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艺

引言

英语阅读教学是传递语言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载体,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局限于教材内容,阅读材料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忽视文本中的文化意识、文本深层含义,缺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缺失思维能力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对语言技能分级解读中提出:学生阅读技能要遵循“简单的阅读→读→获取直接信息的阅读→归纳分析式的深层阅读”的发展过程。因此,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更新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理念,实践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与英语阅读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英语课程内容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它们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语境,依托不同语篇类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体验、学习策略运用。

王蔷和陈则航(2016)提出了中国中小学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英语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关键作用。基于提升阅读素养,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载体,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活动学习语言知识,丰富文化积累,提升学习策略,把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统一于英语课程活动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陈美花、周大明201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基于阅读文本、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阶段开展——读前激活已有阅读图式;读中分析、解决问题,激活更高层次的图式,产生对句子的理解及对语篇的理解,并把文本信息的理解推向作者态度、语篇结构、隐含信息等层面;读后运用批判性思维构建个人观点,进行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英语教师要更新阅读教学观念,形成英语学习活动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跨文化视角观察、认识世界,提升阅读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阅读素养。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三阶段阅读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分成读前阶段(Pre-reading)、读中阶段(While-reading)和读后阶段(Post-reading)。读前激活已有阅读背景知识;读中获取表层信息和归纳总结推理信息;读后评价文章,推测作者意图,拓展与运用,产生对阅读文本文化内涵的感悟。这三个阶段不断对阅读文本进行加工整理最终促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养成阅读理解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提升阅读品格。下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分别论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

(一)读前:激活背景知识,激发阅读目的

读前阶段是阅读前活动,也可以称作导入,其目的是降低阅读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做好阅读准备,并熟悉阅读任务。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预测和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原有背景知识,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图式。一般是对文本标题、图片、文章内容等的预测或填补阅读背景知识。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特点、学情、教学目标等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使其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预测阅读文本的主题语境。如上海牛津(广州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Pet Reading Head To Head,教师通过标题(见图1)和设计三个问题(见图2)引导学生预测阅读文本主题语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在读中让他们运用自身相关知识进行文本解读。

图1

图2

这一个阶段是为学生顺利进行阅读文本作铺垫的,直接影响着课中阅读任务顺利完成的情况和激发阅读兴趣的程度,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认真设计这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为读中任务作准备。

(二)读中:探究三种问题任务,构建新阅读图式,培养阅读能力和学习策略

读中阶段的目的是验证前一个阶段的预测,获取详细而确切的信息,了解和熟悉课文中生疏的词、短语、结构等语言知识。教师就阅读文本进行表层提问(展示型问题),让学生以自主阅读或小组探究等手段通过快速查找等方式掌握文本大意或段落大意,构建较详细的语义图像,梳理全文的信息脉络和语言,基本理解文本内容。设计参阅型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层加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理解和推测作者的意图。这一阶段的阅读任务和问题设计不宜过多、过散,必须有梯度、严谨和有逻辑。一般设计三个阅读任务:Task 1,Task 2和Task 3,任务之间必须有梯度和逻辑性。Task 1,Task 2和Task 3的问题类型分布如下(见下页表1):

表1:Task 1,Task 2和Task 3的问题类型分布

读中活动除了如上三种问题设计外,还可以结合阅读文本和语言知识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文本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如上海牛津(广州版)《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Reading The Four Seasons的读中活动设计从句型学习中体现作者的意图(见图3、图4),从而让学生学会迁移创新运用:

图3

图4

(三)读后: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取整合文本信息,形成文化意识和自我价值观

读后阶段的学习活动是检查学生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他们把所读到的内容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输入—内化—输出”三位一体,同期互动,“语言—文化—思维”互生共长(陈美花、周大明2019)。教师可以设计评估型问题(见表2),引导学生积极对作者的观点、谋篇布局等进行分析、质疑和评价,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和促进其形成自我价值观。学生主要以组内交流探究、组间交流质疑、教师点拨解疑构建新图式,形成文化意识。这一阶段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表2:读后问题类型分布

读后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设计的活动要与主题语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根据知识目标掌握情况的反馈,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上海牛津(广州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Pet Head To Head的读后学习活动设计(见图5、图6),让学生通过口头报告形式输出自己的观点。

图6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反思

(一)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行动研究是通过“变革”来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它鼓励教师加强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注和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追求变革(王蔷2002)。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由重语言知识和词汇教学转变到关注文本信息的理解,关注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教学。它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只有具备深入解读阅读文本的能力,才能设计出阅读教学体现课程要求的六要素整合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提高其合作交流意识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阅读英语兴趣或减少阅读恐惧感。这是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随着阅读课堂教学步骤的展开和学生不断地思考,他们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尽量多的内容与内涵,这就是学会思考的过程(庄志琳、沈萃萃,等2011)。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理解文本信息的平台。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生在阅读课中学会思考,成为阅读真正的主人。学生以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手段解决阅读任务,不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读与写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迁移创新,提升其阅读素养

学生从阅读预测中感知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对文本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进行预测和验证,从而构建写作框架,丰富写作模式。读后阶段以话题为线索,对文本进行续写、改写或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不仅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而且能拓展和提升文本信息。因此,学生在话题写作中,尤其是开放性写作中有话可写,言而有物。这种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能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

总之,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理念要体现六要素的整合:活动与语言知识、活动与语言技能、活动与实践运用、活动与创新迁移有机结合等,活动与活动之间互生互长,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学生在完成各项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实现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