业人员实行,仔细分析其中的问题,保证质量无误后再缺人查收,并且开具相应的手续。 针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和维修维护等方面,有关工作人员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使用卡片或是专门的台账,全面记录所有的固定资产使用详情,在该环节也可以适当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便对整体使用情况展开实时监督和控制,如性能、折旧情况、维护情况等。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任务较多,除了根据上级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本级部门也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逐步完善清查盘点制度,并定期开展清查工作,也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清查,以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包括盘亏、盘盈、盘存等,尽可能确保账实相符。

三是确保固定资产处置规范有序。 固定资产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处置程序比较复杂,涉及不同部门的划分、整合、取消、增设及固定资产的分配、转移、交换、毁损、到达报废年限予以报废等。 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参考不同固定资产的类别等,严格按程序实施处置工作,并及时予以上级报批,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审批之后进行及时备案。 如果固定资产存在残值,首先需要确定剩余净残值,然后再进行处理,对净残值的处置而言,通常需要上交到财政国库,并采取可行的方法开展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除此之外,还要按流程做好实物处理转校核销工作,以防资产流失。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内外部审计力度

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内外审计监督力度。 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针对该部门引进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以及实战经验的人才,由该部门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内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再与各部门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审计工作反馈也不容忽视,内部审计人员在结束审计工作之后,必须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 另一方面,从外部审计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可以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其经验更丰富,实战能力更强,由其展开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可以使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客观,以便事业单位及时发现自身审计中的短板,并及时修正。

构建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一是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离不开完备的硬件设备。事业单位应升级硬件设施,如服务器、计算机等。 许多事业单位由于发展时间已久,内部许多设备逐渐老化,从信息化管理角度来看,难以满足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及时升级和更新很有必要。 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以当前的现状为基础,并参考固定资产管理需求,设置一套合理的设备改造升级方案,及时淘汰不可用的设备,引进先进设施,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硬件支持。 同时,还可以应用先进的设备打造统一的数据信息库,在其中上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部信息,这样既便于工作人员查阅和收集,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总结和分析。 此外,有的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较弱,会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事业单位可以就这部分工作人员展开系统性培训,保证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设备,发挥信息化设备的真正作用。

二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关键信息,信息传输和共享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格外重要。 对此,事业单位要科学分配各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权限,优化信息安全防护机制,防止信息外泄,同时避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等,保障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非常关键。 进入新时期,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事业单位有必要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要正确看待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新传统思维和意识,优化工作环境及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内外审计力度及引进信息化技术等,以满足固定资产管理需求,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