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轻度智障儿童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将抽象和静态的知识理论用具体的动态的思考来体现出来。教师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儿童从实际的情境练习中感受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和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智障儿童;学习动机

培养智障儿童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培养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智障儿童由于心理生理的特殊性,会有与正常儿童不一样的学习反映,儿童一般都是在和周围环境的接触中逐渐构建起外部环境的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智障儿童的教学,教师应该合理设置和变换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些计划好的教学情景,让智障儿童在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从而提高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智障儿童拥有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智障儿童一般情况下会具有高于同龄人的生理年龄,然而智障儿童由于智力障碍导致低于同龄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对事物停滞在简单的形象和情节上。因此,利用简单的情境创设,并结合文本中的知识创设出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对于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特殊群体的教育,教师一定要通过教育转变他们对自身缺陷的认知,通过情境教学使他们认识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二、提高智障儿童学习动机的可行性

人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自身的社会价值。虽然智障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不如同龄的儿童,但是人都是具有实现自我的需要的,智障儿童在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下也有实现自我的需要。因此,智障儿童具有学习动机,来完成自己学习的目的,实现自我的价值是可行的。

三、创设情境提高智障儿童学习动机的策略

1.实现情境与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智障儿童在课堂中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受限,单纯听教师讲课是难以激发学习的动力的。教师在对智障儿童教学时可以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景,将知识和情景相结合,让智障儿童从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练习,从而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脚的卫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想洗脚的过程,并实际在课堂上进行洗脚练习,体验生活中的知识。

2.将抽象的知识用具体的情境展现出来

智障儿童的思维想象力比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要利用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感觉的共同作用下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提高自身的注意力来进行有兴趣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弥补自身理解的缺陷。例如在讲解用餐的礼仪这节内容时,通过视频课件让学生看到不文明的用餐行为和正确的用餐礼仪,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自己学到的东西。这样不仅使智障儿童的知识领域得到拓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3.利用活动激励,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智障儿童自尊心都非常强,而对于学习又因为自信心不够而不能积极地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一些教学游戏和比赛,让学生在物质奖励的促使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智障儿童属于特殊群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情境进行教学,不断拓展智障儿童的知识面,通过有效的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利.浅谈智障儿童游戏课课堂活动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5):14-15.

[2]韩红.谈智障儿童教学的生活化和娱乐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26.

[3]张一星.如何有效补偿智障学生的语言缺陷[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33-34.

作者简介:潘玉欣,女,1986年4月出生,本科,特教专业,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方向:智障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