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教育正迎来新的时代。全国教育大会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会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由此来看,深耕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发展教育的内核——这正是我们生命发展教育理念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万玉霞

她,既有着山东人的率真和豪爽,也有着武汉人的聪慧和包容;既有着管理者的执着和坚定,也有着女性的温婉与柔情。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校长万玉霞。

走进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颇有古典韵味,如高山流水,沁人肺腑;同时又彰显着现代教育文化理念,凸显出生命的张力。

但在2001年3月,万玉霞刚刚来到这里时,呈现在她眼前的却是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的景象,寥寥几幢校舍,107名学生。万玉霞笃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18年耕耘,18年发展,草创时期无人问津的常青实验小学早已发生“蝶变”,在校学生现已发展到4000余名,学校发展到一校四区,办学结构与体制也由六个年级逐步发展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名由“武汉常青实验小学”升格为“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成为一所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风、国际范”的集团学校。

万玉霞感叹,办学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者心灵的突围和向往,更是一段生命的历程,她和她的办学理念——“生命发展教育”让学校焕发生机。

新故相推,丰富“生命发展教育”内涵

什幺是学校?很多教育工作者曾给出过不同的答案。在万玉霞看来,学校是一个以人为本将一个个成长的生命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有共同梦想和未来的群体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学校是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因生命而存在,因智慧而群居,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办学伊始,万玉霞就以超前意识确立了学校的发展之魂——构建以生命为本的“生命发展教育”,围绕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把人的灵魂构建和人格力量的塑造放在学校发展首位。

在一定意义上,万玉霞的“生命发展教育”,源自各个历史时期大师们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和影响。每当深夜或者休息日,她无心顾及外面世界的精彩,而是潜心思考和研究,遨游于那些教育家的思想世界里,饥渴而贪婪地汲取其思想精髓。

康德曾说:“好教育是世界行一切善的源泉。”万玉霞从中领悟到,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构建,一切应源于教育。而从生命发展角度,达尔文最有发言权,于是她走进了《物种起源》。达尔文理论指出,人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并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种“适者法则”关系。万玉霞领悟到,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意识,开发生命的灵动性,促进生命自我发展,创造人的精神生命,建立相互适者法则关系。这种关系,应有阳光般的温暖,海洋般的宽广与透彻。她的教育理念还来源于卢梭、兰本达、蒙台梭利、雅斯贝尔斯、罗素、皮亚杰、苏姆霍林斯基、杜威、陶行知等世界着名教育家。一切关于教育的论说,宛如流泉润泽万玉霞的思维世界,让她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丰富了“生命发展教育”的内涵。

然而,万玉霞并不是一个盲目的理论照搬者,她的智慧在于创新与发展。她从教育实践中走向教育家的思想世界,又从这些理念中反思教育,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她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构架,首先是把生命的本源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思考生命的发展,再次是思考教育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其中的核心是“发展”,因生命的发展才能解释教育的价值,才能诠释什幺是教育。

由此,她提出了“三观”“三重性”“四个需要”等一系列教育观点。“三观”即教育对象观、生命发展观、创造教育观;“三重性”即生命自然属性,生命成长过程性,生命价值创造性。在她看来,首先人作为自然生命而存在,生于自然存在于自然;其次是人的精神性,超越自然性的生命精神世界;再次是人的生命价值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创造生命存在的社会价值。进而,她认为“生命发展教育”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包括对生命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她比较赞同德国西梅尔的观点,“只有回到生命,才可能理解作为生命表达的教育。回到生命,就意味着回到了教育的本源。”

走进学生心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优秀的自我

习总书记多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万玉霞认为教育就是要立有品德的人,立书写中国人格的人,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常青树实验学校”的校名极富生命的关怀,意指:树人之业常青,这是教育之根本;创新之校常青,这是立校之根本;生命之树常青,这是立人之根本。

万玉霞把办学理念的主题词提炼为:蓬勃生命给我们成长与进步,中国人格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蓬勃生命”和“中国人格”立足于“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的人本核心,对每位学生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建构,着力于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由此,她从“生命发展教育”理念出发,关爱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孩子的身心需求当作是第一信号,做处处“走心”的教育。如一年级教师的蹲守观班制,她倡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六心”“四真诚”教育(“六心”——责任心、童心、爱心、细心 、耐心、自省心,“四真诚”——真诚的目光关注学生,真诚的微笑带给学生,真诚的双手抚摸学生,真诚的心灵走进学生),为学生精心开展幼小、小初、初高三个学段的衔接教育活动。

用生命教育情怀,矢志不渝为孩子搭建一个常青花园的“鸟的天堂”,建能让孩子们自由蓬勃生长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生态化学校,让孩子们每天在大树下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在学校,主体德育有一条明晰的路径,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以主体能动发展为核心”,主要通过以下六个领域来开展:一是构建社区家校育人平台;二是完善德育管理机制;三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五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六是加强德育课程研究。

学校每年将“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结合起来开展“红色传承教育活动”。在初一学生即将入团之时,将红领巾取下来交给一年级新少先队员,全体家长在这一天被邀请进校园,和孩子们一样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共同见证孩子接受红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还将社区优秀党员代表请到会场,在重温入队、入团、入党誓词的仪式中,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感受满满的自豪感和正能量。一位家长说:从国歌唱起就眼眶湿润,提醒人们牢记初心使命,红色基因一代接一代。

《长江日报》记者曾随机采访一位八年级入团的叫谢淑萍的孩子,孩子说:我在母校学习八年,第一年加入少先队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被请进了学校共同参加入队活动,那时的我看到的是满操场飘扬的红领巾,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感到特别自豪。而八年后的今天,我又光荣地入团了,我感到的是震撼和神圣,我特别感谢学校这八年来给了我很多成长的力量!

