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改变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笔者尝试引进新颖的阅读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探讨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升分析篇章结构,把握人物关系,理清作者思路,提高阅读效率及复述课文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罗丽虹,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传统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花大量时间逐词逐句地进行词法、句法、语法的讲解及翻译,无视阅读思维训练。教师这种包办一切语言知识点的满堂灌形式,让学生无法自主探究阅读,体会阅读的兴趣,无法与同学互动交流,只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索然无味,甚至感到厌烦。为改变这种机械枯燥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引进到阅读教学中,旨在通过生动的思维导图给学生直观形象化地展示文本材料,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文本,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70年代根据大脑发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发散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作为主干,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由于思维导图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所以它被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对头脑的贡献就像霍金对宇宙的贡献那幺大”。

二、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八大思维导图类型。现今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教育学博士David N.Hyerle在1988年开发的八大思维导图。它们分别对应以下八种思维过程:圆圈图(Circle Map)用于定义一个概念(For Defining),适用于头脑风暴;气泡图(Bubble Map)用于描绘事物的特征(For Describing);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用于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For Comparing);树状图(Tree Map)像一棵大树,用于分类(For Classifying),寻找事物间的共性与特性;流程图(Flow Map)用于描述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关系(For Sequencing);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也称因果关系图(For Causes and Effects),探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括号图(Brace Map)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For Analyzing Whole Objects and Parts);桥状图(Bridge Map)用来描述多种事物间的类比关系(For Seeing Analogies)。具体如图1所示。

2.具体实施策略。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八大类型

(如图1)、理解八大思维导图对应的逻辑关系;其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涵,选出中心词,找出相关细节,体会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确定构画哪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最后,借助思维导图,抓住主线,一层层抽丝剥茧,分析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3.具体案例。下面以中职英语教材(必修)上册“Unit 7 Reading Sense of Direction”为例,讨论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1)读前环节(Pre-reading)。引导学生观察标题,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学生对文章主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

笔者运用圆圈图作头脑风暴。在白板上画出图2,并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在对话的过程中绘制出图3。师生对话如下(加下划线的词汇表示与中心词相关联的词汇):

T: If you go sightseeing in a new place, can you return to your hotel?

S1: I can know my way to my hotel.

S2: I can find my way to my hotel.

T: You both have a good sense of direction.

S3: Maybe I would get lost.

S4: Maybe I would lose my way to my hotel.

T: Maybe you both have a poor sense of direction.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get lost?

S5: I would ask a stranger the way.

S6: I would ask the policeman for help.

S7: I would open my Gaode map. It would tell me the way.

T: Excellent! Do you think our character, Mr. Hopkins, has a good sense of direction or a poor sense of direction?Lets read it together.

根据图3,学生大脑中和主题(sense of direction)相关的语言知识被激活,并开始对文章中的主人公Mr. Hopkins产生好奇,到底他是方向感良好的人还是方向感很差的人、他会有什幺有趣的故事。笔者选择圆圈图作为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用此图来激发不同的想法或灵感。读前环节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文章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式,调动了语言图式,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求知欲望。

2)读中(While-reading)。①略读。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每段的主题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并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然后,让学生思考运用哪种思维导图简单描述文本脉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使用流程图描述作者的构思思路。

②细读。【活动一】精读一二段,让学生对比普通人和Mr Hopkins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思考运用哪种思维导图描述人物的异同。学生都喜欢用双气泡图对比不同人物的特点,中间的泡泡写两者相似的内容,而两边的泡泡写两者不同的内容。

【活动二】精读三四段,让学生探索Mr Hopkins因方向感很差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以及造成的后果,并思考用哪种思维导图总结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用英文归纳总结。学生们喜欢用多重流程图来描述因果关系,中间的长方形写发生的事件,左边的长方形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右边的长方形是事件产生的结果。

【活动三】精读最后一段,了解Mr Hopkins没有为他人指路的尴尬经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思考运用哪种思维导图描述Mr Hopkins的尴尬经历。学生们都喜欢运用流程图对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行梳理。此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独立主动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和程序性思维,又能巩固学生的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

3)读后(Post-reading)。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设计了口头复述和运用思维导图写文章两个活动。

①复述。引导学生根据图6的流程图,口头复述Mr Hopkins尴尬的经历。复述巩固了学生所学的词汇、句型和习语,不仅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强化了学生记忆、概括的能力,并促进了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实现了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

②绘制思维导图,改写文章。让学生绘制“My Sense of Direction”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此图以第一人称改写整篇文章,把文章主人公“Mr Hopkins”改成自己,以“我”的角度展开叙述,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增添对故事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可以从八大思维导图里选择一种,也可以自由创新,用彩笔画出图像或书写关键词,使其成为色彩缤纷、逻辑合理的思维导图。自制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理清写作脉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反思与感悟

实践表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把思维导图穿插到读前、读中、读后等相关活动中。长久以往地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自主捕获文章重要信息,自主决定用哪种思维导图表达文本的内容,不仅增强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创造力,还激发了对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自身的成就感。

教师将思维导图引进到阅读教学中,不必在黑板前词逐句地进行词法、句法、语法的讲解及翻译,而是可以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或走到学生当中看他们的创作,点评他们的创意,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分享、热烈讨论的课堂模式。

这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构画出个性化、形象生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质量,是值得教师们思考和努力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胡勇忠,吕灿,徐巨成.利用图式理论和思维导图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

[2]鲍玉珍.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33).

[3]刘祯.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J].考试周刊, 20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