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秋/文

市场经济环境中,制造企业运营规模日渐扩大,面临的经营压力骤增。 为发挥竞争优势,不少制造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科学配置内部资源,并对各项经营活动做好规划与协调。 但部分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面临一些问题,全面预算管理作用难以发挥。 文章从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入手,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当今全球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国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显着增加,制造企业向管理提出效益的需求更加强烈。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类先进的管理工具,深受多个制造企业青睐。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较为片面,有些制造企业在实操中遇到一些难题,处于一定困境,难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用,反而制约制造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所以,制造企业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价值,深层次剖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助力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各项工作进行全环节控制的方法。制造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工作过程中,要以预算为抓手,对管理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对不同事项的科学控制,确保其工作流程得到严格执行。 制造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如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具的具体量化和细化,长远战略目标的落实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调整性;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对执行工作进行高效监督管控,可以保证战略目标得到严格落实,包括针对可能产生的各类情况,制订有效的调整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灵活地调整战略规划,保证战略目标逐层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逐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最终全面实现。

其次,促进企业绩效考核。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年度目标,并对其重点工作事项进行细化和量化,最终根据预算执行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比对分析,主动深挖原因,助力绩效考核。

最后,科学配置有限的资源。 对制造企业来说,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率先整合各部门有限的资源,并且结合部门实际需要,科学配置、合理使用这些资源,切实杜绝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帮助制造企业降低资源成本,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

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有待创新

有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程序与实际偏差过大,有待创新。

一是全面预算编制程序有待创新。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未能严格遵循全面预算编制“两上两下”的基本程序,也未能对这些工作流程进行创新,造成全面预算编制流程不简洁、不高效,致使全面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质量有待提升,与实际业务不相匹配,降低了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二是全面预算编制方法有待创新。 很多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方法较为滞后,过于依赖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不能结合业务特征、项目运营情况,选取相适配的预算编制方法,没有积极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对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使用频次较低,无法提升全面预算编制质量,易出现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的问题。

全面预算执行质量不佳

对有些制造企业来说,仍不同程度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认识问题,在实践中仍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预算执行制度不完善。 部分制造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持,缺少预算执行责任制、预算授权审批制度,不能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权限,各环节工作开展缺少制度约束,一旦出现问题,不能找出相关责任人,致使预算执行不到位。

二是预算执行分析不到位。 预算执行分析到位,是制造企业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但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可能忽视了预算执行分析,最关键的是缺少预算执行分析数据,不能选取先进、正确的预算执行分析方法,难以找出预算执行分析差异金额及其原因,未能灵活纠正和改进,影响预算执行质量。

三是预算执行调整不规范。 很多制造企业预算执行中,可能面临着许多影响因素,需要完成预算执行调整,才能保证预算实施到位。 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制造企业预算执行调整时,未能严格遵循预算调整程序和要求,无法保证预算执行调整合法合规。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

大数据时代,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滞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展示信息化带来的优势和价值,影响制造企业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第一,制造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缺少先进的信息技术,不能搭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消除部门间信息壁垒,造成各类信息传递进度较为滞后,制约了制造企业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由于一些制造企业缺少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无法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无法及时获取预算执行及控制情况,难以将预算执行数据与预算目标作比较,不能灵活进行纠偏和调整,造成预算执行缺少信息化支持,影响预算执行效率和效益。

第三,部分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没有与其他系统集成,无法保证各系统间数据接口统一,难以保证业务、财务数据互联共享,无法将最新的信息传递到管理层,影响科学制订决策,仍存在主观决策、经验决策的现象。

全面预算执行监督流于形式

全面预算执行环节也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忽视全面预算执行监督,则难以收获理想的预算执行效果。

一是部分制造企业未能组建独立、权威的预算监督小组或选用预算监督人员,预算执行监督责任划分不够明确,所以预算执行中的偏差难以发现,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致使全面预算执行效率、质量都有待提升,阻碍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二是有的制造企业预算执行监督内容较受局限,仅注重预算执行监督,而忽视预算反馈监督、预算调整监督,造成预算执行监督较为片面,不能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监督,难以保证各部门通力监督检查预算执行中的缺陷和不足,难以快速纠正和改进,致使预算执行监督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忽视全面预算绩效考评

很多制造企业全面预算考评不健全,不能借助考评调动员工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闭环控制。 其中,最显着的问题有以下两个。

