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学生学情、教师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任务设计和评价方式这四个维度,分析了学生学习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尝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适合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模式,为培养英语基础教育人才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模式设计

【作者简介】陈娇,女,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201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课题“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9J0359)。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英语类人才有着越来越高的综合能力需求,然而,作为云南省的薄弱学科,从事英语基础教育的人才存在紧缺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急需高效培养具备优秀教学能力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这一办学特色呼应了我省对于英语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

那幺,如何将这一需求和应用型办学特色结合,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研究选取了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核心课程——英语教学法为入手点,旨在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开发有效、有针对性的应用型高校教学法课程模式。希望以这门课程作为突破口,建设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素养和技能,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笔者为该项研究开展前期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问卷

研究者于2019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2016级学生学习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数据。问卷发放于学生结束该课程一周内,旨在测量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兴趣、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对该课程评价体系的认可度。该问卷共设15个陈述句,每句对应四个选项:A.完全符合B.符合C.不太符合D.不符合。问卷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从问题1,我对学习英语教学法感兴趣。问题3,我认为学习教学法的目的是考试。问题4,我认为学习教学法的目的是今后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可以看出,该级学生60%以上对本门课程是感兴趣的,然而这种兴趣主要停留在通过考试这一目的(67%),而非真正培养了想要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意愿。从态度和学习兴趣上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内驱力。

从问题8-11,我熟悉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教学方法和理论;以及问题12,我了解如何备课和繤写教案。问题14,我的口语比以前进步。问题15,设计和进行模拟教学是一件我完全可以完成的事。反映出学生普遍缺乏指导性教学理论(55%);教学法的实践运用能力弱(53%)。该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

问题2,我认为英语教学法很难学。问题5,我很清楚该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问题6,我了解如何学习英语教学法课程。问题13,我对试讲和说课很有信心。这几个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问卷结果表明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的教学模式(35%);不了解怎样学好这门课程(55%);学习中缺乏信心(87%)。

最后,问题7,我赞同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有73%的学生答案为不太符合和不符合。可见学生对于课程采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持保留意见。

二、访谈

基于以上问卷结果,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影响因素,我们选取期末评定分别为好、中、差的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问题如下:访谈提纲  (针对2016级学生)。

1.请你谈谈通过这门课程,你学到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和策略?

2.请你谈谈你对于这门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3.请你谈谈你对于该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的看法。

经过对访谈答案的梳理,研究者发现,三类学生的答案十分相似,问题1都回答学到了具体知识策略,但是考完试一周内已经回答不出来具体哪些知识和策略,即使成绩优秀的两名学生也说不出具体学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方面,此处和问卷调查一致,反映了该课程应用性质不突出。

问题2,中等生、后进生都表示该课程每节课容量太大,而且多为理论填鸭式教学,跟不上、听不懂,更没有运用练习的机会,每堂课的教学模式不清晰,没有形成一个规律性的学习模式或学习习惯。

问题3,所有层次的学生均明确表示平时做了很多作业,但是几乎都没有计入期末成绩,对于长达16周、含有14个单元的学习容量来说,教师采用终结性评价不太合理,平时分占比低,不利于日常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三、课堂观察

在对16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前,为了研究不受先入为主的信息干扰,研究者先期进行了多次课堂观察,并采用相同的观察量表观察了普通本科院校类似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以下为应用型院校和普本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课堂观察对比数据分析: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教学维度

A.较好    B.尚可    C.需改善

1.教师能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应该堂课授课时间、内容和学生、学校特点)

2.教师能否有效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能否基于学生水平、院校特点组织和开展教学。

4.教师能否通过评价维度的设计,使用明确评价标准促成学生的有效反思。

该观察量表由研究者根据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提出的课程四要素“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首先,普本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兼顾知识、技能及素质内容,应用型则存在目标眼高手低的设置情况,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第二,在呈现学习内容方面,均存在有效性低且不考虑实际运用的情况,两类教师照本宣科为主,课堂上直接进入理论讲解,没有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的意识。第三,组织学习方面,两类学校均缺乏对学生学习中预期困难的估计,教学安排主要从教材出发,忽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尤其应用型院校使用和普本同样的教材,导致教师忽略学生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和院校本身应用性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困难较大。最后,两类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评价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且存在维度单一,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缺乏促成学生有效反思和及时改进的环节。

总之,两类学校存在的问题较为相似,但应用型院校更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应用性质不强,在教学上存在照抄普本教材和方法的情况,教学测评和普本比理论、比深度,从而忽略了自己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数据表明,急需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法课程新模式。

四、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数据的分析,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分别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影响因素,以期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而设计和改变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1.学生角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特点。首先,从访谈和问卷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教学法基本策略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不知晓、不熟悉、不会运用的问题,可见该课程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学情和院校的特点;第二,访谈问题2的回答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疑惑,不清楚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该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最后,学生对于课程采取终结性评价表示抗议,认为平时的表现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息息相关,应当和学习评价挂钩,这反映了该课程测评效度不高,评价方式需要调整。

针对于此,我教研组老师认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探索更加符合应用型学院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2.教师角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影响因素。由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可见:首先,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这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导向性理念。其次,教学目标应符合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要有鲜明的个体性,反对目标眼高手低,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第三,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有完善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的展开不是空穴来风,应做到有效、多元、突出实践性;最后,评价方式不能是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主体的个体性,采用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断反思、进步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合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反映出很多相似的情况,如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因此,如果能从教师角度入手,主动修正和改变以上四个维度的教学模式,那幺必然能够兼顾到学生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设计出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模式。

五、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四个维度

基于对学习理论的研究,有学者提出英语教学法课程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维度,从而形成统一的、有理论指导的、高效的教学模式。这正是弥补应用型院校教学法课程不足之处的创新性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理论下研究英语教学法课程,不仅可以清除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这一学习理论贴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促使学习者在深入了解影响语言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基础上,掌握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批判性地对待各种教学法理论和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知识体系。

至此,本研究找到了指导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后续研究将选取英语教学法课程为切入点,计划以应用型院校为试点进行为期一年的行动研究,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任务设计”和“评价方式”的四大要素,期望选取代表性教学案例,从这四个维度探讨可行的教学模式及其有效性。以期为该课程的常态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模式。

六、行动研究设计

根据以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方向学生学习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将于下一阶段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并尝试回答以下几方面问题:

1.英语学习者对新的教学法模式是否持有积极的态度?

2.通过这种模式,学习者对英语教学法的掌握尤其是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同时还设计了调整教学法课程模式后的访谈提纲:

1.请你谈谈通过英语教学法这门课程,你学到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和策略?

2.请你谈谈你对于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意见和看法,包括:是否贴合大家的知识水平和兴趣? 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否吸引你?评价方式是否合理?

研究下一阶段,将根据本文分析的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法课程学习特点和影响因素,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四个维度,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行动研究考查学生对于新模式的态度看法,同时通过研究前后测来对比普通班与实验班的数据,检验四维模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Tyler B.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2]陈琦,刘德儒.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