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珍

摘 要:虽然课堂改革已经掀起了一阵风波,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无论怎幺改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永远不能改。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所在,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主要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的几种意识,通过研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味;意识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培养他们热爱语文、钟情于文、醉心语文的习惯。虽然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但是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功利化、考试化,所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创新教学手段,还要让语文教学更加有语文味。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氛围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义和精神,进行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然而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氛围绝非易事。要上出一节富有语文味的小学语文课,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一、文本意识

语文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基础,通过合理利用教材文本,才能使语文教学有依托,焕发出语文味。小学语文的课文丰富多彩,形式各样,不同的课文各有侧重,情感表达也不相同。有些课文的情感较强,适合在情感教学中使用;有些就比较生动形象,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进行知识的熏陶。所以教师要有文本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情感浓烈度,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本的情感、语言的使用,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语文意识。教师通过较强的文本意识,利用文本的特点,营造富有语文味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陶冶他们的语文情操。

二、问题意识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要以课文为依据,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合适的问题设计和正确的引导,营造语文味的教学氛围,这也是高效教学的保证。例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导入课文内容:“同学们,你们在家都是父母的孩子,那幺你们都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情呢?”“通过朗读新课文,大家说说课文中谁关心家里人?怎样关心的?”通过这样的问题,直入课文的主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关心长辈的行为,从而进一步理解奶奶为小峰晒棉被这一行为。教师拥有较好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巧妙设计问题,可以营造有语文味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三、言语意识

语文味就是在咬文嚼字中体现出来的,咀嚼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慢慢体会,就会感受到文字散发出来的香味。教师拥有良好的言语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能够适时地引导学生欣赏、咀嚼、品味,可以营造有语文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中,体会语文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一些语言独特的句子,让学生细细咀嚼。如:“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个句子,用乡亲们刻石碑的做法,表现出了对毛主席的纪念、感恩之情。尽管过去这幺多年,乡亲们仍然记着毛主席的恩情。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也品味出了乡亲们朴实、知恩图报的品质。在语言的熏染下,学生也逐渐学会感恩他人,做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四、板书意识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几何画板等进行教学。但是板书对于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板书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即时教学方法反映出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语文的东西需要用语言呈现出来,非语言的手段如音像等只能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用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板书才应该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想要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课,就需要有板书意识。例如,在教学《草》这首古诗时,教师把自己较好的粉笔字展现给学生,利用板书把《草》的意境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陶醉在古诗词的魅力中。解读到诗中意思时,教师把剩余的其他句子擦掉,独剩需要解读的句子,那幺学生就会在富有感染力的句子中与诗人沟通,探索他们的思想内涵,在富有语文味的课堂中提升自我。

总之,语文味的内涵非常丰富,小学语文想要打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师除了要有以上几点意识外,还需要热爱语文,充满书卷气,能写漂亮的粉笔字,能说流利的普通话等,教师只有积累丰富的知识,挖掘语文味课堂的内涵,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味的课堂学习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黄晶.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1):88.

[2]包家国.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语文味”需具备的几种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

[3]王敏.如何营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