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大学生学科竞赛(以下简称:学科竞赛)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等能力。通过竞赛方式使学生实践参与到具体项目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王亚文、喻钧等(2018)[1]明确提到学科竞赛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举办,因其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因此学科竞赛活动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重视,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2007年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指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此外,大学生学科竞赛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现象普遍。但大学生的参赛动机具有多元性,探讨其关键影响因素的过程复杂且难度大。本文基于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以下简称DEMATEL)以探究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影响因素为议题进行研究,探究各影响因素间联系及影响程度,最后找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下简称:厦大嘉庚)参赛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参赛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影响其参赛的关键因素,对高校优化学科竞赛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方俊智、文淑惠(2013)[2]指出DEMATEL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Fontela与Gabus于1974年在图论和矩阵演算的基础上提出,用以对复杂系统中各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刻画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基本步骤[3]:

(一)构建直接影响矩阵

式中:mn1代表节点Dn对节点D1的直接影响权重系数。直接影响矩阵由每一位受访者通过问卷针对各因素做出两两比较所得出的数值进行算数平均运算得出。

(二)直接影响矩阵标准化

算出直接联系的影响严重程度矩阵M'中各元素的值,同时矩阵M'也是M的规范化版本。

(三)构建直接和间接联系影响严重程度矩阵

M''是直接和间接影响严重程度矩阵,其中I为单位矩阵。

一般情况下,m''ij>0意味着节点i对节点j有着严重程度值为m''ij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矩阵M''中可得出一些原本不存在直接联系的节点间因间接路径所获得的影响。

2.4计算中心度和原因度

计算出各节点的R值和C值后通过计算R+C和R-C的值来确定中心度和原因度。利用R+C和R-C的值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R+C值表示各因素的联系程度。值越大,联系越深,该影响因子越重要;R-C值表明各影响因素间的影响程度,值越大,影响程度越高。

三、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计和定义

本文在研究中对厦大嘉庚的16名参加学科竞赛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得出影响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关键因素分为综合素质提升(D1)、个人特质(D2)、功利激励(D3)、社会环境激励(D4),以下分别对这四方面详细说明。

综合素质能力表现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特长的综合表现。学科竞赛有助于提高参赛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个人特质是指某一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特性,又称个人特有特质,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表现出的一些特点,称为个人特质,如进取心、胜负欲、兴趣爱好等。在某种情况下个人特质往往是促使一个人开始做某事的动力源之一。

功利激励指利用参赛者的功利心理,建立与其利益息息相关的奖惩措施。如奖金、学分,考研、保研,丰富个人就职简历等机制。功利激励在某些时候也影响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关键因素。

社会环境激励指某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产生的激励效应。如榜样效仿、人际关系的增进、竞赛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等环境激励。

(二)关于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调研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嘉庚学院参加过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学生,本次问卷共发放了18份,均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对各个年级进行调查,其中被调查人员参加的学科竞赛包括院级、校级、市级、省级及国家级。所调查在校生均在以往学科竞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访谈数据可信度较高。文章的研究群体为大学生,因此其建议相较其他群体更具权威性。

(三)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法计算过程

1.直接影响矩阵和规范化矩阵

根据18份有效问卷所打分值的平均值,算出直接因素矩阵如表1所示,和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如表2。

表1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影响因素直接因素矩阵

文章为提高结果的精度,将因素自身与自身的影响取值为零,即无影响。

表2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影响因素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

2.综合影响矩阵

为了计算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综合影响程度,根据标准化直接影响矩阵计算得出综合影响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影响因素综合影响矩阵

3.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计算出R、C、R+C、R-C,整理如表4所示。

表4 DEMATEL因素影响程度关系表

得出因素影响程度关系表后,通过因果关系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方便做出决策,分别以R+C为坐标系X轴,R-C为Y轴绘制出因果图,如下图1。