一是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单一。 当前部分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较为单一,既未能从整体层面设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没有结合业务实际灵活调整,尤其是定性指标过多、定量指标较少,所以考核范围十分有限,不能展示绩效考核引导作用。

二是绩效考核结果未能用好。 有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完成了,虽然获取了最终的考核结果,但没有将考核结果与下年预算编制、资源配置、项目决策等挂钩,造成绩效考核结果适用面较窄,利用率较低。 同时,没有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适应的奖惩机制,不能对工作优异的部门和人员予以奖励,也难以对工作不佳的员工作出惩处,造成考核对象对预算考核工作重视度不够。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创新和优化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程序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务必要将重点放在全面预算编制方法、程序创新等方面。 具体措施如下:

一方面,优化全面预算编制程序。 预算编制程序务必要简洁、高效、明了;要求制造企业严格遵循“两上两下”流程,并且结合实际做好创新,确保工作流程切合实际;在已确定预算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已有资源配置,多维度、多层面对指标进行合理拆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最终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创新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现如今,制造企业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方法的创新,不能仅依赖原本采用的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要结合业务开展特征、运营规模和市场要求,选取最新的预算编制法,如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保证全面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匹配度较高,能够为预算执行提供支持,切实发挥全面预算计划、预测、控制等效用。

提升全面预算执行质量

全面预算执行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编制内容再完善、质量再高,如果执行效果不理想,只能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不能提升企业效益。 要想提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执行质量,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全面预算执行制度。 完善的全面预算执行制度,是制造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要根据制造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密、完善的预算执行制度,及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权限和职责,使得各项活动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实践中出现问题和偏差立即问责,切实提升预算执行质量。

二是做好全面预算执行分析。 预算执行分析是预算管理中重要的预算控制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且掌握偏差根源、主动整改,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分析中,可主动收集预算执行相关数据,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完整,还要选取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分析方法,快速找出预算执行差异金额与原因,尽早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强化预算执行分析。

三是注重做好预算执行调整。 因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战略决策、政策法律等发生较大变化,致使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务必做好预算执行调整。 为了保证制造企业全面预算执行调整到位,应严格遵循预算执行调整原则、要求、程序,保证预算执行调整合法合规,切实提升预算执行质量。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制造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应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脚步,将基础类、重复类工作交由信息技术处理,提升预算管理效率、质量。 首先,制造企业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打破各部门间信息孤岛和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和共享,将最新的信息传递到各部门、各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其次,使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动态、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数据,从多维度将其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找出二者间的偏差和不足,在线进行纠偏和调整,实现预算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推动制造企业良性发展。 最后,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要与其他系统联动,保证系统数据接口统一,实现业财融合,将相关信息传递到管理层,辅助其科学决策。

例如,某制造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内部拥有的资源较多,且日常运营成本较高。 为了保证内部资源科学配置和使用,有效防范运营风险、降低成本支出,该企业将重点放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跟上信息化发展潮流,加快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支持,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保证各类信息快速传递。二是强化系统集成,杜绝系统独立存在。 该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资金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采购系统、业务系统等联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信息共享,将最新的信息转化为财务报表,辅助管理层科学决策,提高了决策效率。

注重全面预算执行监督实施

制造企业应积极推进全面预算执行监督,高效落实预算方案,增强预算方案的执行力。 具体而言,制造企业应主动掌握全面预算执行程序、要求和规范,注重预算执行监督,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制造企业要设立完善、高效的预算执行监督机构,成员包含领导层、预算部门及其他部门负责人;明确划分预算管理责任,设定第一监督责任人;对预算执行活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及时处理预算执行问题,确保预算执行到位,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地发展。

第二,制造企业应保证预算执行监督内容完整、全面。相关内容不仅涉及预算执行监督,还要覆盖并注重预算反馈监督、预算调整监督,主动创新预算执行监督方法,定期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找出预算执行中的漏洞和不足,灵活调整和优化,提升预算执行质量。

做好全面预算绩效考评

制造企业还要注重全面预算绩效考评。 具体措施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优化和改进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制造企业要确保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全面性,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保证全员配合和支持,并且要均衡定性指标、定量指标,能够客观评估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增强员工责任心。

二是加强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制造企业预算绩效考核完成,要将最终考核结果用于实处,主动与下年预算编制、资源配置、项目决策等挂钩,并且针对具体考核评分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工作较佳的部门、员工要兑现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要及时问责,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面临着新环境、新挑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强化部门间沟通、实现战略目标,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切实将其执行到位。 所以,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深刻剖析实践中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持续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