学校瞄准身心健康、中国人格、智慧生活、楚汉气度、国际视野五项课程目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成长需求,万玉霞做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顶层设计学校“四三四”和“生命课程”体系。

“四三四”大课程体系,即以构建“四维”课程体系为基本框架,形成“三化”课程发展链,通过“四合”实施路径予以落实。

“四维”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建构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四个维度;“三化”课程发展链,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自主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四合”课程实施路径,即学科整合,学段融合,学时组合,学生分合。

课程体系中,学校打造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深度课堂,深受师生、家长喜爱。

小学阶段的“主动教育”课堂、中学阶段的“四合”课程……不断书写着学校课改发展的精彩旅程。

2018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迎着春的气息,学校的“树中国心、麋鹿情”研学课程正在进行中。19世纪时,仅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的一群麋鹿被八国联军掠走,从此麋鹿在中国消失。1983年,在政府的努力下,英国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南海子。因而南海子麋鹿苑成为中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研学师生一行来到麋鹿苑,在苑长、生态专家郭耕老师的陪同下,深入地了解麋鹿的过去、现在,大家深深地感受到麋鹿的传奇历史,正是我们国家由弱到强的发展史,也体悟到只有国家强大才有麋鹿的兴旺。

作为教育部授予的“全国课改先进学校”,学校成立了“树常青少儿创学院”,建设华中地区10年内最有创新意义的3000平方米的“树常青”创客梦工场。“树常青”创客梦工场开设的创客课程以DIY为特色的创客教育,涵盖益智创客工坊、手工创客工坊、模型创客工坊、电子创客工坊、3D创客工坊、数媒创客工坊等9大类及电子、材料、结构、程序、科学、非遗探究等多个门类的项目学习。寓意为“为树立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奠基,为中国孕育更多的诺贝尔种子奠基”。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创客教师,让全体学生受益。

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温馨的学习经历。这种经历,将伴随着每一个孩子,不断蜕变为成长的力量。于是,教育在孩子们心里,就种下了旺盛的生命力的种子——抓住每一个孩子,也就抓住了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和每一个充满期望的家庭。

点燃教师激情,用人格魅力锻造鹰雁团队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18年来,围绕着教师队伍建设,万玉霞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加强集团学校的扁平化管理探索,组建了全国、省、市三级名师工作室的 “鹰雁队伍”,成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坊”,并按照“个人学习—年级组学习—大教研组学习—工作室学习—学校组织学习”阶梯式发展。

在鹰雁团队里,有一个群体是她高度关注的,即新进教师团队。学校的裂变式发展,一批批优秀的211、985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来到“常青树”,开始了他们期盼的教育生涯。每年1月份完成招聘后,万玉霞就组织新入职老师提前到校跟岗实习,从教育理想信念的树立,办学理念的培训,到课堂课改的实践学习,从班级管理,到师爱情怀的培育等涉及教书育人的各方面精心组织。

她在学校里多次举办大型的师德、读书、教研等活动,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名家来校与老师们对话,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让老师们在校本研修中,在高端学术会议中,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激发自身成长的愿望,感受教育的幸福与获得,并把这些传递给学生。

这个“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以宽广的胸襟,智慧地促进教师成长,营造了教师团队绿色成长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她的带领下,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平台不断拓宽,产生了一大批全国创新型名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在这里,教师职业幸福、学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实现了有机结合。带着责任,她把“中国教育的微笑”送到大洋彼岸;带领教师们积极探索课改,赴湖北来凤、神农架、松滋及海南、云南等地送教支教……

一项项措施折射的是她带领教师们真诚的教育追求与真情的投入,而最大的受惠者是学生和家长。学校参加了全市教育行风评议活动,学校在社区居民的评价中声誉极高,家长满意率达100%。

2010年起,她作为全国督导专家组成员、首席课改专家赴海南、云南边陲及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广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3年间,跑遍了云南省楚雄州等10县35所基地校,如今当地的教育已发生颠覆性变化,学校 “主动教育”课堂遍地开花。《海南日报》两度报道《课,还能这样上》的课改推进成效。学校成立的省、市万玉霞名师工作室更是聚集了一大批热爱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成为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成长的温馨家园。

在美国的俄亥俄州New Bremen社论报上,刊登了万玉霞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赴美给美国中小学生上课的大版面照片,被美国教育部官员称为“中国教育的微笑”。

2014年11月,她刚动完脑部手术仅21天,头上还缠着白绷带,便瞒着医生悄悄回到了刚建设完毕、百废待兴的初中部。医生、朋友和家人追到学校,纷纷劝她返回医院。她告诉大家,“我没事,麻烦把出院手续办了。”医生心疼地问:“你为什幺要这样自己逼自己?”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使命!”

万玉霞用爱与奉献悉心诠释着教书育人这份崇高的事业。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创新型优秀校长、全国课改杰出校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中小学督导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第十届党代表、武汉市连续两届市党代表、武汉市十大有影响力校长、武汉市首届名校长。

2016年,万玉霞校长光荣地评上了“中国好校长”。寻找中国好校长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

学生和家长称她为“校长妈妈”,在同事和领导眼里,她是教育专家;在医生眼里,她是个不要命的人。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吸纳东方智慧,融入国际视野,实现“生命发展”教育,锻造学生最留恋的课程。用一堂堂生机盎然的绿色课堂,滋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卓越精神浇灌着“常青树”,用“真诚”的教育品格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的微笑”!

18年披荆斩棘,18年砥砺前行。万玉霞自始至终引以为豪的教育追求,就是围着孩子转一生——为了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