图1 大学生影响因素DEMATEL因果图

由表4可知,在中心度方面,综合素质提升(D1)的中心度最高,其次分别是个人特质(D2)和社会环境激励(D4),功利激励(D3)中心度最小,表明综合素质(D1)在整体结构中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强,是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维度,而功利激励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弱。这是因为学科竞赛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大多参赛者是专业中较为积极学习的学生会更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学科竞赛或其它更大的赛事,而这类学生在决定是否参加学科竞赛会受到其个人特质(D2)、社会环境激励(D4)和功利激励(D3)的影响,比如受到个人特质(D2)维度下,胜负欲、进取心等因素;社会环境激励(D4)维度下,榜样效仿、人际关系的增进、竞赛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因素;功利激励(D3)下,奖金、学分等因素的影响。但功利激励的影响程度较低,参赛者通常主要受到个人特质(D2)和社会环境激励(D4)。参赛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以上三个维度的影响会形成自己的思考逻辑,但其在做选择时其表现形式将主要体现在重点考虑综合素质提升(D1)这个影响因素上。在需要短时间做是否参赛的决定时,参赛者所考虑的因素大多是是否能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在原因度方面,个人特质(D2)、社会环境激励(D4)的结果是正值,因果关系为原因因素,属于主动影响者,而综合素质提升(D1)和功利激励(D3)的原因度为负值,因果关系为结果因素,属于受影响者。其中个人特质的原因度最高,可以影响综合素质提升、功利激励和社会环境激励,表明个人特质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关键维度;而综合素质提升的原因度最低,表明其最容易受到其他维度的影响,应视为最需要积极改善的维度,因为个人特质是一个人在环境、生活方式等条件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个人特质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更加直接,能够通过功利激励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最终影响综合素质提升这个因素。因此若想要更好的引导高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创新力,可以分别从综合素质提升、个人特质、功利激励和社会环境激励方面入手,特别是个人特质,作为原因度最高的维度,它的提升将会对评价体系中其它维度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最终综合素质提升因素的改善。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提升(D1)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最重要的影响维度,个人特质(D2)作为整个评价体系评估维度的起因,可以影响其它所有的维度。此外,依据R+C值,各影响因素在联系程度密切关系上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素质的提升>个人特质>社会环境激励>功利激励。根据R-C值,各影响因素在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严重性上有高到低依次为个人特质>社会环境激励>功利激励>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建议

文章通过上诉研究成果明确该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大学生是高校参加学科竞赛的主体,因此各举办单位或组织者应更多考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真正需求。

首先,从个人特质(D2)的相关因素考虑,个人特质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直接可观的。人的进取心、胜负欲和兴趣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偏好做什么,或者敢于挑战某些事情。因此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有助于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外,学校在设置培养方案时可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可通过一些相应的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大赛的举办方则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又有挑战的赛事,一则能促进高校学生积极参赛,二则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以计算机为载体,让参赛选手模拟经营一家企业,内容包括采购、运输、配送等等环节,比赛形式新颖有趣,且内容丰富贴合实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帮助其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次,从社会环境激励(D4)的相关因素考虑,学校利用学生的榜样效仿这一因素对其进行激励。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竞赛心得分享讲座,邀请参赛经验丰富的优秀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经验,同龄人之间的共鸣更高,受到激励的效果会更加有效。政府和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竞赛环境,例如学校可以引进全国性的赛事并协助举办,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赛。

另外,从功利激励(D3)的相关因素考虑,学生可能从功利的角度考虑其是否参加,但此影响度较低,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偏好于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如果参加竞赛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奖励,这将使学生更愿意参加竞赛。因此学校和举办方可在这方面进行改善,可以提供一定的奖金、学分或者实习机会,但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功利激励属于额外的福利,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福利太过丰厚时,参赛者可能会忘记其初衷,降低其它维度的思考。仅是为了奖励而参加竞赛,这与大赛设立的初衷相违背。

最后,从综合素质提升(D1)的相关因素考虑,学校方面首先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竞赛环境,做好引导的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可塑性很高,应该从日常的课程中就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能力。可以开设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由专任教师教授相关的专业知识,企业导师传授实践案例等。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实践的机会。另外大赛举办方在设计大赛赛程赛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大赛的质量,即充分考虑大赛是否能够考察锻炼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